其他

以东北一村庄为例,看地名的历史变迁

2018-01-08 富察铭安 满族文化网

地名,顾名思义是地方之名称。世界所有之地原本皆无地名。都是自有人类以来,为了分辨地理位置而由某个人起了地名。并被众人承认。历史上世界各地皆是如此。也就是有了人,才有地名。当然各地地名随着历史的发展还会变更。


    以我村(黑龙江牡丹江地区)为例。只知清朝前期,这里被称为南甸子,这里数十平方公里,近二百年来只有寥寥的几户人家,张、马、孙、崔、庄、吴、陈、富、房等姓氏。不足百人,分布在这一带散居,户与户之间相隔一二里路。都是在自己开垦的农田附近盖的茅屋。有的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在日本进东北前,这里是森林密布,山上有直径超过四十厘米的原始红松。至1936年日本为了防抗联,在这里实行强行归集屯部落,将散居户强行并入集屯部落,实行军管。四周修起城墙,并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卡门,四角修有炮楼。这地方便称之为南集屯部。而老人依旧称南甸子,五一年、五二年,为了慰问抗美援朝战场下来的伤兵,我村有人组织了文艺慰问团,由于经常现编现演,深得伤病员的喜爱,有人问这是哪里的,告知我们是南集屯部的。结果伤兵们就说难怪演的这么好,原来是南剧团的,后来就叫了好几年南剧团。由于行政管辖居于拉古南边,又称为拉古南沟。文革期间67年曾一度改为东风村,文革后改称拉南村至今。老名称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

    距我家不足百里处,有个富家沟村,在一个偏远的山沟里,我原以为应该有富姓人居住,结果多年来经多方打听,都说一户付姓也没有,甚是不解。直至今年夏一天,我去了温春镇,才恍然大悟。与我所想完全一致。原来道光年间,一支富察氏被分到那里,开垦土地,在那里生活了一百多年,祖坟也葬于那里,因此人称之为富家沟,到了1936年也与我村相同被强行并入温春部落,他家由于人丁不旺,也许是被日本杀害,至今人数也有限,所以无人再去光顾老家,更无人回去,甚至祖坟也已迁出。因此富家沟只剩空名,已经是雀占鸠巢,富察氏在那里已经绝迹。

   犹如牡丹江市,一百多年前,都只知黄花甸子、卡路、铁岭河与乜河。那时根本就没有牡丹江市。现在都成了牡丹江附属管辖的市郊。


    在这里我无权品评先人,只是感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多处提到以地为姓,有点异议,原来无人不该有地名,就像现在的王家庄、李家铺、张家营子,乃至石家庄、张家口等,当初应该与姓氏相关。


作者富察铭安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