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腊月到,年将近,说说满洲人的年味儿

2018-01-17 满族文化网

一说春节,很多人立马想到三十儿晚上的饺子,初一去拜年,以及现在休的那几天假。

其实,对于北京人来说,春节是一个超级大的概念,从一进入腊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年”的概念里。


今天,正好是腊月初一,小编就跟您聊聊老北京旗人的“年”味儿!



腊月,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作为一年最后一个月,迎接新的一年,所以满洲人自古就很重视。



过去在北京过年,那是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上了的。

要说这头一样儿,就是过"腊八”



老北京关于腊八,有这么个儿歌:小孩子,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因为它可是年味儿越来越浓的象征!

正如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一样,腊八节最应时当令的吃食绝对是“腊八粥”



我想不必我说,大家也都知道,腊八粥是很多种食材放在一起熬制出来的粥。

那么,到底在北京熬腊八粥应该都放什么食材呢?小编岁数小,很多东西没赶上,不过小编给大家找到了马三爷《开粥厂》的相声文本,送您一份最全的米料清单,收好了,每人一份儿啊!

腊八粥:

一斤江米、一斤黄米、一斤大麦米、四两菱角米、半斤绿豆、半斤红豇豆、半斤小豆、一斤生栗子、二斤小枣、半斤核桃仁、四两冰砂糖、二斤潮白糖、二两玫瑰、二两木樨、二两青丝、二两红丝、二两葡萄干儿、二两桂元肉。

除了熬粥,喝粥,在腊八这一天北京人还有一件事儿得做,那就是腌制“腊八蒜”。

这个小编可是有经验的,因为每年家里剥蒜的活儿都是我的。讲究得是上好的“紫皮蒜”,剥的时候您还得注意,千万别让指甲伤了蒜肉,不然一腌就容易坏,弄不好一马勺坏一锅,一瓶子蒜都受影响。

剥好蒜,倒上米醋,拧严盖儿防止与空气接触,放的位置还不能离炉子太近,不然容易“熟腾味儿”。得嘞,齐活!



记得小时候,腊八蒜腌上以后也就该寒假了。经常和一帮发小儿出去疯玩,疯闹,但是每天回到家里都不忘去看看蒜是不是又绿了一些。盼着它赶紧都绿了,其实更是盼着春节的来到!



忙过了腊八,春节的筹备工作就正式拉开了序幕。

您猜怎么着?还有一个儿歌: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通过这个儿歌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年老北京对于春节的重视程度。

当然了,居家过日子谁也不能一天一天准按这儿歌安排的日子这么过,就跟“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是种描写而已,儿歌想突出的还是北京过年前的热闹和忙活劲儿!



腊月二十三,被叫做:“小年儿”,可见这个节日的地位是仅次于大年的。

过去老北京人家里都供灶王爷,小年儿这一天正好是灶王爷返回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咱们不宣传迷信思想,不过正如当年灶王龛前写的那副对联一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老百姓对于来年的寄托是吉祥,是一帆风顺。



除了祭“灶王爷”,在北京城过小年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儿那就是吃糖瓜儿了。话说这个糖瓜儿原本是贿赂“灶王爷”的另一种手段。

老北京人认为,祭灶王爷的时候供上糖瓜儿,灶王爷的嘴就被封住了,到了玉皇大帝那儿汇报的时候,坏话就不容易说了,说的都是好话了。

“糖瓜儿”最终让灶王爷嘴封住没有我们不知道,反正胡同里的孩子们嘴倒是“封住”了。在北京过小年儿,孩子们最开心,因为有糖瓜儿!



在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那么小年儿这天女同胞们有什么事儿呢?

当然有,那就是贴窗花,贴对联!



要过年了嘛,从一进门儿开始就都得装扮起来,要的就是喜庆,要的就是红火,要的就是吉利,要的就是家和万事兴!所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小年儿一过,春节的准备工作可以说是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虽然不一定可丁可卯的按照上边的儿歌行事,但是家家户户也都不闲着,全家老少齐动员,全部投入到为春节的准备工作中去!



老北京过年,头一样要准备的就是各种吃食,您别看现在超市东西那么全,网上什么都有,可就这北京人过年的吃食,那绝对还是自己家做的!尤其是那种京味儿独具的吃食,还真买不到!

下边我跟您说几样儿,看看是不是您家也会准备的?


米粉肉

小编独一无二的最爱,别拦着我,我现在就想钻到屏幕里去吃!


酱肘子

绝对硬菜,串亲戚送天福号的自然体面,但要说过春节自家吃团圆饭,喝团圆酒,还是自己酱的有味道,有感觉。


酱牛肉

最好带点筋儿,有嚼头儿


炖鲤鱼

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


炸耦合


炸排叉

炸带鱼


酱豆腐肉


炸丸子



素杂拌

这可是小编的拿手菜哦!


花生瓜子,果脯蜜饯


当然,除了准备吃食,过去在北京过年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敬神礼佛

当年大多数北京人家都供有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儿这一天,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当年北京城最有名的正明斋,蜜供做的那是绝对的棒啊!当然了,所谓:“心到神知,上供人吃”,最后这些美味还是要落到我们嘴里。


到了大年三十儿这一天,包饺子,吃团圆饭,那绝对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守岁同时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大年初一,您看吧,胡同里见面第一句绝对都是“过年好”,“给您拜年了”,作揖打躬,街坊四邻互相串门儿拜年。

这一年的祥和就这么开始了!


接下来,走亲访友的人就多了起来,北京人串门儿尤其是去老人家里,都好拿个饽饽匣子,还讲究送茶叶,送酒。无论是茶叶筒儿还是酒瓶子,一定都是双数,您要是拿着个单数的酒去拜年,露怯是小,让人家挑了理可就不好了!



除了吃,当然也不能少了玩。在北京过年逛庙会绝对是个好去处,厂甸,东岳庙,白云观等等,都是当年北京城里有名的庙会。过去讲究“走会”,各样的舞狮子,舞龙,耍中幡的,跑旱船的,走高翘的,拉洋片的,加之各种美味的小吃,小玩意儿,绝对让您不虚此行。至于您说现在庙会上那些几十元一串的“大肉串”,小编就不做评价了!



您要是以为,老北京的庙会都一个模式,那可就错了。当年北京庙会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内容。就拿小编比较熟悉的白云观庙会来说吧,摸石猴,打金前眼都是独居特色的。

另外,您还得去对日子,讲究正月初一东岳庙,初二五显财神庙,您要是想去白云观的元辰殿“顺星”那得是正月初八!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

“正月十五闹元宵,打春春饼炒鸡蛋”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应该接宝贝儿”


腊月从今天开始了,北京人的春节也奏响了序曲,其实关于北京人过春节的讲究、规矩、忌讳、吃的玩的,还有很多。

清乾隆  乾隆雪景行乐图轴(局部)


寻常百姓如此,深宫之中至高无上的皇帝呢?去宫里和皇帝一起过个年吧!看一看皇帝过年吃啥穿啥,有些什么我们以前不知道的娱乐活动。宫里过大年,该是个怎样热闹的场景呢?



宫中的皇帝与寻常百姓一样,也要用穿衣、吃饭及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表达“过年”的欢娱心情,但是,每一项活动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宫廷过年,奢华高调,异彩纷呈。 


在农历腊月三十日的尾巴,这“一年连双岁”的时刻,皇帝要郑重地穿上明黄色、通身以金线和彩线绣九条金龙和十二章纹样的吉服——龙袍,不仅色彩斑斓、喜庆热烈,更有寓意国家昌盛、“万世升平”及皇家子孙万代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另外,吉服龙袍之外还要套衮服,头戴吉服冠,胸前挂朝珠,腰系吉服带,脚蹬皂靴。穿戴齐整,自然而然透露出一股皇家的华贵与威严来。俗话说“过新年穿新衣”、“人靠衣装”,在这喜庆祥和的日子,一身吉服的皇帝算是给自己,也是给江山社稷未来的一年开了一个好头。

清  黄缎彩绣金龙袷袍上的“十二章纹”


清宫新年的第一餐,和寻常百姓家庭一样,也要吃饺子,皇帝对此极为重视,不仅要吃饺子,还讲究饺子的馅心及吃饺子时的仪式。清代早期宫廷除夕夜讲究吃素馅饺子,除夕晚上辞旧迎新瞻拜礼仪之后,皇帝就要到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煮饺子。




点击查看昭仁殿位置


到了清代晚期,光绪皇帝吃饺子改在养心殿,饺子馅也由素馅变成各种肉馅。慈禧太后更是独出心裁,除夕夜邀各王府福晋、格格们到宫中一齐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一大早再坐在一起吃饺子,讲究个热闹。


宫里过节自然少不了热热闹闹的家宴。除夕、元旦家宴是皇帝与后妃女眷、亲王、皇子等分别举行的团圆宴,要严格遵守礼仪程序进行,上多少道菜品、所用餐具的质地颜色规格、筵宴开始之后的奏乐和行礼、与宴人员座次排列等等,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僭越。另外,菜品虽多,却也不能放开大快朵颐,这样有失体统。总之,虽为家宴,并不似寻常百姓之家的过年宴席上可以一饱口腹之欲,形式、礼仪更重于食欲。


宫中除夕夜也有守岁的习俗,这时候皇帝就要来点儿“夜宵”了。各宫要摆吉祥盘、消夜果盒,精美的漆木盒子层层叠叠,里面俱是干鲜果品,摆出吉祥图案,既可观赏又可解馋。

 

清乾隆  淡黄地粉彩轧道花卉纹攒盘


百姓人家过年,放鞭炮、逛庙会、看节目,宫里的皇帝也有自己独特的娱乐活动。当然,有些活动是仪式性质的,为来年讨个吉利;有些则文雅、平淡一些,要的是吉庆祥和的氛围。


除夕夜过,便是子时,新的一年开始,在这新月、新日、新时,皇帝会身穿冠服,到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前就坐,亲手点燃玉烛长调,把屠苏酒倒入金瓯永固杯,手握万年青笔,书写新年的第一笔——“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这就是“明窗开笔”仪式。然后饮屠苏酒,以除瘟疫,强身健体。


VR节目中的养心殿东暖阁



清  金瓯永固杯

清  万年青管毛笔


正月初二至初十,择一吉日,皇帝要和能诗作赋的王公大臣举行饮茶作诗的活动。茶宴时,皇帝坐重华宫正殿,王公坐西配殿,大臣坐东配殿。


点击查看重华宫位置


宴前,皇帝当场出题,按规定作诗联句。茶宴上饮“三清茶”,食用清宫特制的满洲饽饽,一时间妙语连珠,文雅祥和。茶宴之后,皇帝会对诸臣进行颁赏。


在那个没有电视、网络的时代,宫中的帝后们新年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娱乐消遣,就是看大戏,演出的剧目必然是热闹、吉祥的。皇帝的耳畔萦绕丝竹管乐、弋调昆腔,自是一乐。忙碌了一年,皇帝也要放纵一下,听一听“靡靡之音”,享受一番“平民的乐趣”。清代还真有几位皇帝能够自己唱戏解闷,比如乾隆皇帝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会在坤宁宫祭灶时唱上一曲《访贤》;道光皇帝曾为太后演出“斑衣戏彩”;同治皇帝与妃子同演过《打灶王》,还能演《黄鹤楼》;光绪皇帝则能亲自打鼓;当然,最爱看戏、懂戏的还是慈禧太后。在如此热衷看戏的皇帝们的影响下,戏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终在徽班进京之后,京剧取代昆腔、弋腔,逐渐发展为国粹,算是皇帝带给老百姓最大的福音了吧。

清  绿色缎串玻璃珠龙蝶花纹带杏红绒球夫子盔


清  湖绿色缎盘金绣鹭鸶莲纹钉广片英雄衣

 


过年贴春联、贴门神是一项重要的民俗,百姓如此,皇家亦然。大家都去过故宫,内中有多少宫殿、多少门扉,可见宫中所需春联数量得有多大。

清  楷书福字轴(局部)


宫中春 64 41971 64 27209 0 0 7952 0 0:00:05 0:00:03 0:00:02 7951的撰写,主要是由善于书法的翰林们来完成的。这些有资格撰拟宫中春联的翰林,都是饱学之士、善书之人,有些还是著名的书法家。但因主题先行,加之有诸多忌讳,给宫中撰拟春联并不适合翰林们大施拳脚,展现全部的本事。


宫中春联、门神由工部与内务府共同制作,耗资巨大,还要五年一大修。不同于民间,清宫春联都是用墨笔写在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悬挂于宫殿朱红的柱子上。这样可以加强色彩对比,协调美观,使得春联能看得更清楚。宫中的春联数量众多,内容也异常丰富,大多是歌颂盛世升平与当朝皇帝的功德,或是取过年吉祥、国泰民安之意。

 

清  武门神


腊月里,宫里开始张贴门神春联,准备过年一应事物。大年三十守岁,皇帝和后宫嫔妃、皇子皇孙们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家宴,等着晚上那一碗代表“新旧之年交于子时”的饺子。大年初一,皇帝明窗开笔,书写下“福”字,王公大臣们集体给皇帝拜年。爆竹声中,戏台上开始上演寓意吉祥的承应戏……你会发现,皇帝也是人,过年也无外那一套。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平头百姓,都希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其喜悦的心情、祈福的心愿都是一样的。


满族文化网综合老北京城、微故宫等及网络有关资料,并加入部分原创文字而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