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契丹人的春节——正旦节

2018-01-24 满族文化网

四楼城阙尽东开,

正旦诸王面面来。

磔犬烧羊挏乳酒,

军臣团坐笑传杯。

这首诗歌出自清代著名学者赵士哲的《辽宫词》,诗中所说的正是契丹人的“正旦”,也就是我们说的春节。

《辽史·礼志·岁时杂仪》及《契丹国志·岁时杂仪》中对契丹人的“正旦”均有记载,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顾而称“春节”或“元正。”“正旦”一词比较早就出现在中原书籍,是契丹全国上下极为重视的重要节日。

诗文译作:每当正旦来临,契丹四楼的城门都向着东方打开,诸国的使臣从四面八方赶来,杀狗祭神烤全羊搅动奶酒,君臣团团围坐痛饮传杯欢乐开怀。这首诗是清朝的汉族诗人写的,他显然不懂北方民族习俗,还写杀狗,北方各民族都是爱狗,狗是人类朋友,所以根本不可能有杀狗,这是这位清朝汉族诗人的臆想。

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内容是契丹皇帝要接受诸国使节朝贺。在和平友好的时期,辽、宋双方互派使节共贺新年,除了贺皇帝外,也要贺皇后和太后。宋朝为此专设了贺正旦国信使, 这是专掌出使外国庆贺正旦节的官员。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叫春节,契丹人叫“正旦”或“元正”。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契丹皇帝要接受朝贺。此风俗最早见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的第二年,“御正殿受百官及诸国使朝贺”。而正式诏令进贺则在太宗会同四年(公元941年)。辽与五代各朝及宋国并存,双方节日相同,在非交战的和平岁月里,每年的正旦日,双方都互派使臣,共贺新年。除贺皇帝外,也贺皇后及太后。据《辽史·礼志·正旦朝贺仪》记载,仪式的核心就是“拜礼”,光亲王就要行4次礼,每次大约都是5拜,对于亲王来说,是一个很受罪的事。这也就理解了韩琦在《安阳集使回戏成诗》中所说的“礼烦偏苦元正拜”。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记载: “命监察御史李滨、閤门祗候郑伟为契丹正旦使。”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甲申》记载:“以御史马亮为契丹国母正旦使,西京作坊使魏昭易副之;都官员外郎孙奭为契丹国主正旦使,侍禁、閤门祗候薛贻廓副之。”

    又据《辽史·礼志·正旦朝贺仪》记载,正旦仪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拜礼”。这项活动很辛苦,所以,贺辽正旦使韩琦在《安阳集使回戏成诗》中说“礼烦偏苦元正拜,户大犹轻永寿才”。

契丹人过春节还有一项重要的宗教活动。《辽史·礼志》记载“正旦,国俗以糯饭和白羊髓为饼,丸之若拳,每帐赐四十九枚。戊夜,各於帐内窗中掷丸於外。数偶,动乐,饮宴。数奇,令巫十有二人鸣铃,执箭,绕帐歌呼,帐内爆盐垆中,烧地拍鼠,谓之惊鬼,居七日乃出。国语谓正旦为‘乃捏咿’。‘乃’,正也;‘捏咿’,旦也。”

就是说契丹人要在正旦这一天用糯米饭掺和白羊髓做成拳头大小的饭团,每一个毡帐放49枚。五更天时,各帐中人将饭团从中随意掷出,不一定都掷尽。天亮后,再检查帐外的饭团数量,如果得偶数就奏乐,举行宴会;如果得奇数,就命令12个萨满(巫师)持箭摇铃,绕帐歌呼,帐内则在炉中爆盐、烧地拍鼠,叫做“惊鬼”。此后一直要在帐中住满7天方可外出。

由上得知,正旦是契丹人的时令节日。契丹人不但过春节而且还过得如此隆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