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满族人的祭江活动(续)

2018-03-25 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

 昨天我们发满族民俗专家富察晨枫先生的《满族人的祭江活动》,未完,今天发后续部分。


满族人的《祭江》

       (续)

  杀的祭祀猪和刚刚打上来鱼,都可以在晚上吃。唯独猪血不能吃,要用小船将猪血带到江心倒掉,让小河神爷吃,小河神爷是指江中的甲鱼,因小河神爷爱吃猪血。

  打鱼的网户如遇到不顺当的事时,如:鱼网被江底不明物挂住而不能动弹,或者网上拉上的都是甲鱼(鳖,土语称王八),或一连三网空空等不顺利的事,就得安排重新祭江。重新祭江要选初一或十五,也可找风水先生择吉日。第二次祭江程序和祭品同第一次一样。

  我生长在松花江边,姨夫是渔业社的“把头”(因是五十年代中后期,因合作化而将大网户收编扫渔业社)。亲眼见过开江第一网打上来全是甲鱼,估计有几千只之多。姨夫告诉渔工,要小心地将甲鱼全部放回江中。那时侯没人吃甲鱼。第一网拉的都是甲鱼,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所以择吉日重新祭江。

  过去捕鱼的大网,长度有200多米,苗子(幅宽)2至3米,网眼很大,专拉江中较大的鱼,打鱼的渔船也很大。一般6至8人摇桨,撒网须4至6人,撑舵一人,岸上把蹶2人,“把头”在船上指挥。

  过去的网都是麻绳织成,那时还没有化纤,而麻绳网不耐腐。所以使用三天之后要晒一至两天的网,网晾干后要用猪血煮,要使整个大网的绳都染遍,目的是防腐。所以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家喻户晓的俗语。

  五十年代后期,隨着吉化的投产,污水排入松花江,鱼药死的药死,没药死的早以跑入下流。松花江上的打鱼情节,只能载入记忆中了。


作者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