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丧俗》之四

2018-03-28 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 满族文化网

(图片中的引魂幡是满族丧事的标志。下葬时,来送殡的亲友抢幡布。)

3月25日已经发满族民俗专家富察晨枫先生的文章《《满族丧俗》之一

3月26日发文章《《满族丧俗》之二

3月27日发文章《《满族丧俗》之三

今天发《满族丧俗》之四



 《满族丧俗》之四
  过去,满族人家不论是办“红事”(结婚)还是“白事”(丧事),都要雇“吹手”,吹手实际就是鼓乐队,过去也称“喇叭匠”。大户人家在“红”“白”事情中要雇两、三拨“喇叭匠”。红事上吹手用的唢呐长度较短(一般七至九寸),演奏的曲调欢快而兴奋。白事上“喇叭匠”用的唢呐较长(杆长一尺二寸至一尺四寸),演奏的曲调低沉而悲怆。每拨“吹儿”都为四个人。不论“红事儿”还是“白事儿”,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曲牌。“开吊”时吹奏的曲牌是间歇式的,主祭人讲话时不吹奏,讲完话后吊唁人烧纸和点酒时才吹。“开吊”仪式由于亲友较多会延续到深夜。
  后半夜要“捆材”。捆材是用半幅红布把灵柩捆上三道。捆完棺材,主祭人在灵前点燃三柱香,家里人上前撕抱捆灵的红布,因是喜丧,老人又是“全科人”,所以用“捆材布”做腰带或裤带都是吉利的。如果故去的人是夭折或是横死的,捆材布是没人抢的。
  第三天,天还没亮。家人们要到土地庙(或山神庙)送盘缠。长孝子背着扫帚,用人搀扶着领着家人、族人、亲属和街坊邻居,围着小庙左走三圈,右走三圈,然后在庙前烧纸、包袱皮子等物,众人在长孝子带领下一齐磕头。“送盘缠”结束。
  回到家中,灵柩的抬杠都己绑好,到了寅时(凌晨三点),是起灵的时间了。“抬重”的有十六“杠”和三十二“杠”。众人抬起灵柩走出灵棚,长孝子手打着“领魂幡”(也称“灵头幡”)走在前面,灵后鼓乐队、家人、亲属等送葬人群。一路上逢桥、大树、十字路口等处都要落灵烧纸。一路上哭声悲切,喇叭声咽。“买路钱”纷纷飘落在路上。灵柜放入己打好的墓穴中(满族人称“圹子”)。孝子们把“倒头饭”和“长寿灯”在在棺头平板处,孝长子先向棺盖上放第一锹土,然后众人一齐填土圆坟。坟圆好后,在坟尖上用高粱秆扎成三道过梁,最后把“咽口钱”绑到中间的过梁上。众人烧完纸后一齐磕头。
  送葬人回来,要在大门外放有斧子的洗手盆中洗手。斧子是截住从坟地带回的邪气,洗手是这种活以后洗手不干了。
  门前的“聚魂幡”在灵柩抬出大门外时就被人抢撕一空,没等长孝子进院,孝衫也同样被大家抢撕一空。喜丧的这些布,给家中小孩做兜兜、做枕头等,小孩子一生健壮和吉利。
  家里人要烧“头七”、“三七”、“五七”和“七七”。“五七”是“姑娘七”,外嫁的姑奶子都要回娘家给老人“烧七”。“百日”,家人一起去坟地“烧百天”,家人们可以脱去孝服了。这以后还要烧“周年”和“三周年”。这三年中,家里过年时不贴对子、不贴年画和放爆竹。清明节扫墓(现代)、七月十五圆坟填土和十日初一“送寒衣”以春节到坟前祭奠都成每年的常例了。 


作者富察晨枫

满洲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