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杂项丨大尺度话题,别想歪了

2017-10-13 长亭外 雅昌艺术网论坛




在我收藏的各类中国传统锡器中,有一支锡制黄铜包边的直尺,尺子通长31.2厘米,宽2.6厘米,厚0.3厘米。


一面有刻度,按传统的十进位制分成十格,每一格内又分为十小格。另一面竖刻铭文,上半段篆书刻“工部营造尺”五个大字,下半段刻:“光绪癸未暮春月作  仪可氏制”楷书小字二行。光绪癸未是1883年光绪九年。



尺子工艺精美,锡质沉稳包桨莹润,样式古朴保存良好。营造尺历朝都有,只是具体的叫法不同计量单位不一。



清康乾年间为了统一尺度命工部重新规定,叫工部营造尺,简称部尺。清代工部营造尺存世的以铜、木、竹、象牙等材质制造的为常见,锡制的十分稀罕,这支有明确纪年的清光绪九年锡制工部营造尺为存世中仅见,其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清代度量衡制度始于顺治而完成于乾隆时期。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御订《律吕正义后编》,尺度和量器依康熙时所定的制度,衡重以黄铜方寸重六两八钱为标准,由工部制造标准器发到各省。九年又仿照新莽铜嘉量形制,而以莽尺、清律尺、营造尺三种尺度精心设计制造了清嘉量方圆各一,范铜涂金,列于殿堂,再一次用古尺来定今尺(营造尺)。



清朝末年重订度量衡划一办法。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朝廷命农工商部及度支部拟定划一制度以及推行章程,尺度仍依照康熙纵黍尺之长度定一尺。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支铜尺和一件砝码。尺长32厘米,砝码重37.3克(正合库平一两)。尺一边刻营造尺10个寸格,另一边刻32厘米。二器同装入一匣内,匣为朱色,盖上有烫金楷书“高宗纯皇帝钦定权度尺”和“户部库平、工部营造尺均遂旧制,与万国权度原器精校铸造”字样。


此尺正是清末重新定制以高宗纯皇帝(乾隆死后的谥号)确立的尺度与米制进行比对的实物证据。


民国铜尺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传说黄帝时开始“设五量”,“少昊同度量,调律吕”。


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人体有尺骨,是尺的长度,有寸骨,是寸的长度。手指中指中节一段的长度叫一寸,尺骨长度叫一尺。取成年人的平均值。


5000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晚期考古中出土的一组陶质量具,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量器。商代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骨尺、牙尺,长度约合现代的16厘米,与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


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就是以商代牙尺为基础一路发展过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车同轨 ,书同文”,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秦用的尺大约合现代的23厘米。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


汉 骨尺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天文、物理、建筑、律学、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1973年山东文登出土,现藏于烟台市愽物馆的秦始皇廿六年铁权上镶有一块铜诏版,上刻有诏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九行四十字。真实记录了秦始皇为统一度量衡所颁布的诏书内容。


西汉后期的著名学者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为研究我国古代分配制度、度量衡史以及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


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汉书·食货志》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隋唐时每尺长约30厘米。唐朝宫廷常以镂刻十分精美的各种牙尺和木画紫檀尺赠送给王公大臣和各国使节,流传至今的以日本正仓院所藏红、绿、白拨镂牙尺为代表。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拨镂鸟兽花卉纹象牙尺长30.25厘米,宽3厘米,厚0.55厘米。正反两面都以单线为栏,内以双线等分十格,每格为—寸 唐尺合今尺0.3公尺,即每格3厘米。格内刻镂花、鸟等纹饰,格间和尺的周边细刻小朵海棠,精美绝伦。象牙尺两面刻镂纹样,竖式排列。正面单数方格内浅刻麒麟、鸳鸯、蜜蜂、花卉等纹样,均取写实方法;背面也浅刻禽鸟走兽、花卉、亭台建筑等纹饰,线条细如毫发活泼流畅,显示出唐代牙雕的高超艺术水平。


青铜尺形器 


笔者2013年8月16日在华豫之门海选现场发现的一把唐代青铜尺,长30.07厘米。也分十格,格内同样以镂刻花鸟纹作装饰,体现了唐代尺子制作工艺规范的普遍性。


宋代官尺基本以31厘米为一尺标准。例证有近年考古福州新店黄升墓出土的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刻花漆木尺。木尺长28.3厘米,宽2.6厘米,厚1.25厘米,长度较宋代官尺略短。


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清代乾隆皇帝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参考国际公制在钦定《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营造尺相当于米制32厘米,库平两约合37.3克。


 统一的度量衡对于加强一个国家政权的巩固、经济文化的推动与发展、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


汉语中有许多与“尺”有关的成语,无论是“近在咫尺”“咫尺天涯”“垂涎三尺”“得寸进尺”。还是“五尺之童”“七尺男儿”“百尺竿头”“玉尺量才”“寸土尺地”“寸兵尺铁”“咫尺之功”等等。“尺度”的烙印已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左右着你的情感和日常生活。


东汉 铜卡尺


在我国近代学者中,王国维、马衡等大家开启了度量衡研究的先河。近代著名的甲骨文学家、文物收藏家罗振玉的儿子罗福颐先生所著《历代古尺图录》一书,较为详实的记录了尺子这一度量衡工具的发展历史。


清代的工部营造尺是清朝全国公共工程使用的标准用尺,罗福颐在《历代古尺图录》中著录的部颁牙尺为0.310米;河工尺又加二分半;清量地藩尺为0.343米;清裁衣铜尺为0.349米;清裁衣牙尺0.353米;清乐律用尺为0.258米。同一时代,量地、裁衣、测天文、调钟律、营造、定冠冕,各用各尺,彰显出封建社会用尺的不规范性。


虽然我国自秦汉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强调度量衡的统一,但在实际操作上,仍各行其是。同样,笔者所藏锡制工部营造尺为0.312米,比部颁牙尺标准多0.002米。在用尺制度上的不统一,及因各地制尺技术的高低产生的误差,这更增加了度量衡统一的困难。


其它因商业和各种利益而引发的贪欲欺诈,官府的贪污盘剥人为肆意更改尺度。如唐政权施行租庸调制,为了加大对民众的盘剥,废小尺,制大尺,成为中国用尺制度一大诟病。可见人类在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后能否坚持执行,把自身的行为约束在规定的尺度之内非常重要。


因此,在封建社会里,无论统治者如何设法进行度量衡的统一,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统一;人类只有到了近代进入文明社会开启大规模工业生产,才可能做到真正的统一。现代米尺的标准尺度,保存在法国科学院恒温、恒湿的真空管里,向世人展示着米尺标准的权威性。


鎏金铜尺


一把小小的尺子,从它诞生那天起,不仅仅为人类担当计量标准规范我们的生活。更衡量着整个社会从个人到集体从国家到制度、思想、道德、法律、人权的公平正义。做人做事尺度的遵守和把握是否恰到好处,直接决定着成功与失败!决定着人心的向背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对尺度的尊重彰显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搞收藏更要把握好真伪尺度。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为了生活事业的幸福与成功,希望所有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普世价值观下的人们,都能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尺度”!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近期热文链接


玉器丨如果你坚信“人养玉”一说,我就带你去看金缕玉衣

瓷器丨皇帝的盛典:万寿圣节与福寿美器

瓷器丨浅绛彩瓷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