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bluelionbook Intro 只与最好的商业阅读有关。 吴晓波的《腾讯传》,可能是最近几年最好看的企业史作品了。 从开始调研到完成写作,吴晓波用了五年时间。 中间一度曾停笔,用他的话来说,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纵横十八年,洋洋三十万字。创业历程,步步惊心,拼搏冲杀,宛如战场。 如果你想了解腾讯发展的奥秘,这本书不可不读。 书里面的内容太丰富,在这篇文章里我不想剧透太多。 今天,我只想谈谈书里面最打动我的几个小故事。 从中或许能够悟出一些职场进阶之道。 故事一:边学边干,先跑起来再说 在早期腾讯流传过这样一个笑话: 在最初的一年多里,腾讯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OICQ的通信协议是不加密的,协议脆弱,明码传输,如果有黑客要捣乱,可以任意地调取用户的资料。 后来,马化腾发现这是个问题,便命程序员黄业均开发加密软件。 两个多星期过去了,马化腾想看看程序写到哪个阶段了,于是跑去找黄业均。 黄业均正好出去打球了,不在座位上,桌子上倒扣着一本名叫《加密原理》的书籍。 马化腾拿起书,翻过来一看,不禁大惊失色——黄业均正在读第一章第一节,标题是“什么是加密”。 坐在旁边位子上的吴宵光目睹了这一场景,在后来接受我的访谈时,他笑着讲述这件往事,然后说: “创业前几年,我们所有人都是边学边干,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不过在那时,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然还能哪样?”                                             ——以上引自《腾讯传》P47-48 ▽ 正是在这样边学边干的状态中,逐渐形成了腾讯的核心原则之一——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腾讯后期很多的产品,都是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从零起步、内部创业,通过快跑卡位,迭代进化获得竞争优势。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纪元是以年甚至是十年为单位,那么,互联网时代的纪元则是以月甚至天为单位。 变化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你不想被甩下时代的列车,就必须先上车、再买票。 如果希望等到一切条件成熟,那入场的门票早就售罄了。 职场生存也是如此,如果把你自己当成一款产品,如果等到你把一切技能打磨完毕,你的技能可能成为明日黄花了。 更进一步来看,快速变化的市场对职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你根本无法预知职场需要哪些技能,并提前准备完毕。 只有具备持续学习、升级迭代的能力,你才有可能在职场生物圈中适者生存。 我们今天面对的生存环境正处于凯文·凯利所说的“失控”状态。 一切固定的东西正在烟消云散,希望获得稳定、一劳永逸地安稳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 而这恰恰又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个体的价值从未如此彰显,个体的机遇从未如此激动人心。 就像罗振宇一直强调的,要学会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不断升级自己的能力工具箱,形成开放式接口,才是这个时代的职场生存之道。 童鞋,是时候放弃对各类证书的迷恋了! 故事二:在你不擅长的领域,找个好的合伙人 早期腾讯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任何一项新业务,如果5位创始人中有一人反对,就不得执行。 2002年5月,一年一度的E3电玩展在洛杉矶举办,马化腾想带张志东和曾李青一起去看看,借机“给他们开开眼、洗洗脑”。 张志东借口很忙不愿意去,同样很忙的曾李青拧不过马化腾,只好答应与他同行。 曾李青回忆了一个有趣的细节: “在去美国领事馆办签证的时候,马化腾居然被拒签。 轮到我的时候,就跟签证官大谈腾讯公司的远大前景,签证官被我说动了,便问,还有谁一起去。 我指着刚被他拒签的马化腾说,还有他,他是我的老板。 签证官把马化腾叫回来,重新给他盖了章。”                                                                   ——以上引自《腾讯传》P95 ▽ 曾李青是腾讯创业的五位元老之一,主要负责腾讯的市场运营拓展工作,为腾讯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曾李青长得高大壮硕,颇有老板派头,善于与人打交道。 据说曾李青和马化腾一起去和别人谈生意,对方经常把曾李青当成拍板定夺的大老板。 对此,马化腾并不介意。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放手把适合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而自己专注于产品和发展方向。 谁都不是全才,与其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样样精通的人,不如花时间做自己擅长的事,把自己不擅长的交给可以放心的合作伙伴。 左:马化腾  右:曾李青 有个朋友去年离职创业,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前段时间见他,都不敢认了,人瘦了一大圈,非常憔悴。 原来,掌控型人格的他,从产品到技术,从资源对接到市场营销,从招人到绩效考评,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身累心更累。 我提醒他要注意分权,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干,毕竟也是好几十人的团队了。 他苦笑一声说,手下不给力,自己不放心。 我了解他的为人,只好泛泛说一些注意身体的话。 我们以前总诸为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动不已。 其实,作为一个大权独揽的宰相,诸葛亮是被自己抓大不放小的性格给活活累死的。 而且,最后也未见得绩效有多好,不过维持偏安局面罢了。 大到经营国家、公司,小到经营自己的事业,学会与人合作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比如你擅长演讲,而演讲的PPT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与其亲力亲为学习怎么做,不如外包给别人,现在PPT达人这么多,出活又快又好,而你可以把时间花在打磨演讲技能上。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不会的东东,能花钱解决就坚决用钱解决。 (小编点评:河东西老师又卖萌了!) 故事三:比你成功一万倍的人都那么努力,你好意思偷懒吗? 一位程序员对我讲述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他做了一个PPT后半夜两点钟发给了马化腾,本想洗洗睡了,没料到过了20多分钟,马化腾就发回了修改建议。 曾主管QQ会员业务的顾思斌回忆说,马化腾对页面的字体、字节、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 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邮件,马化腾指出两个字之间的间距好像有问题。 有一个在腾讯人中流传甚广的段子是: 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马化腾)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8个小时。 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以上引自《腾讯传》P218-219 ▽ 据说马化腾结婚后,员工们松了一口气,现在终于可以按时下班了,因为以前马老板至少工作到晚上10点,大家也就陪着工作到10点。 可是下班倒是按时了,晚上12点之后马化腾的工作电邮却成为常态。 看看马化腾的工作热情,我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成功了。 因为最近新换了一个岗位,需要学习新业务、适应新环境,所以碰到朋友的时候,总免不了吐槽几句。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好意思喊累了。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有这么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还远远没达到拼天赋的地步。 不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付出,你的职业能力就不可能得到质的提升。 人有一种很奇怪的心理,就是容易放大自己的辛苦,总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干了一点活就叫苦叫累,生怕老板不知道自己的付出。 前两天,李笑来在自己的直播平台“一块听听”上,办了一次线上的读者见面会。 在很多人看来,李笑来太聪明了,总是能够把握行业机遇,在比特币出现的时候果断出手,通过投资实现财富自由,在知识付费时代到来之前,准确预见趋势,开设公众号和“得到”专栏,数十万订阅,几千万的收入。 可是,李笑来却在分享中,反复强调自己并不聪明,只是一直比较努力,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了一般人认为很厉害的高度。 看到这些大神们,比我们已经成功一万倍了,还在努力日更、努力加班,我的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其实,谁不知道努力的重要性呢? 不去做,然并卵。 (小编点评:真相了) 故事四:普通人被别人定义价值,聪明人自己定义价值 刘炽平正式到飞亚达大厦上班,是2005年春节过后。 他搬进一间空旷的办公室,除了一个秘书,没有人向他汇报任何事宜,连马化腾也不清楚,“首席战略投资官”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刘炽平说:“我管三件没有人管的事情,一是战略,二是并购,三是投资者关系。” 他的作用很快显现出来,在腾讯股价风雨飘摇的时候,他多次到香港向机构投资人阐述公司的前景。 “把投资者关系做好,你的股价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反应,认受度就会提高”在2005年,在他的建议下,腾讯两次回购股票,以显示信心。 他还帮助公司完成了一系列的收购案,其中包括邮箱公司Foxmail、网络游戏公司网域以及内容增值服务商卓意麦斯、网典和英克必成等。 这些都是腾讯之前从来没有尝试也非常不熟悉的工作。 ——以上引自《腾讯传》P123-124 ▽ 到腾讯之前,刘炽平是高盛公司操作腾讯上市项目的负责人,因为表现突出,被马化腾看中,揽入麾下。 初入公司刘炽平的定位并不清晰,连“首席战略投资官”这个职位都是为他才设的。 不过,他的发展可以说是坐着火箭上升的。他现担任腾讯公司的执行董事、公司总裁,除了马化腾之外的腾讯二号人物。 图为刘炽平 普通人和聪明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是能力素质,还是视野水平? 都是,又都不完全是。 有很多人学识能力也很强,但是却总是郁郁不得志。 其实,善于定义自己的价值,并为自己的才华找到恰当位置,才是聪明人之所以聪明的特殊之处。 看看周围,凡是价值被别人所定义的人,总是容易觉得怀才不遇,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职位。 一切以老板、上司的好恶为标准,没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见地,这样的人,也就只能永远做着低层次的重复性工作。 千万不要放弃你的职场价值定义权。 有一个朋友,本来准备跳槽去别的公司。他们公司老总知道后,跟他促膝长谈,并把他的薪水提了两成。 我问他,现在不想着跳槽了吧? 他说,还是要时刻保持跳槽的能力,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在哪里! 本文转载自[河东西]   ID :fengmangugan 已取得原作者:河东西 授权,如需转载、引用请联系原作者 小编寄语 感谢河东西老师的精彩书评,都说“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们看完《腾讯传》又有什么感悟呢?可以在底下留言回复告诉小编! ●《腾讯传》已经上市一个月了哦! 还没有看过的小伙伴可以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推荐阅读 2016支付宝全民账单!竟然还暗藏了中国经济的未来方向... 读了那么多书,你会做读书笔记吗?|干货 盘点:2016年十大商业热词,你知道几个?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