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量声|火热九月,开启新学期,踏上新征程


新闻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一件件对外宣传新闻作品如同大海中的一颗颗珍珠,将学校改革发展的历程映射得熠熠生辉。媒体传播是对外宣传的坚实载体。量大官微“量声”栏目全方位展示学校对外宣传效果,讲好量大故事,传播量大声音,弘扬量大精神


本期为你呈现量大九月精彩故事。


01

中国计量大学:“起承转合”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工作



向上滑动阅览

近年来,中国计量大学课程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为目标导向,通过制度建设、政策激励、重点立项、竞赛推动、案例启发、聚焦课堂等措施,“起承转合”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工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打造优质课堂的“大思政”教学体系。

 

一、制度先行,念好“起字诀”

 

学校于2017年4月正式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工作: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先后出台了《中国计量大学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国计量大学本科生课程思政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激发教师育人自觉和育人担当。

 

学校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出台《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要求各专业强化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课程思政落实落细到每门课程,并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加以落实。学校从经费、教学业绩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立项课程给予支持与激励。每门立项课程给予1万元的基本建设经费,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按学校相关规定再另行资助;通过验收的课程思政立项课程,按校级重点课程给予教学业绩、工作量奖励,对于验收优秀的课程继续滚动支持1年。

 

二、重点突破,打好“承接拳”

 

学校分层分类有序推进课程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课程引领作用,每年重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改革课程。截至目前,全校共立项建设8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覆盖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工程技术类、自然科学类等学科类别。立项课程根据各自不同学科类别特点,在不影响课程专业教学目标前提下,重点做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深入挖掘拓展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人文艺术类课程: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工程技术类课程:突出培育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

 

自然科学类课程: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


学校整合全校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等领域的优质师资,加强特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一流通识课程,努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爱校荣校意识。

 

同时,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重点围绕课程思政“金课”建设、课程思政创新实践、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金课”教学生态体系建设等问题深入探讨,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金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竞赛推动、案例启发,出好“转变招”

 

学校每年组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竞赛、“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竞赛,启发交流专业类课程融入德育元素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以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实现。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由宣传部和教务处共同发起,至今已举办三届,共吸引了200余位老师参加,评选产生了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6项、优胜奖29项。竞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参赛课程有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比赛面向全校所有本科课程,经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各教学单位推荐、学校专家组听取汇报后现场产生获奖名单。

 

参赛教师选取课程某一章节知识点,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展示其对教学目标、案例选用、教学方法与过程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如在2019年举办的第三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一等奖获得者王义康老师在“数学建模”课上讲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引导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路上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石明娟等老师的“工程与社会”课通过介绍剿灭劣五类水行动,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近年来,学校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组织教师普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做法和经验总结。截至目前已遴选打造了317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并汇编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线上课程,供全校师生学习交流。课程思政案例建设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导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化对案例涉及的价值观问题的理解;二是选案例紧扣课程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一大批优秀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打造,有效引导启发了专业类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在新冠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各类抗疫先进典型和学校师生党员的战疫事迹被思政理论课教师搬上“云课堂”,传递战“疫”正能量。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抗“疫”战争中思政元素,把抗“疫”中的典型经验与教训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学生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

 

四、强化考核,协同推进,奏好“合奏曲”

 

学校通过完善课堂管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材审查以及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育人能力等措施,着力提升课堂育人效果,强化课堂教学作为育人主渠道的地位,使各类课堂都变成可育人、能铸魂的场所。

 

近年来,学校修订完善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将“价值引领”、“德育效果”、“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作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监测指标点。优化了学校领导、教学督导、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在常规听课基础上,增加了随机观课环节,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督管理,并将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为听课看课的重点之一。学校成立了教师工作部,统筹和加强全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专题活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学案例遴选等多种形式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学校成立校院两级教材工作组,规范教材编写和选用,严格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

 

学校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模式。通过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各教学单位党建督查、年度工作考核等措施确保“课程思政”落到实处;通过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考核评优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程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严格按照“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健全教学纪律约束机制。

刊登媒体


02  

       中国打造技术“争气目录”升级版


文 张保淑



向上滑动阅览

观察中国科技进步有很多角度,其中,最直观的角度莫过于身边的日常生活,比如,搭乘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体验贴地飞行;最震撼的角度莫过于看重大航天发射活动,比如,长征五号托举天问一号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天而起,直上九霄;最简单的角度莫过于阅读一份技术清单,比如,科技部、商务部近日联合公布的最新版《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最新《目录》”)。

 

“最新《目录》”是科技部、商务部对两部门在2008年发布的相关文件基础上作调整形成,共涉及技术条目达53项:其中,删除禁止出口的技术条目为4项;删除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为5项;新增限制出口的技术条目为23项;控制要点和技术参数修改涉及的技术条目为21项。仔细审视分析这些调整的技术条目,不难发现,它们无论是新增、删除还是控制要点和参数修改,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科技十多年来在诸多领域取得巨大跨越。“最新《目录》”是对以前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调整,是中国积十几年之功打造的技术“争气目录”升级版。

 

疏浚大国卧薪尝胆

催生重器扬眉吐气


相信很多人对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留下深刻印象是在2017年。当年5月25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年度第28号公告,宣布为维护国家安全,自当年6月1日起,对几类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出售。由此,中国大型挖泥船作为特殊的海工装备品类进入公众视野,而熟悉国内大型挖泥船装备发展的人士第一时间会联想到业内两个响当当的名字“天鲸号”“天鲲号”,意识到第28号公告实际上就是指向包括它们在内的几大海工大国重器。

 

作为水利和航运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做好江河航道港口及海港的疏浚工作,但是由于自身没有挖泥船制造能力,进口不仅昂贵而且无法获得高端产品,导致疏浚工作效率低、效果有限。中国只有自主研制一条路可走。1994年,国产第一艘带有艏吹装置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通力”轮建造成功。之后完成了国内首例环保疏浚工程——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及处置工程的设计。2006年,在取得疏浚机具用耐用合金及制备方法和绞吸式挖泥船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突破的基础上,国内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天狮号”建成下水。由此,中国疏浚装备制造创新迈入快车道。2010年初,创造当时总装机功率最大、绞刀功率最大、挖掘能力最强、生产能力最强、集成控制技术最先进、作业适应能力最强6项亚洲纪录的“天鲸号”正式交付使用。6年后,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天鲲号”开工建造,中国挖泥船建造技术挺进到世界前沿。在此背景下,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综合研判,开始实施对大型挖泥船出口管制。

 

2017年11月,“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该船长140米,宽27.8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使其接棒“天鲸号”,成为亚洲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该船安装有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可实时显示疏浚三维土质、推算潮位等,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自动定位,进行挖泥作业。为了适应各种恶劣海况,“天鲲号”重达1600吨的桥架配置了世界最大的波浪补偿系统,通过起升、收缩液压缸,可以降低波浪对绞刀桥架的影响,即便是在大风浪工况下施工也能确保安全。“天鲲号”建成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凸显科技创新突破

逐步构建成熟体系


因进口受限被迫进行自主研制,经过卧薪尝胆终于进入世界前列,这就是中国在挖泥船领域的科技创新故事。类似的故事也在其它领域不断发生,它们一起形成了蔚为大观的中国科技创新集群,支撑综合国力逐渐提升。为了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竞争优势,同时也为反制一些国家对华歧视性出口管制,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出口管制体系。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姜辉表示,自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始,中国在重要领域对关键技术和产品实施必要的出口管制并形成了一套体系。

 

对我国出口管制的整体发展历程,姜辉介绍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管制重心局限于“防扩散”,管制对象包括核、生物和化学武器等物项。到20世纪末,许多战略性资源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新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可供管制和需要管制的高技术物项也越来越多。这推动我国出口管制战略目标由一元转向多元,出口管制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刚公布的“最新《目录》”是对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公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后)调整后形成的,而该目录修订前文本由当时的外经贸部与科技部于2001年12月发布。对未来方向,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商务部、科技部仍在有序推进目录修订工作,将对其进一步删减调整。

 

姜辉指出,仔细研究上述调整内容,不难发现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出口管制的特点,即物项正逐步呈现多样化趋势。而从我国出口管制物项的整体演进来看,威胁人类共同安全的生物、化学和核等物项必然长期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而影响国家技术领先优势和战略利益高性能计算机、无人机、战略资源及其他军民两用物项等则根据时局的变迁而适时地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既是中国从技术追赶到技术超越的必然结果,也是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本国环境、维护竞争优势等做出理性选择。

 

姜辉的阐释可以从“最新《目录》”中深刻体现出来。比如,“最新《目录》”将“卫星应用技术”控制要点1表述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替代之前的“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反映了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的技术飞跃。再比如,“最新《目录》”在信息处理技术项下大幅增加5项控制要点,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和“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术”,折射出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创新突破。

 

处理好辩证关系

推进法治化进程


无论是对挖泥船以采取公告的形式予以临时出口管制,还是通过调整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实施的系统性出口管制,都是有关部门依法实施行政行为,所援引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出口管制的具体内容都是在征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业界学界和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拟定的,充分考虑相关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

 

姜辉指出,我国出口管制的法律基础包括国家对外贸易法、海关法和刑法等,而出口管制的专门法律体系则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相关文件组成。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国家出口管制法草案发布,标志着我国出口管制开始由行政部门规章监管迈向国家层面专门立法监管。今年7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随后向公众征求意见。可以预期,该法将很快完成立法程序并出台实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更完备的法律保障。

 

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出口管制体系根本在于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姜辉强调,大力推进创新,成功实现技术追赶是中国出口管制体系构建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掌握国际前沿技术,也就失去出口管制的必要。从实践上来看,被纳入的出口管制物项大多涉及“ 载人航天 ”“无人机 ”“ 挖泥船 ”“高铁”“北斗导航”,而这些都是我国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的领域。可以说,“最新《目录》”就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争气目录”,最新版就是中国打造的技术“争气目录”升级版。

 

在姜辉看来,处理好加强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与促进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是中国的重要经验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出口管制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始终秉承开放贸易原则,推动包括技术出口在内的国际贸易稳步快速发展,实现了向贸易大国的转型。据统计,中国技术出口合同金额从2013年的200亿美元提高到2019年的321亿美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规模由1978年的约206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19年的约4.6万亿美元。

刊登媒体


03

          这些党员老师的故事有点“燃”



向上滑动阅览

他们是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

是一群心怀教书育人不凡志向的人

今天是我国第三十六个教师节

让我们走进优秀党员教师的教育故事

倾听他们的教书育人心得

也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由衷地道一句

老师,节日快乐!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钱存阳老师,曾在南疆援疆支边,负责浙江省首批大学援疆传帮带工作。被评为省援疆指挥部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以钱存阳老师为代表的援疆教师发扬援疆“三问四为”精神,用心编谱“流动的援疆教师,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流传的援疆故事”。援疆教师除教学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当地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钱老师主动担起“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大学教师”讲座培训工作,为边疆教师成长提供服务。为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他深入走访一线教师,了解教学等有关困惑40余条,做了3000多字访谈笔记,用半个多月的时间查找、补充各种素材,经过2周的精心策划,培训逻辑清晰、案例丰富、生动幽默,取得了良好反响,钱老师应邀接连开讲。钱老师深挖“智力援疆”内涵,突出重点需求,体现大学特色,创立了三位一体、集体帮带的帮带模式和互联网帮带平台,创建了浙江省高校对口援助红柳工作室,卓有成效地开展了50多项工作;他积极融入当地,密切党群关系,维护民族团结。  

刊登媒体


04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系列特稿(三) 

完善和畅通双循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文 张云洁 孙汉辰 王西



向上滑动阅览

初秋的北京,吸引全球目光。刚刚闭幕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12大领域展览,190场合作洽谈密集上演,参会的浙江400家线上线下参展企业收获满满。这家浙江服饰企业凭借新研发的科技面料,一举斩获500多万美元外贸订单和300万元国内订单。

 

浙江八达运动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童晓健说:这次服贸会,我们收获满满,拿到了研发面料的委托合同,我们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发力,同时把国外市场订单,积极转化为国内需求,效果很好。 

 

取于势,明于变。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从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锚定努力方向。

 

这个夏天,义乌的市场经营户们不再一味依赖以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主动出击国内市场,先是亮相上海礼品展,再向北延伸,带着自家产品抱团前往郑州。从坚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向进出口并重转型。

 

阿富汗商人阿兹兹说:中国市场很大的,需要国外的特色产品,我们出口也有进口也有的,这是非常好的。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浙江率先畅通双循环、以国内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刻把握、深入贯彻“积极主动”这一致胜之道,浙江正集全省之力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的制造枢纽,打造内外贸有效贯通的市场枢纽,打造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商业变革枢纽,加快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乐为说:枢纽更强调了,我们浙江充分利用先发优势,利用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存格局,走在全国前列,真正实现总书记给我们布置的“重要窗口”的重任。

 

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浙江不断完善争先创优机制,以“真抓实干”奋力担起“重要窗口”的使命。全省在二季红、半年正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三季进,进而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杭州市工业专班每周更新攻坚任务清单,落实落细上百件具体任务。宁波杭州湾新区对在建重点项目,推出“红绿灯”排行榜,打通项目投资堵点。嘉兴举行“利用外资百日竞赛”,上百个专班展开产业链精准招商;衢州制定倒逼机制,对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排序测评,确保各大项目高质量完工。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说: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对浙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恢复和推进,贡献浙江力量,实际上就是沿着“八八战略”的思路走下去,是对我们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目标定位的重要成果。

刊登媒体


05

新学期,小份菜亮相在杭高校食堂有老师说:花了以往两个菜的钱吃了三个菜,不浪费营养还均衡了


文 张晶



向上滑动阅览

昨天,时报报道了不少社会餐饮店推出了半份菜,杭州有高校的老师说,这个学期开始,学校食堂推出了小份菜,而且效果还不错。至少每天的厨余垃圾比原来少了20%—30%。

 

昨天,记者来到杭州多所高校看到,“争做‘光盘行动’的倡导者,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标语在食堂内到处可见。有条件的高校食堂门口,直接通过滚动屏循环播放;有些食堂内的墙上还配以“光盘”为主题的海报,时刻提醒师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节约无难事,人人均可为”。

 

狮子头可以按个买

蔬菜可以双拼

 

南瓜花菜、青菜胡萝卜丝、糖醋里脊和玉米青豆、肉饼蒸蛋和青椒肉丝,这是昨天浙江财经大学学术餐厅午餐的菜式。这六个菜式放在一起,是不是觉得蔬菜的搭配很奇怪?

 

“这是我们推出的小份菜。”餐厅负责人说,虽然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菜,但是,有时候常常会出现眼饱肚不饱的情况,以为自己能吃很多,实际最后吃不下浪费很多。“一盘菜没吃几口就倒掉的情况,之前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个暑假,为了响应国家提倡的节约粮食抵制浪费,便推出了小份菜。”

 

浙江工商大学行云苑一楼餐厅经理赵亚丽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的小份菜不仅体现在蔬菜、半荤菜上,而且像原来按双出售的狮子头、牛肉丸子、面筋夹肉、鸡腿等,现在还可以按个来出售。“像饺子、煎饺等,也可以按个买。”

 

浙江财经大学2019级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洪珂凡说:“小份菜真划算,菜品多又实惠。有时候想吃不同的菜又怕太多,这下有办法了,更重要的是不浪费,我基本可以做到次次光盘了。”

 

推出小份菜窗口

采购小份菜餐盘

 

昨天中午,中国计量大学的余老师发现,学校食堂的档口多了一个“小份菜窗口”。余老师尝了个鲜,当即就体验了一把。“体验感相当不错。”他说,花了7.8元,吃到了3个菜。“红烧排骨4.2元、红烧豆腐1元、黄瓜炒蛋1.8元,米饭100克0.8元,全部吃完还吃得很饱呢!”他告诉记者,以前他花8元左右只能吃到2个菜,现在能吃到3个菜,在不浪费的前提下,过了嘴瘾,还营养均衡。

 

同样的菜,记者在中国计量大学食堂看到,正常份的红烧排骨6元、红烧豆腐1.5元、黄瓜炒蛋2.5元。这样算来,小份菜的菜价差不多是正常份的7折。

 

在小份菜的定价方面,高校之间各有不同。在浙财大,一份纯素的小份菜2.5元,一荤一素的小份菜价普遍在3.5—5元之间。负责人说:“一餐下来,师生大致可以节约3—5元,老师学生吃得好,又能减少浪费,一举多得。”

 

有高校后勤负责人告诉记者,小份菜的价格不等于半份菜的价格,看上去小份菜的单价比正常份的要贵,但对于胃口小或想多吃几个菜的师生来说却是省钱了。

 

中国计量大学后勤负责人王勤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有7个食堂各推出了一个小份菜窗口。为了配合小份菜窗口的计量透明,学校还特意采购了一批小份菜的餐盘。“师生一看就知道所打的饭菜量够不够吃。就连卖面的窗口,我们也推行了小面碗,差不多是正常面碗的2/3。后期,我们会根据实际需求考虑推行小餐具、增设‘小份菜窗口’。”

 

浙江传媒学院后勤负责人缪春华说,他们食堂盛小份菜的餐盘与正常份的菜盘颜色是不一样的,师生在自行取餐时可以通过餐盘的颜色来分辨。

 

每餐固定时间点

所售菜品有打折

 

学校食堂的菜价很便宜,以往是绝对不打折的。但是,在昨天的采访中,多所高校后勤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本学期开始,学校为了减少每一餐剩饭剩菜的数量,将推出打折菜。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餐厅,每日中午12:40及晚上6点之后,所有菜品8折售卖;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餐厅,对每餐剩余较多且不容易保存的菜品,采取按时间段半价或打折处理,如每天18点后对3—5个品种进行处理。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厨师技能培训,巧用边角料,减少厨余的产生。同时,在采购上做到提升精准度,杜绝源头上的浪费。值得一提的是,改变以往的烹饪方法,采用大锅菜小锅炒,增加烹饪次数,按需烧制。”赵亚丽说,在向师生倡议“光盘行动”时,食堂师傅在制作过程中的浪费也不能忽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减少无谓的浪费。

 

缪春华说,他们每天还利用菜品销售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将不受师生欢迎的菜式减少供应或停止供应。

 

“光盘”后有奖励

厨余少了不亏钱

 

“恭喜你,这是你的‘光盘’抵用券。”昨天,浙江财经大学学生李健像往常一样,将餐盘送到了餐盘回收车里。正准备离开时,一旁的志愿者递给他一张小卡片。凭这张小卡片,他可以免费获得饮料或酸奶一杯。原来,这是学校专为做到“光盘行动”(餐盘内饭菜均无剩余)师生发放的“抵用券”。

 

记者在中国计量大学食堂看到,当师生吃完饭后将餐盘端到餐具回收处时,只要做到了“光盘”,一旁的志愿者便会给予奖励。“今天是香蕉、酸奶二选一。”

 

记者了解到,对于做到“光盘”的师生,现阶段学校都会推行奖励。像浙江传媒学院,“光盘”一餐可获得一张积分卡(限中、晚餐),在活动有效期内集齐15张、30张、60张的同学分别可兑换相应的奖励;浙江工商大学鼓励学生“光盘”,会随机、不定期地发起奖励活动,发放免费大排券、面条券、饺子券等。

 

对于奖励所投入的资金,有学校后勤老师说,比起浪费来说不一定会亏钱。有后勤负责人与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桶20升左右的厨余垃圾交给他人处理,需要花费20元左右;这几天,一个餐厅的厨余垃圾减少量在40—50升,那就相当于省下了四五十元钱。“再加上志愿者帮我们进行调查,方便我们及时调整菜品、了解师生口味,从而减少无谓的浪费,并提升菜品的质量,又能省下不少钱。这样综合算来,其实并不会亏。”

刊登媒体


06  

     大学生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


文 姜晓蓉



向上滑动阅览

网络直播推销民宿、抖音短视频推广蓝染技艺、设计美丽乡村海报、打造乡村爆款在线活动……在新学期的课堂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分享了他们的暑期实践活动。这个暑假,学院185名学生走进嘉兴桐乡横港村,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乡村之美,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指导下,高校鼓励、号召、支持大学生走进乡村,很多大学生也在积极参与振兴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给乡村带去哪些变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近日,记者走近部分大学生,听他们讲一讲和乡村之间的故事。

 

变身带货“小能手”

 

每天一起床,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夏永丽就打开电脑,登录各大新媒体平台,查看前一天推送的文章和视频的点击量。“我们开通了宣传桐乡横港村的微信公众号,在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上做推广,还开了微店卖土鸡蛋等特产。”这个暑假,她和小组同学的任务是在互联网上宣传横港。

 

横港村离乌镇景区大约5公里,经过3年多的美丽乡村改造,这个平凡的江南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暑假,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乡村振兴新媒体创意创新创业孵化班,就把课程的实践基地放到了横港村。

 

第一次走出课堂,面对陌生的乡村,同学们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夏永丽所在的电商组,通过前期的摸底讨论,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在新媒体平台宣传横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美丽的乡村。

 

不过,新媒体推广的进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比如在抖音,尽管视频都是精心拍摄的,但因为是新号一开始没什么流量。夏永丽说:“我们最近在学习一些网红博主的视频,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虽然困难重重,但整个实践过程同学们收获不小。“刚开始我们只知道微店可以卖东西,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这次实践下来所有流程都清楚了。”夏永丽说,直播的时候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村子很美,微店里卖出东西的时候也特别有成就感。

 

“利用新媒体振兴乡村,这是乡村发展大趋势。”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项目负责人刘燕说。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转战网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化身“带货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帮农民带货、助农民增收。

 

“新鲜酥脆的山核桃仁,每包98克,买三免一,只收两包的钱。”“酱汁牛肉等口味的苦荞锅巴,4包只要29.9元,超级合算。”“原生态无添加的土蜂蜜,含有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这个假期,浙江农林大学“直播助农促发展”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当起了直播间的“网红”,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帮助农户推荐各种农产品。第一次直播吸引了2000多人次进入直播间,销售出2000多元农产品。

 

7月29日,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鸿鹄实践小队则来到绍兴龙西村卖香榧。同学们在龙西村住了一个星期,每天开一场直播,有时候直播场地就放在大山中。直播时,同学们轮番上场,详细讲解了香榧的典故、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还介绍了龙西村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生活情况,直播吸引了8000余人次观看,成交了16笔订单。

 

“我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各种资料,还爬了两个多小时山到香榧种植基地。”小队成员沈杭棋告诉记者,直播卖货比想象的要难,前期要在新媒体平台推广,直播时要带动气氛,还需要多实践多学习。

 

除了直播带货外,同学们还注册了名为“鸿鹄杂货店”的微店,他们打算把香榧放在微店上售卖。微店注册满10天,已经有1000多元的收入。团队成员赵嘉莹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开香榧的销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香榧这一浙江特色农产品。”

 

大学生走进乡村,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但只有开始做了,才能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刘燕说,不少学生是第一次参与乡村实践,也是第一次到乡村实战做电商、短视频和活动策划,可以让他们找到不足和差距,在后续学习中提升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争当发展“助攻手”

 

事实上,许多大学专业都和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振兴助力要到位,就得和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结合。

 

前杨村村域内的南黄古道名气很大,每年秋天红枫开放都会吸引不少游客,但大多数游客只在村庄外围活动。如何把游客引入村里,带动村庄的农家乐、民宿发展?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与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6名大学生组成乡村调研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进行驻村调研。

 

“我们首先要确定村庄内部的主要道路,以及村庄中比较有特色、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等。”调研小组成员刘倩倩回忆说:“每条路我们都要测量路宽,每幢建筑的层高、年代都要记载下来,每家每户都要走访,了解村民的意愿。”

 

调研过程比想象中辛苦。迷路了找村民问路,但村民大多讲方言;为了抄近路,硬是踩泥巴踩出一条路;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好几次,手机步数都在两万步以上。说起那段日子,刘倩倩依然印象深刻。“虽然在调研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也发现了村庄的美。一处阁楼、一树枇杷、一方古井,还有四合院的天井院落甚至是路边的小花小草,处处都体现出村庄的淳朴美好。”

 

两周的调研后,刘倩倩和同学们发现,村里有不少有特色的传统建筑,村民是杨震公的后代,廉政文化内涵丰富。“我们最终的方案是,通过打造中国赏枫第一村,实现村庄和古道结合发展。可以把村庄居民点作为综合体为古道服务,同时挖掘村庄内部特色,利用古道的人气让村庄实现造血式发展。”刘倩倩说。

 

这次实践带给刘倩倩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她对乡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情:“乡村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地,是我们的根。在前杨村我感受到乡村的家园意义,对乡村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而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们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宁波市宁海县越溪乡王干山村办了一场画展。

 

王干山村三面环海,“沧海桑田观日出”很有名气,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如何在5天时间里,用一场画展表现出王干山村的特色,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团队成员杨一凡说:“我们首先需要认真了解这个乡村,要在走访中仔细观察,找到艺术和乡村的连接点。”

 

带队老师陈骁回忆:“从创作到展览只有4天时间,大家早起晚归,共完成将近100张画作,最终展出70多张。每个同学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创作,同时分成三组完成了十米长卷《沧海桑田》。”

 

第5天,一场名为“山·迹”的画展如期拉开帷幕。目前,这次展览已经升级改建成沧海桑田艺术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

 

走向双赢手牵手

 

这些年,大学生进乡村的社会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了解到,省内部分高校近三年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有一半学生选择去乡村。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这个暑假共组建了2424名学生、42支校级重点团队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浙江农林大学团委副书记宋春春说,社会实践是大学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有效助力,也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了新视角和新动力。

 

大学生愿意走进乡村,成为当地一道特别的风景,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何保持和定点乡村的长期联系,是高校一直探索的课题。“有些学生不太愿意一直在一个村子做下去,老师也希望探索不同乡村的特点。”一位高校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必须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有收获、乡村有变化。今后的社会实践可能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继续钻研他们的策划方案,往实战方向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可以去其他村子,根据当地的特色开展活动。

 

陈雯是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去年到宁海县强蛟镇上蒲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从2007年开展“免费庭院设计”活动,2011年升级成“绿色家园”行动。

 

“乡村的原生态环境需要不断经营和打理,我们的任务是利用竹、砖、陶罐等乡土材料,借助我们的专业知识,帮村民美化庭院。”陈雯说。浙江农林大学一届又一届师生为临安、宁海、江山、磐安等地区180余户农民提供农家乐、庭院改造,农家乐讲座培训等服务,完成图纸方案350多套,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肯定。

 

刘燕说,让学生短时间走进乡村容易,但是要让学生留在乡村,还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李杰教授认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促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如何真正实现好的创意和想法,需要高校在组织相关的活动时,有提前规划的意识,要加强专业指导,强化成果验收,才能真正把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这件事落实到位。



刊登媒体


07  

区市场监管局联姻高校开展专利标准整合试点     



文 叶圣一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从区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在完成《上虞区建设浙江省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工作方案》后,相关职能科室根据“试点工作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会同中国计量大学,积极开展企业核心专利融入标准的调查和指导工作。


9月8日,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涛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在相关科室人员的陪同下,调研浙江上风高科专风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并与公司技术领导共同探讨专利标准融入工作。


我区作为浙江省最早探索专利标准融入工作的县市区之一,近年来,从产业特点、行业地位等方面出发,在专利标准融入试点工作有比较好的基础,通过“政校企”合作联动,积极探索具有上虞特色的专利标准融入新模式、新路子。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技术标准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此领域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区将一步一个脚印,积极打造专利标准融合发展的上虞样板。


刊登媒体


08  

开学趣视频 | 中国计量大学来了一对“萌新”双胞胎


姜晓蓉 王伊米



刊登媒体


09

专访丨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院长张朋越教授: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路径探索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成立于2008年3月,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国首个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和本科专业,开启了我国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先河。学院建有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浙江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浙江省级一流专业、浙江省体育标准化研究与培训基地和中国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部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2项省财政专项建设实验室项目的标准化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以及30余家优质政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联系,科学研究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原则,精心架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学科支撑的课程体系框架,有效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2019年12月,学院作为牵头单位与国内6家建有标准化工程专业的高校奠定“全国标准化教育联盟”,实现标准化教学和学科建设共享。成立至今,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标准化工程专业毕业生,与国内外各兄弟院校、研究单位(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中石油集团公司等)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研究基地。

 

在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的发展背景下,标准化学院正夯实基础,前瞻布局,向着“打造国内一流标准化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国内一流标准化专业人才”的总体目标扎实奋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标准化教育界起到骨干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的一流学院。本刊就标准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相关话题对该院院长张朋越进行了专访。

 

一、标准为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具体指标和实施路径

 

《世界教育信息》: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首先请您谈一谈标准化工作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

 

张朋越: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规定,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准的载体(即表现形式)为文件。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是确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一系列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标准化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标准化已成为组织现代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环境等手段,特别是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技术支撑作用,它作为法律法规、管理规范、行为守则等成熟法制的补充管理手段,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另外,通过标准化的规范和引领,能够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障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的“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背景下,标准既可通过规范行为为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具体指标和实施路径,也可通过引导评价对象建构价值来促进学校主动、高质量发展。教育评价包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一方面,以业绩、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的规范功能,便于评价对象在过程、结果、综合及增值评价中完善其行为;另一方面,标准的价值生成功能,便于学校主动谋求发展,通过持续提标不断反思、改进其教学育人方式。

 

在学生评价方面,以成熟有效经验为基础的评价标准既为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行为规范和实施路径,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了多样化风向标。在教师评价方面,由多维要素构成的评价标准既为开展多层次评价奠定了规则基础,以便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贡献度都能得到合理体现,也为学校追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客观评判和改进路径。

 

教育评价通过标准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生成功能实现了对教育价值世界的规范性建构,标准又进一步为其探索实行分类评价、多层次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供了体系框架、规范指标、层次分明又多样的尺度,有助于在秩序化基础上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二、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及平台建设助力标准化学科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从全球领域来看标准化学科是如何发展的?中国计量大学作为中国标准化学科发展的重镇是如何做的?

 

张朋越:自从拉尔·魏尔曼(Lal C. Verman)于1973年提出了“标准化是一门新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不同学科纷纷加入超标准/标准化研究,有力地助推了标准化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虽然目前标准化学科条件还不完善,但构建标准化学科的知识体系已具备雏形。最具影响力的标准化专著,包括英国桑德斯《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中提出的标准化7项原理、日本松浦四郎《工业标准化原理》中提出的标准化19项原理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领导人和学者对标准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把标准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广大学者深入研究标准化原理,典型代表作包括李春田先生的《标准化概论》《现代标准化方法-综合标准化》、麦绿波教授出版的《标准学》《标准化学》和白殿一的《标准的编写》等,为我国标准化知识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目前标准化学科建设还不成熟,但学界对标准化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基本达成共识。标准学是以标准和标准化活动为研究对象,对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以及标准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说,是研究标准化的基本规律,标准中要素的确定和编写方法,标准化管理技术以及标准与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从标准化知识课程体系角度看,可包括标准化通用知识、标准基础知识、标准专业领域知识。通用知识主要包括参与标准研究的不同学科(如管理学、工业工程及社会学等)自身的必要知识;标准基础知识包括标准/标准化的概念、理论、方法和特性等;标准专业领域知识主要包括标准化组织实施、标准经济学、科技创新与标准化、标准化法等。

 

作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建的高等院校,中国计量大学在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等学科领域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标准化学科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加强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学校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标准化研究相关课题数百项,出版《标准化基础》等系列中英文教材,研究成果获得学界认可。第二,积极探索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2009年申请创办全国首个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011年在全国率先创办“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2014年设立全国首个“质量科学与标准化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第三,建立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战略联盟。针对我国现阶段面临国际标准人才和国际标准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标准化学院于2019年11月与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南通理工学院、济南大学、聊城大学等大学,共同签署“全国标准化学科建设战略联盟”协议,将在共享专业资源、联合申报硕士点、搭建导师互聘和互访平台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标准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出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国际规则的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发挥标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第四,搭建全球标准化专业人员培训与交流的平台。学校拥有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等高水平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与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共建具有标准化学科特色优势的孔子学院,致力于打造标准化教育与研究的中国方案、中国素材和中国样本。

 

三、合理搭建课程体系、注重实践环节是标准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世界教育信息》: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哪些需注意的方面?


张朋越:2008年,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开始标准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建立了国内首家“标准化学院”“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第二学士学位标准化专业”“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本科层次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的合理搭建。要注意管理学、工业工程和标准化主干课程的内在逻辑,以及与专业方向课程的搭配问题,我们构建了2年标准化基础+2年标准化方向应用的培养模式,强化了标准化理论基础、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较好地避免了横向专业不落地等问题。

 

二是注重标准化实践环节。标准化工作的应用性非常强,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将实践环节占比提升至30%以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内外实习分量充足,同时通过3D国家标准制定流程实验模拟、实习基地建设、“标准化杯”社会调研大赛、短期国际交流学习等举措,不断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和解决标准化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实现标准化科研和人才培养“双轮”融合驱动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标准化领域科研工作,贵校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请您谈谈其中的经验。

 

张朋越:我们学校教师担任着国际标准化组织电子商务交易保障技术委员会主席、标准化教育国际委员会主席,50余位教师担任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职务,牵头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各类地方标准数百项,参与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标准化法》等起草工作,50余份报告获得国家及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相关部门采纳。学校教师先后承担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标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市场主导制定标准的形成机制研究》等为代表的各类标准化相关项目数百项,获得以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等为代表的各类获奖数十项,学校在国内外标准化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逐步提高。

 

我们的经验主要是将标准化科研和标准化人才培养实现完全融合,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即从科研中提炼思路和方法指导标准化人才培养,同时通过标准化人才培养佐证科研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实现科研成果的进一步升华,通过标准化理论科学研究,最终实现标准化科研和人才培养“双轮”驱动发展。

 

五、标准化学科建设应顺其自然,不可操之过急

 

《世界教育信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标准化学科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张朋越: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国内各高校都在加快建设“双一流”。标准化学科建设还有许多路要走,如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科学家群体、学术团体以及缺乏得到广泛认可的论著等,标准化学科应顺其自然,不可以操之过急。加强和重视标准化专业人才教育,大学才能正本清源,回归大学之道。因此,我们目前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和标准化方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二是在学校各相关学科标准化方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准备申报标准化专业学位硕士点,要通过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不断积累和沉淀,重点助推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学科要素建设,最终实现标准化学科一流水平建设。

 

六、标准国际化、锚定前沿产业、建立标准大联盟是我国掌握标准话语权的重中之重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在国际交流中,应该如何构建中国的标准话语权?


张朋越:从近期的国际政策动态来看,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表面是缩减贸易逆差,实质是打压我国制造业升级。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标准竞争作为贸易竞争、产业竞争、经济竞争、国家竞争的制高点,竭尽全力推动本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千方百计争夺国际标准主导权、话语权及至控制权,特别是利用技术标准来限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贸易战重点是技术标准的争夺战。构建我国的标准话语权,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加速推动我国标准化战略重心向标准国际化转移。我国标准国际化启动较晚,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极少,目前我国组织制定已发布的ISO、IEC国际标准只有762项,这与经济大国、制造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我国鼓励积极采用先进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与技术创新能力仍不强有关。“采标”只能是过渡时期的战术,并不是我们最终的战略。参与制订国际技术标准,首先考虑的不是需要我们付出多少,而是要权衡如果我们不争取会失去多少。当务之急是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深入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订。

 

第二,将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作为标准化行动的优先主战场,实现弯道超车。从国际标准竞争领域看,欧盟主要是瞄准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公益类行业三大领域;美国重点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日本主要是制造业、信息技术、健康产业等。标准是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助推器,也是先进制造保持国际领先优势的战略武器。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在5G标准、物联网、人工智能汽车、大数据等方面抓紧布局,不仅抢占技术的话语权,也突出抢占标准的先发优势,印证了“标准控制权就是市场控制权”的路线。近年来,我国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领域有了长足发展,如工业互联网、无人车间、智慧工厂、传感器及工业云等,以及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关的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等,研制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标准,推动优势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先进制造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先进制造标准化规划,加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力度,提升我国新兴产业和重大装备竞争力,实现技术标准前移。

 

第三,加快建立标准大联盟。这是推动国家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的重要手段。欧盟利用其在国际标准提案中“一国一票”的制度优势,大力推行欧洲标准体系,形成了绝对领先优势和国际标准话语权。美国对欧洲标准具有极大的威胁,通过贸易话语权推动区域标准联盟,实现在标准国际化过程中的领先优势。日本也在积极推动亚太地区标准联盟,致力于与美国、欧盟相抗衡。对此,我们应坚持对标国际、与国际接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提高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形成联盟,争取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落户,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培育、发展和推动优势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推进亚太区域标准合作,探索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新机制,深化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标准化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标准互认,推动与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


刊登媒体


10  

做“六有大学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开启量大新征程



向上滑动阅览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学校在嘉量大会堂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欢迎朝气蓬勃、充满着憧憬和梦想的新同学,加入到中国计量大学,你们将在美丽宁静的日月湖畔开启人生新的征程,追寻人生新的目标。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及10万量大校友对2020级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高考升学的十字路口,你们在数百所高校中,选择了中国计量大学,感谢各位同学及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拥有共享院士、长江学者、200多名教授及800多位博士的中国计量大学,将用心用情向你们证明,这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最正确的、最明智的选择!

 

同学们,中国计量大学的办学特色是计量、标准、质量,中国计量大学的校训是“精思国计、细量民生”。入学后,你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尽早了解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尽快将校训融入到你们的人生准则和行为习惯中。中国计量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关心过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谆谆教导和殷殷期望。这也是对我们2020级全体同学的教导和期望。希望同学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要求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在此,我要对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们提几点希望:

 

一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理想之光、信念之火始终激励着一代代有志青年听党召唤、跟党奋斗。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祖国的热爱,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你们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像钟南山院士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投入到学好知识、扎根人民、回报社会、奉献国家中来。

 

三要着力锤炼高尚品格。同学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品格涵养,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从各行各业先进人物身上接受教育,积极养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四要不断增长能力才干。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同学们在校期间要加强学习,如饥似渴学,时时处处学,持之以恒学,打牢扎实的知识根基,练就过硬的本领技能。要在实践锻炼中积累智慧、施展才华,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成为栋梁。

 

五要永远保持奋斗精神。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同学们要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六要勇于投身创新创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同学们要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踊跃投身创新创业的时代大潮,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把个人成长与国家进步结合起来,勇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同学们,在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你们成为了中国计量大学的新生。现在,你们站在了人生全新的起点。希望你们从现在出发、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大家学习进步、身心健康、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刊登媒体


11

杭州这群大学生化身“冬日暖阳”给孤儿送去温暖



文 罗舒丹 方秀芬


向上滑动阅览

爱心启航,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迎来了第十一届散居孤儿夏令营。中国计量大学理学院冬日队,与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合作,旨在给散居孤儿送去冬日里的温暖。在刚过去的假期,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地方,临安湍口天驿农庄凝聚了满满的温情。


“冬日暖阳是我们团队的定位,我们的所为虽不及雪中送炭,但希望能给寒冷的孩子送去温暖、给角落的孩子送去光明。”团队创始人吴俣与王炜回忆起初创“冬日”时的细节说到。吴俣还有着许多感概:“还记得我第一次拨通基金会的电话,我克服了我的紧张和手抖与楼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通过努力争取到了与基金会的合作,这也是冬日故事的开端。”是的,多年以来,冬日团队携手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始终践行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内涵。冬日的物质力量来源于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冬日的精神力量来源于每一颗向善向好的心,来自每个人的真心与热情,并付诸于实践。

 

今年夏令营一共有29名营员,除了散居孤儿之外,困境儿童也参与进了这次的夏令营。作为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打造的品牌栏目,夏令营通过寻宝游戏、梦想大会、趣味运动会、朗读会、告别晚会打开了孩子内心的大门。朗读会上,孩子们以朗读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用亲身经历牵动着在场观众每一位的内心。梦想大会中,孩子用感人至深的语言打动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从一张小小的合照到给孩子买手提电脑,每一个真诚的愿望都受到了重视。

 

基金会秘书长楼时伟说道:“基金会坚持了很多年,我们会让孩子们的梦想一一实现。”

 

志愿者王炜回忆起第一次给营员胡南(化名)打电话时,胡南是这么说的,“王炜哥哥,我不行,我站到台上会晕倒的,我绝不参加这种活动。”可令人惊讶的是,在志愿者的沟通和不断鼓励中,他最终参加了这次朗读会并表现得非常好。朗读会上的他,有些胆怯、紧张、不安,但是他咬紧牙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这一刻,冬日队的意义于每个人而言更加深刻,它已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它是是许多孩子的归属。

 

营员欣怡(化名)今年八岁,仅短短两年的时间经历了爸爸妈妈离世的伤痛,她是个可爱又细心的孩子。到营地第一天,她就记住了很多志愿者的名字,还笑盈盈地追着他们要展示广场舞。

 

每天活动结束,她可以自己洗脸、刷牙、洗澡、洗衣服,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我不太会,但我要好好学,不让奶奶那么辛苦。”走在营地里,她会礼貌地叫每一个经过她的人;脱下的衣服会自己叠好放进书包里;用过的东西她会原封不动放回原位;手里的零食也很愿意和小伙伴们分享。志愿者刘雨萱说:“她是个很想很想爸爸妈妈的孩子,她说想再见一次爸爸妈妈,她说清明节......欣怡几乎每天都会说到她的爸爸妈妈。”

 

开营第二天,原计划下午是要做观光车到酒店玩水泡温泉的,但谁也没想到刚刚出发的路上就瓢泼大雨,电闪雷鸣,刘雨萱回忆:“我抱紧坐在腿上的欣怡,摸摸她的头拍拍耳朵,试图缓解她的害怕,突然她回头很认真地看着我说:“姐姐,你像妈妈。”“大概那一瞬间,我们的志愿者内心也是波涛汹涌。我能做的不是很多,但我会尽我所能,用我拥有的温暖去拥抱他们,无论多难,我一定会坚持!”

 

夏令营虽短,但这之中的感动、震撼都将成为温暖的记忆,冬日的力量所在是告诉孩子们,要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论过去有多悲伤,将来依然美好;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样的方式回敬我们。期待我们都能成为这个时代的守望者,温暖的讲述者。

 

以“冬日”之名,呼唤你归来!



刊登媒体


12

中国计量大学与行业合作开发课程,为学生聘请企业导师——从行业中寻找研究生教育“密码”



文 蒋亦丰 王颖 王伊米


向上滑动阅览

郑明波从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江苏中海达海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入职不到3年,他就进入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高精度水深测量方面技术难题,迅速升任为项目经理。

 

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培养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高校,目前设有25个硕士点。“我们始终坚持引领研究生瞄准行业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助力培养国家急需卓越人才,为推动行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表示。

 

拥抱行业,共建课程

 

“得标准者得天下。是否符合标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进出口和经济利益。国内该行业发展普遍滞后,根本是缺乏高层次创新人才,尤其是研究生极度稀缺。”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俞晓平说。

 

学校也面临没有可供参照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门课程和教材等难题。答案从哪找?中国计量大学尝试问计行业机构和企业,共建研究生教育课程。

 

2018年底,俞晓平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徐大军商谈工作时得知,业内急缺通晓标准样品知识又能够掌握标准样品制备和应用技能人才。然而,这块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是空白。“学校能否为促进标准样品相关人才培养做点事?”接过行业的这份期待,2019年4月,中国计量大学与中国标准化协会签订标准样品建设合作备忘录,启动标准样品课程共建与教材编写工作。

 

来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单位20多位行业专家、学者组成教材编写小组,充分研讨和调研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从确定教材框架、定位、内容等到组织撰写,历时一年半,《标准样品概论》终于在近期出版发行,填补了国内外标准样品知识教学领域的空白。

 

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海芬说,学校融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教授”力量,联合编写出版20余部特色教材,开设了“产业计量工程学”“柔性电子技术”“工程基础与创新设计”等一批研究生特色课程。

 

此外,为拓展、共享研究生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自2013年起,中国计量大学还牵头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7所研究生培养院校共同签订了校际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协议,共建硕士研究生互选课程平台和学分互认机制。

 

一生多师,进企解题

 

从进校开始,中国计量大学就为每名研究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备校内、行业、创业等两位及以上导师,形成“一生一策”培养计划。学校明确规定,校外导师必须是在相关学科领域行业或企业具备较高学术成就和研发能力的专家或高管,必须与校内导师有紧密校企合作项目。

 

导师的选择权在研究生。研究生会拿到一张“双选表”,不同学科的导师名字、履历、专长一目了然。完成双选后,第一年以校内导师为主指导学生完成校内课程学习,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课程、完成选题和开题报告。第二年学生进驻企业,由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本人有创业意向的,学校还将为其配备一名富有创业经验的校内或校外导师,指导创业。

 

该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一学生贾蒙蒙在学完在校课程后,来到杭州仰仪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企业导师、公司应用工程师胡东芳的项目。双方将其定位为校企合作攻关项目,贾蒙蒙享有充分的参与空间,如果遇到难题,学校还会派出校内导师成立科技协作组,三方合力解题。“项目有效提升了企业销售额和竞争力,研究生在实战中成长很快,毕业后就是行业热抢的‘香饽饽’。”胡东芳说。

 

除了育人方案,学校还注重育人平台建设。目前,该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联合实验室、科创中心、高等研究院、研究生分院等,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搭桥铺路,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师资融通,科研合力

 

张明洲是浙江迪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也是中国计量大学聘任的硕士生导师。“公司主要做农产食品中有害物快速检测产品,与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科给研究生开设的‘分子诊断技术’‘生物安全’等课程息息相关。”

 

经过多年合作,张明洲带领研究生团队在食品有害物快速检测领域成功开发出了150余件产品。因为引入这条“鲇鱼”,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上获得了外力支持,嗅到了市场风向。

 

与此同时,学校把教师送到企业、机构进行特色培养。该校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包福兵教授团队与浙江温岭泵业合作多年,团队中有7名校内导师、5名企业导师。双方合作研发双吸离心泵产品,性能得到大大提升。浙江飞旋泵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辉彬说,科研团队对温岭泵业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计量大学共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135名,其中校内745名、校外390名。“师资融通带来的是校企‘两头甜’,双方在科研上合力,促进了育人质量不断提升。”俞晓平说,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行业科研单位的占毕业生人数一半以上。据最近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计量大学毕业研究生平均薪酬超过浙江省平均薪酬11.23%,位居全省省属高校第二。


刊登媒体


 • 往期推荐 • 

最美告白!中量大写给祖国的三行情诗

军训回忆|找到你了!军训时最飒的你

中国计量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国际论坛暨义乌市“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公告

国庆拍了拍中秋,同庆“中国”节!

燃!迷彩青春,请您检阅!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美好是经验,糟糕是经历,仅此而已。

你好,中量大



  本期制作

排版 | 创意中心 余超



设为星标,点亮在看,

爱我量大,一起加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