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文章登上《Science》!
2021年5月21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徐爱春博士(第一作者及第一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Science》上联合发文(Letter),为极度濒危物种镇海棘螈(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的保护献计献策。
镇海棘螈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棘螈属,是中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度濒危物种。镇海棘螈仅分布于浙江省宁波地区几处狭窄区域,种群数量极其稀少,自1932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生活习性、濒危原因等知之甚少。
在浙江省林业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支持下,我校联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北仑区林场等属地管理单位于2018年至2020年期间开展了多次野外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镇海棘螈野外种群大小为278—330只,分布区仅限于北仑区林场内的狭小区域,总面积不足1公顷。
镇海棘螈主要威胁因素为种群极小,易受极端气候和偶发因素影响,栖息地破坏或丧失,且其运动能力相对弱,很难扩散到其它适宜栖息地。目前,针对该物种的保护,仅建立了一个市区级的保护区,保护地面积不足0.5公顷。建议扩大保护地面积,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现存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采取有效的人工扩繁措施,积极寻找适宜的潜在栖息地,开展野外放归;加强镇海棘螈野外生活史的研究,为其种群保护和野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
徐爱春多年来从事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濒危机制)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浙江省林业厅和青海省林草局等多个科研项目。
徐爱春博士
人工培育的镇海棘螈胚胎发育、生长过程
自2008年起,徐爱春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团队主要进行了镇海棘螈资源本底调查、繁殖生态学、栖息地改造、人工扩繁和野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了该物种并为其保护与管理积累了大量原始基础性材料。2018年3月至8月,团队的镇海棘螈项目组对北仑区林场镇海棘螈主要栖息地和繁殖池塘进行调查和研究,利用野外发现的卵,在实验室成功人工繁育出镇海棘螈幼体。团队十三年的坚守,也为今年3月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团队在野外开展调查
培育期间,团队成员每天几乎都在重复同样的生活,换尿不湿(换水)、喂奶(投食),在野外采集淤泥后收集底栖动物制备棘螈食物。
• 往期推荐 •
@ @全球优秀青年学者 中国计量大学诚邀您参加青年学者国际论坛
@ 北京首演,成功!
本期制作
材料来源 | 生命科学学院
排排版版 | 宣传部 宓卓慧
5月24日
向上滑动阅览
1978年5月24日 根据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
1978年5月24日 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根据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2001年5月24日至25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1年5月24日至25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温家宝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5月25日,江泽民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奋斗目标是: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贫困地区要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为达到小康水平创造条件。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
材料来源:人民网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你好,中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