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航天科工这些“神器”安全护航航天员回家
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回家,标志着“神十一”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γ高度控制装置、回收一号雷达、连接分离机构、收口绳切割器等关键产品再次成功保障飞船安全返回。至此,航天科工以“全战全捷”的优异成绩,圆满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十一”载人航天工程各阶段的保障任务。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研制的γ高度控制装置作为神舟飞船飞行任务最后环节的关键产品,准确探测出返回舱距地面的高度,可靠启动了反推发动机,确保“神十一”落地时的冲击力控制在安全限度内,实现了飞船返回舱的平稳着陆,保证了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针对神舟十一号任务,35所对γ高度控制装置进行了全寿命周期的严格质量控制,对重要组件进行了耐空间环境适应性试验,在地面进行了充分的试验数据复核,确保满足在轨飞行任务要求。
被誉为“功勋雷达”的回收一号测控雷达,是我国第一部精密跟踪相控阵测量雷达,它伴随了神舟飞船十一次问天的全部历程。它自1999年8月开始被布置在白云鄂博场区前置雷达站,同年11月21日圆满完成了对“神舟一号”的回收段跟踪测量任务,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十一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尤其是在执行“神二”任务时,在主着陆场只有“回收一号”跟踪飞船返回的情况下,正是靠它的数据找到飞船,立下了大功。
本次任务中,回收一号雷达依然表现优异。从雷达屏幕上出现了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到指控大厅工作人员报出“回收一号”发现目标,所有人为之振奋。此后十分钟,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至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落地。
与“回收一号”一样,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研制的连接分离机构也见证了神舟飞船的历次飞天。它主要用于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返回舱防热大底和舱体之间。
轨道舱和返回舱之间的一号锁,是保证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的第一道安全保障;而返回舱和推进舱之间的二号锁,是保证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在预定时间预定地点着陆的首要设备;飞船着陆前,抛底锁的动作则关系到防热大底能否按时抛掉,是返回时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要程序。“连接分离机构就像神舟飞船的臂膀,有力地连接起了飞船的三舱,同时又按照飞船工作的阶段性要求,毫秒不差地将各个舱段分开。
作为神舟飞船十大关键技术之一,连接分离技术关系任务的成败、难度很高,但111厂以雄厚的实力解决了这一难题,让飞船更可靠,让国家更放心。”连接分离机构经受住了神舟飞天的历次考验,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的高度赞誉。
本次搜救回收任务,首次使用了无人机参与搜救。在参与联合搜寻的多种平台手段中,一款搭载着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航空涡轮增压动力系统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研制,在搜救过程中发挥其工作升限高、功率密度高、动态响应快、滞空时间长等优势,克服当地恶劣环境条件,助力无人机率先到达搜救空域,在复杂的高空风环境下动态调整发动机工况,使无人机始终维持平稳飞行,为机载搜寻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快速锁定目标,出色完成既定任务。
该型无人机的动力——高空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涡轮增压动力系统领域的空白,技术水平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凯星液力公司生产的电爆阀、爆破放气阀、收口绳切割器,也为神舟飞船的顺利返回作出了贡献。
此次为神舟十一号任务生产的收口绳切割器虽小,但在整套神舟系统回收过程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舟飞船返回舱足有几吨重,它是靠着一张1200多平方米的巨型降落伞安全降落。因飞船的降落伞很大,落地后如遇大风会将返回舱带着一起跑。
因此,为了返回舱的安全,收口绳切割器在飞船着陆时将降落伞绳割断,使降落伞与返回舱及时分离,使返回舱的落地状态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返回舱着陆时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载人航天工程任重而道远,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航天科工要进一步发挥“大安全”技术优势,积极投身于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中,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航天梦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科轩
图:央视新闻 新华社
编辑: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