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人物候选 | “航天研磨师”叶辉


2019年度航天科工感动人物

候选人(团队)

事迹选登  



2019年,叶辉“火”了。


这一年,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人,成为全国闻名的“航天研磨师”。这一年,他两度登上中央电视台,他展示的“航天精度”令人折服,各项荣誉也接踵而至。但叶辉最享受的,还是静下心来细细地研磨一件件产品。


一波三折 在磨难中成长


1997年,技校毕业的叶辉被分配到航天工业总公司699厂(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699厂)研磨组。见师父的第一天,师父仔细打量着他的手掌,观察了好一会儿。从那时起,叶辉便知道研磨这个活儿跟别的不一样。


时间一天天过去,和叶辉一起学习研磨的人一一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然而,好奇心很快被单调重复的动作磨尽,叶辉开始心浮气躁。原本平整的铸铁平面被他磨得凹凸不平、惨不忍睹。“要不你就放弃吧。”师父看出叶辉有些倦怠。


这句话反而让心高气傲的叶辉打起了精神。收拾心情后,他重新拿起了几十斤重的研磨平台。无数遍练习、无数次研磨,叶辉逐步找到了感觉。


一天,叶辉如平常一样正准备用报废的零件练习。师父拿给了他一套需要研磨的零件,说:“你可以修理这类任务了。”


5年,叶辉终于出徒了。


就在叶辉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意外发生了。“右手手掌贯穿伤导致3根手指筋断裂,仅剩大拇指和食指能够活动,可以开残疾证。”医生的话让叶辉感到绝望。


师父听闻后赶到医院,鼓励叶辉:“你要是放弃了,这一脉就断了!”


作为第一代研磨师,师父李玉等了40年才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传承人,再培养新的优秀弟子谈何容易。


痛定思痛。出院后的叶辉举着已被判定为“残废”的手,开始了新的研磨历程。“疼啊,抽筋一般地疼。磨几分钟就一身汗。”叶辉回忆道。


3个月时间,他的手掌从只能勉强半开到能够全开,后来右手恢复正常伸展,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康复后,叶辉对研磨有了更深的感悟。很快,他像开了窍一样,研磨精度再次提升。


经过20年的磨砺,现在的叶辉已经突破最高档的研磨精度,加工精度早已超出了机器的测量范围。


爱国感恩 默默无闻显本色


两次上央视,叶辉两次都哭了。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为了展示他的挑战项目,节目组特意设计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道具,以检验叶辉和同事通过手工研磨组合在一起的两块铸铁所能承受的拉力。


最终,这个组合体经受住了500多公斤力量的拉扯,成功实现“挑战不可能”。经过测算,这相当于把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平面叠在一起,而两个平面之间的间隙不超过0.1微米(1毫米等于1000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700)。


当挑战成功时,叶辉一个握拳轻捶胸口的动作引起了主持人的好奇。对此,叶辉红着眼眶说:“祖国在我心中。”这句话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在央视“五一”特别节目“美好生活 共同创造”中,节目组安排了叶辉的师父李玉通过大屏幕给他送上寄语。面对80多岁的恩师,这个高大的航天硬汉在台上哭得像个孩子。


对于技能人员来说,研磨师一直是个神秘的工种。在技校的教材上,对研磨的介绍也只有简单几页纸。


因为小众,研磨师没有专门的职称评定制度。叶辉的所有职称评定考试都是考别的门类。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技术高超,但他评职称却总是比别人晚几年。


很长一段时间里,叶辉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安静的研磨室里不断挑战自己。在到达一等精度之后,他试着打磨更高精度。结果因为产品精度太高,导致检测仪器系统崩溃。


央视节目播出之后,以往“人迹罕至”的恒温研磨室热闹了起来。很多人来咨询叶辉愿不愿意收徒弟。“当然愿意收,一定要培养出传人。”叶辉语气坚定。但同时他也知道,能沉下心钻研技术的年轻人可遇不可求。学徒时间长、技术难、不易出成绩,研磨本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工作。


然而,作为一个机器替代不了的工种,研磨师在国内外一直十分受重视。叶辉也曾接到很多知名企业的邀约,“待遇随便开”的报价让人心动,但他从来没有作出回应。


“在航天学会了这项技能,就不能把它带离航天。这是我师父那一辈人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今后,这也会是我对徒弟的要求。”叶辉说。


往期感动人物精彩回顾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
制图  ✎ 彤彤
编辑  ✎ 彤彤
校对  ✎ 簪子
监制  ✎ 郑贵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