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疫情防控期间,航天系统公司服云业务室黄曼嘉和团队一起,迅速梳理流程,制作宣传材料,辅导商家进行数据初始化并为商家进行系统培训。经过72小时的共同努力,300余件商品上架,社区服云APP“云采购”业务正式上线,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和单位用户。复工后,“急难险重新”工作中总少不了黄曼嘉的身影。她和团队成员一起,1天出一份预算,3天写一份产业报告,5天交一份项目申请书。她说,“我们都是自己岗位上最平凡的战士”。
航天系统公司8511所产品部微组装工段的技能人员,大多是90后,其中不乏95后。“抗疫质量两不误”,作为一名合格的航天人,这群年轻姑娘们面对微组装这个精细活,把“精益求精,制作精品”作为信条。像绣花一样,她们在操作过程中从不浪费焊带,做好品控同时坚持物尽其用。自复工复产以来,她们穿着连体的防静电服,在聚焦的显微镜下给电子元件“做手术”,工作台前一坐就是数个小时。她们默默无闻,虽不是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但在生产一线的净化间里“精雕细琢”,为抗疫和复工复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韩蕾蕾是航天机关幼儿园教师,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90后女孩。为响应组织号召,她于大年三十晚上赶回北京,并主动承担了幼儿园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幼儿园复工后,她带领本组教师布置幼儿园公共环境,既当组长又是采购员。她将录制好的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定期进行线上直播,与孩子、家长亲切互动。她还主动加入航天大院志愿者队伍,每天下班后到航天大院东门协助居委会开展防控工作。
小陈是空间工程公司一名设计师。90后的她,年纪虽轻,专业技术却十分扎实。为了尽快恢复科研生产,小陈提前结束了春节假期,并在解除隔离后第一时间复工,每天加班到很晚,确保了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院23所“空鹰”青年突击队70%是90后青年。疫情当前,防控要求对传统的厂房作业模式产生了极大挑战,为了能够同时符合疫情防控和科学复工的要求,突击队员主动出击,对作业模式进行了创新。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高效优质地顺利完成任务。
大年初四,206所“航天卫士”青年突击队同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开启了线上线下协同攻关。试验期间,队员们不分昼夜调整配方工艺,攻破技术壁垒。最终,突击队仅用7天时间就研制出了具备空间环境消毒杀菌功效的“航天卫士”空气净化凝胶,紧急支援武汉。
“冲锋陷阵我在前,攻关创新我争先。”这支“90后”的队伍,平均年龄29岁,在关键时期展现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担当,展现了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为。战疫时刻,二院208所六中心紧紧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各项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外部市场任务,第一时间组织28名青年成立了“智信战疫”青年突击队,开展各类技术支持及服务工作。
作为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的亚军,全国技术能手,王磊是同事们心中厚积薄发的典型。在复工复产中,王磊努力发挥自己的技艺,挑起自己的重担。他带动全组做好防控措施,提倡一人多机,利用智能自动生产线,保证了机床百分之九十的利用率。他还主动帮助新员工,传授自己的加工经验,分享出自己积累的技巧笔记本,和大家一起全力保障复工复产。
当接到单位紧急复工的通知,身在老家的三院31所质技处复检组尹栋韦选择第一时间赶回北京,接受隔离,以最快的时间返回到了工作岗位。但就在复工前的一天,他突犯结石,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在复工当天看到了他的身影!95后的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年轻人的使命担当。
虽然韩瑛东是三院31所试验中心年纪最小的一位同事,但他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上却绝不含糊。他平时承担试验任务,下班前承担试验厂房消毒检查的重任。他说,科研生产和抗疫都是不能松懈的工作,试验台平时试验人员复杂,更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这位年纪最小的90后,用他勇于担当的行为告诉我们,90后的肩膀是用来扛事情的!
严梦梦是湖北襄阳人,作为第一时间就在隔离地区进行隔离的90后,她见证了社区工作人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全国人民对家乡第一时间的温暖关怀。
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
青春的力量一往无前。
不畏艰险、冲锋在前,
迎疫而上,点燃奋斗之光!
愿追梦路上,
有彩虹高挂!
来源 ✎ 航天系统公司、二院、三院
编辑 ✎ 彤彤
校对 ✎ 簪子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