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记
文中戈壁图片均来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黄沙漫卷的戈壁滩上,一列老式的绿皮火车停在这里已经10余天了。
车上住着9名快舟行云联合试验队的先遣队员。3月14日,负责押运的肖坤和队员们从湖北出发,这趟出行的困难之大始料未及。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自主研制生产的火箭、卫星首次“合体”进入发射的进程,也如同这列火车,走走停停。
“云上”调度 重启征程
绿皮车的任务是押运航天三江研制生产的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两发运载火箭到甘肃酒泉发射场。按原计划,大年初四,肖坤就应该踏上去往酒泉的绿皮车,但疫情让所有的发射计划延期,一推再推。
▲肖坤等人从宜昌出发
这列从湖北出发载着湖北籍人员的火车,沿途受到了“格外关照”。一些站点不让队员下车,列车水源也无法补给。但队员们没有抱怨,一路上都省着用水。
此次将要搭载快舟一号甲发射的行云二号01、02星,是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星座组网的首发星;快舟十一号也将迎来首次发射,有望提供更多商业发射服务。
航天三江党委决定,将原有的3个试验队整合为一支180余名队员组成的“联合试验队”,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保障、统一调配,通过“云调度”,协调所有测试工作。
从2月17日开始,试验队开始建立多个专项工作协调群,梳理工作难点、协调计划安排,全力推进项目进场试验。试验队员按湖北省内外两类策划交通运输方案,分批进场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防疫规定。
好消息出现在3月7日,远安县被纳入湖北省首批低风险区。试验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张毅立即组织突击队员,从孝感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当晚抵达远安。
3月12日,CCTV-13朝闻天下栏目报道
经与当地政府商定,突击队采取“两分区四隔离”的封闭复工管控措施,远安当地与远安外返回人员分区隔离,两区的人员在不同时段、在不同通道、分别在不同区域、完成不同工作任务,防控交叉感染带来风险。
节点在即,突击队不仅需要克服因人员分批导致的各工种不能有效配合的困难,还要保证吊装、转运、装车、固定等危险工作的安全,每一项工作都不能有半点马虎。
每天6点半,厂房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各类人员相互补缺。尤在全一家三口都是突击队员,工作现场各司其职;女职工贾红上岗装车,出现在这个一般由男性垄断的岗位;现场指挥调度也加入到具体工作之中。
最终,经过40余台次车辆的往返运输,61名突击队员确保了6天时间内完成产品装车发运任务。
日夜兼程,出征酒泉
绿皮车从远安出发后走走停停,在离酒泉还有3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肖坤被告知,他们需要就地隔离14天。
在这个荒郊野外,视线范围内除了绿皮车、车轨,就是黄沙和两座小山丘了。
他不怕被隔离,但一路下来,水已经很紧张,出发前给火车加满的油恐怕也无法支撑两周的用电。
▲基地搭建的临时卫生间
好在部队官兵有求必应,水源、油以及其他生活物资很快安排到位。不仅如此,还搭建了临时卫生间,挖好了垃圾填埋坑,既保证了卫生,又挡住了寒风。更让队员们感动的是,部队还细心地找来了专用阶梯,方便他们上下火车。
戈壁外,因过年回家探亲分散在湖北省外的联合试验队队员正在集结,70余名试验队员从五湖四海出发,赶在3月15日前抵达相同的目的地——嘉峪关。
多方咨询办理健康证明、上网查找航班信息、与仍在为疫情焦虑的家人告别……同样的目的地,他们却经历了不同版本的“人在囧途”。
山西沂州出发的贾坤,原本3小时的直线航程,因各种管制,硬是用了两天两夜;因航班临时取消,计划乘高铁再换乘飞机的武韶敏被告知湖北籍人员不能留宿高铁站,不得不再次改变计划,睡夜行火车抵达;回东北老家想着过年7天就返汉的刘宪闯,没带多少行李,出发时只好“偷偷”带走父亲的衣服;兰州出发的95后队员范惠子,上飞机后,因湖北籍被安排在了飞机最后一排……
第一批队员抵达后
抵达嘉峪关后,队员们就被大巴直接带到基地汽修营的宿舍隔离,自行负责一日三餐、清洁卫生和防疫消毒,开始漫长地等待。
第二批、第三批试验队员统一乘坐点对点的大巴分别从孝感、武汉出发,经历了两天一夜,2000余公里的舟车劳顿,先后平安到达目的地。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队长张镝在武汉向集团公司汇报完工作后,4日一早连续乘车24小时赶赴基地。最终,联合试验队于4月5日全部抵达酒泉。
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所有队员都要进行半个月的隔离。虽说是180余人的试验队,但三批队员都被安排在不同地方,互相见不着面。
总装测试 一波三折
4月1日,隔离期满的第一批队员开始进入厂房开展总装测试工作。队员王星又和其他队员一样,需要身兼数职,质量、检验、调度的工作都得干。
为了加快各工种进度,试验队通过多方协调,尚在隔离期的第二批队员被特别允许点对点到厂房开展测试工作,但必须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以二级防护的状态干活。
谷果果和队友住在距离测试厂房3小时路程的酒店里,每天早上6点半从酒店出发,抵达现场后,还要等着和第一批队员轮流进场。厂房外是呼呼的冷风,谷果果却因使不上劲内心火急火燎。基于这样的现实,试验队专门调整了方案,队员加班加点保证了测试进度。
已是第4次参加快舟发射的队员魏其,对这次发射也不敢有半点松懈。为满足卫星的特殊要求,星箭分离方案做了很大的调整,火箭总体必须在发射前排除各项隐患。好在和卫星方的队员非常熟,三言两语就能沟通到位。
由于进场前工作非常扎实,到4月8日,全部调试进行完毕,星箭已达到发射状态。大家都以为很快就能回家,但突然听说原定于4月中旬的发射计划被叫停,何时发射等待通知。对于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出征的队员来说,这仿佛是一团熊熊烈火被浇上冷水。
试验队在学习上级指示要求后,张镝指出,本次任务不仅肩负湖北、武汉人民重托,更肩负扭转航天产品试验不利局势的重托,试验队要认清形势,发扬“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精神,开展质量整顿工作。
白天测试复查,晚上开会“双想”,到4月18日,试验队按计划完成全流程合练,但获悉4月下旬的发射计划也被取消了。这让队员们非常受挫,内心感到焦灼:能做的工作都已经做完了,发射仍然遥遥无期。
试验队将这样的时间用在后续飞行试验工作的流程梳理、程序文件编制上,同时也加大后勤保障力度,五一期间安排基地参观、爬山、篮球赛等活动,缓解队员身心压力。
五一期间,协作配套厂家参试队员唐师傅突发心梗,试验队和基地领导高度重视,连夜为唐师傅开辟生命绿色通道,唐师傅被转运至240公里外的酒泉市人民医院,从死神手中抢回一条生命。唐师傅恢复健康后,又立即投入工作。
5月4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魏毅寅一行到试验基地慰问队员,使队员备受鼓舞。
试验队于5月9日再一次进行了全流程合练之后,终于等到了确定的发射日期。
星箭合体,完美分离
“卫星状态正常。”酒泉测运控中心发回消息。
5月12日,快舟一号甲点火发射1小时后,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和研发团队在行云卫星武汉测运控中心收到前方发来的消息,卫星帆板正常打开,姿态控制正常。
“当看到火箭发射成功以及两个卫星状态正常后,我们都非常激动,不少人流下了眼泪。”该中心负责人皮本杰说。
不久,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了快舟一号甲成功发射2颗行云工程首发星的消息,快舟一号甲成功完成了第9次发射。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天晚上,绚烂的烟花从基地飞起,打破戈壁宁静的上空。试验队员史礼婷在朋友圈写下,“两年的努力,只为了此刻。今天几度哽咽、激动不已,航天人的荣耀感和自豪感溢满心间……从此,仰望星空,也有我们自己的星遨游太空!”
不过,对于卫星团队来说,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还要对卫星遥测数据进行判读,卫星在轨情况进行记录验证。王星又、史礼婷等人已经在下一个测运控中心开展工作。
负责快舟十一号试验任务的团队仍留守戈壁,等待他们的是全新的挑战。
肖坤等人完成卸车后,乘坐着仅剩一节车厢的绿皮车,等待被同路的动力车头随机带走。他们仍同以往押运一样,没有亲眼看到火箭升空,不过这趟,他们随身带的一副扑克牌都打烂了。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航天人,而今天你没有收到来自TA的礼物,那可能真的是TA太忙,忘记了。
说不定,你的那个TA此刻正工作在一个没有信号的戈壁。
所以,你继续追“剧”好了,联合试验队的“剧”还没完。
来源 ✎ 航天三江
编辑 ✎ 彤彤
校对 ✎ 簪子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