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航天科工某型号飞行试验成功背后的180天
古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作为大国地位的象征,某型导弹就是国家安全的“守护神”,好比匣中之宝剑,用时,则挥戈亮剑,克敌制胜;不用,作龙虎之吟,震慑四方。
正午时分,某试验基地控制中心,天气多云。“轰”地一声,一枚导弹在巨大推力下飞出发射筒,灰白色的弹体带着喷薄而出的桔红色尾焰,在蔚蓝天空划出一条长长的白色曲线。站在外围的试验队队员们屏息凝神注目天际,感受着脚底的震颤。
接下来的5分钟,指控大厅里安静得出奇,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注视着大屏幕上不断传回的试验数据和信息……
这是三院某型号继前一日试验圆满成功后的第二次飞行试验。
惊心动魄的3小时
——“到底打不打,你们5分钟之内必须有个决策”
第二次飞行试验的发射时间原定为上午9时30分,最后发射时间为12时20分,这中间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发射时间重置,甚至一度面临发射任务被迫取消的结局。
临近当天第一个窗口时间,飞行试验仍不具备条件。“这发弹到底还能不能打了,你们5分钟之内必须有个决策。”“如果弄不了,我们就撤了。”此时有关方面态度很是坚决,军令如山,原定计划不能往后延迟。于型号试验队来说,如果错过此次机会,再安排试验最快也要两个月之后,时间成本将远超预期。
此时指挥大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型号总设计师路总皱紧眉头、满面凝重,脑子飞快运转,思考、权衡着各种可能。
经过搜集数据和测算,路总和在场同事们商议,并向集团公司、三院领导多方请示沟通,“我们还是坚持不能飞,再等第二个发射窗口!”临发射前的最后关头,路总艰难地做出了抉择。
第二个发射窗口的时间是中午12时20分。路总和同事们一直在现场研判情况,一但符合发射条件,第二个窗口决不能错过!
数据随时变幻,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经过在场和在家专家视频会议再次商议,发射时间最终确定在正午时分。
此刻在北京云岗,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副院长王长青、型号总指挥张总以及各单位型号负责人正在和前方指挥大厅连线。在指挥大厅的试验队副队长张队长通过专业对讲设备,向在家领导和战友们及时转播试验进程。指挥员下达“1分钟准备”口令,张队长通过对讲机复述一遍,“1分钟准备”也在会议室传开来。
“5,4,3,2,1,点火!”口令终于下达,导弹从发射筒腾空而起。
一分钟、两分钟……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前后方人员的心都高高地悬了起来。此刻,每一分钟都显得那么漫长。
“此次试验圆满成功!”当张队长坚定而激动的通报声在会议室骤然响起,瞬间爆发的掌声和欢呼声通过连线设备回传到指挥大厅,两地的欢呼声和掌声汇聚在一起。
对于身经百战的路总来说,试验成功并未让他过于激动,倒是发射前惊心动魄的经历似乎更牵动人心。“这是难免的,海上新情况太复杂,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有经验了心态也比较平稳。”
一波三折的研制路——“怎么会这样?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
长剑在手,敢缚苍龙。这型从出生就注定不平凡的导弹,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和期待。
为了在新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型号队伍十年磨一剑,其间打败了强劲竞争对手。然而研制试验并非一路坦途,甚至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型号进入新状态研究后,似乎水土不服,遭遇连续失利、一度引发质疑。
去年的飞行试验,对于负责总体设计的主任设计师大刘来说还记忆犹新。“前面一两分钟飞行都一切正常,后来飞行曲线就不大对头,最后掉了下来”。那次飞行试验最终折戟沉海。
经过再次调整后,这个型号又一次迎来大考。导弹发射,红外图像中,某系统刚开始工作20多秒,导弹轨迹飞出安控区域——自毁。此时测发大厅一片寂静。作为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小刘的心仿佛被重重地砸入大海。“怎么会这样?”型号队伍里很多人默默流下了眼泪。
飞行试验再次失利,队伍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这个结果,是谁都不愿意见到的”,小刘说。但这支队伍没有被困难和压力压倒,他们来不及咀嚼难过和痛苦,用最快速度找出了故障原因。当晚从6时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时,型号队伍一直聚在会议室里分析讨论,饭也没有吃。
“这支型号队伍不容易,从立项到试验,每年春节大家都在坚守,本以为新年能圆满收官,没想到却经历了最难熬的一个春节。”型号副总师国总感慨地说。
“刨根问底”的4万行代码——“越是艰难越要向前,振奋精神,背水一战”
航天事业之所以为人们所崇敬,是因为她总是伴着风雨和磨砺。而在成功的入口处,就如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时常伴随着痛苦的洗礼。只有战胜苦难的勇士,才有资格品尝成功的喜悦。
试验失利后,型号全线全级次开展了质量复查整顿。
从上级部门、集团公司到三院,层层明确了“失败不起,无路可退”的严峻形势。试验期间,集团公司党组领导多次进行工作检查与指导,并到基地慰问,与大家并肩战斗。院领导深入试验队,亲自牵头组织技术归零、专家审查等相关工作。
要扭转局面,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入手。质量复查整顿伊始,型号队伍专门成立思想动员组,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思想作风反思,畅通思想政治保障绿色通道。
三院党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问题,查摆思想作风等方面不足,制定切实改进措施。院属相关单位党委和型号“两总”也相继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对照检查、批评和自我批评,深挖根源,提升认识,形成共识。
经过一番深刻的思想淬火和作风锤炼,整个队伍思想意志更加坚定,认识高度统一,前进的步伐越发稳健铿锵,士气大振:“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振奋精神,背水一战,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对于航天人来说,“归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断回归、不断质疑。为了找准问题根源,找到“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型号队伍几乎“掘地三尺”、查个“底儿掉”地开展复查复核复算。有些问题隐藏得比较深,大家就咬紧牙关吃透技术将这些问题揪出来,完成涅槃重生。
大年初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试验队毅然“逆行”复工。根据隔离要求,部分队员从外地返回后直接来到三院招待所隔离点,一人一屋,边隔离、边攻关。“有一段时间,集团公司领导几乎是常驻三部,和我们一条一条梳理确认流程。”大刘说。
为了验证设计正确性,对性能进行摸底,团队提高工作并行度,项目团队联合办公,协同开展仿真试验和干扰对抗试验,同步开展技术更改优化和试验数据分析。队员们不仅要身兼数职,满负荷运转,还要做到多状态切换。从早间例会开始,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这期间,多数人仅休息了1天,还是因为赶上了停电。
有时候,停下来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飞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次的复查整顿救了这个型号。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赶进度、追进度,根本停不下来……这次,我们终于不得不停下来查找出问题并解决它。”整个团队把这次复查整顿看成了一次逆风飞翔的机会。
就这样,2个月内项目组完成了多达4万行的软件代码更改。其间,由于代码更改量大,各种问题不断浮现。团队不放过每一个疑点,相继经历了5轮专家审查,进行了10多个版本的软件测评,终于确定了软件状态并完成设计迭代。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他们变得更聪明。”
直视问题,迎难而上。新一轮的迭代,型号队伍首开先河地采用了多种新设计、新算法,在多个技术方向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内最顶尖水平。
卧薪尝胆的180天——“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全级次复查整顿历时6个月。180天的时间对于型号研制来说是个不短的周期。在180个日日夜夜里,型号队伍承受的煎熬、困顿、质疑前所未有。正因为这些曲折的经历,这支团队也有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复查整顿过程中,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试验设备、试验场地、试验评审、资源协调等各方面都受到严重影响。“队员无法去外地做仿真试验,但是为了保证模拟环境到位,我们协调了兄弟单位的仿真设备,连人带设备都要了过来。隔离14天,工作人员就在隔离宾馆把设备调试完成。”负责此事的型号调度老高介绍,“通过全员协调作战,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确保归零工作顺利开展。”
在历时两个半月的“归零”中,13个专业组94位院内外专家参与其中。专家组对每个复查阶段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问诊”,并和试验队共同开展“归零”分析,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同时三院内部还抽调另一支劲旅作为“平行验证工作组”,以一个完整的型号队伍骨干力量,对这个型号的关键设计、关键参数、关键过程开展独立的复核验证。
“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从单机设备到分系统再到系统,我们相当于从头来了一遍。”全线复查整顿过程中,共制订并完成工作计划1149项,形成各类文件和资料1368份。
“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向集团公司领导和院领导汇报,每一期日报领导们再忙都会认真回复,这种从上到下的关注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谈到型号队伍管理,张队长对日报的期数和内容都熟记于心。
各个系统、各个岗位重整旗鼓,从零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流程推演,一项又一项预想回想,一遍又一遍操作演练。“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情况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小赵感慨万分,所有想到的可能影响试验的因素,在这次复查整顿中都不打折扣地得到解决。
为了跟疫情抢时间抓窗口,试验队刚到前方就迅疾展开高强度的准备工作。由于连日操劳,路总旧疾复发。医生诊断后说:“你这是不要命了!”并嘱咐他一定要休养至少3个月。
对于该型号研制周期来说,时间是最吝啬的。路总怎么也坐不住,休息不到1个月就又返回一线。他第一时间来到基地,带着伤痛指挥试验任务,怎么劝也不下火线。队员们珍惜时间,更心疼自己的总师,为了让导弹早日飞起来,大家更是加紧了攻关节奏。
让试验队员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小事: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路总一边吃饭一边眉头紧锁,也不说话。吃到一半他突然起身走向垃圾桶,把自己的盘子和碗连着饭一并丢了进去,然后转身就走。身旁的同事急忙上前把盘碗捡起来,叫住了他。“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走神了。”沉思中的路总如大梦初醒,满脸惊愕。
试验队临时党委书记任书记说:“在这样一支团结拼搏、高度协作的队伍里,大家统一思想相互支持,绝不带一丝疑虑上天!”队伍中有几名队员孩子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老高就是其中一个,“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打成了以后再好好陪陪孩子。”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写满亏欠。
还有两名年轻的试验队员,在试验基地郑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经过180天的卧薪尝胆,终于迎来了再次试验的大考。导弹从发射筒呼啸而出,就像团队所有人积压在心中的怒吼,所有的压力、奋斗和期待都伴着撼天动地的轰鸣声随着导弹冲向天际。
“打成了!打成了!”从指控大厅传来的喜讯立马传开,在外场观看的同志们和指控大厅同志们相拥在一起尽情欢呼。然而在热闹的人群中,却不见了路总的身影。考虑到他长期劳累身体抱恙,不能过于激动,大家不由得担忧起来。一番焦急地寻找,最后在指挥大厅隔壁会议室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他。此时的路总,早已泪流满面……
最终,两发两中的成绩让整个型号队伍扬眉吐气!型号打赢了这场“翻身仗”,但对于型号队伍来说,这还不是终点。
“试验结束以后,队伍有一部分人将直接奔赴另外一个试验基地,为型号下一阶段关键工作做最后的冲刺。这里面有些人已经三四个月没回过家了。”说到这支队伍,任书记的语气里都是心疼。
从失败走向关键性的阶段性胜利,过去180个日日夜夜,型号队伍每时每刻都不敢掉以轻心。这一次的归零整顿,尽管煎熬,但是值得!试验结束,下一阶段的考验又将来临,成功的喜悦似乎都留在了当天基地上空绽放的烟花上,很快一切又归于平静。
“接下来放下所有,继续奋斗,直到赢得最终胜利。”路总说出了型号队伍的心声。
来源 ✎ 三院
文 ✎ 肖杨
编辑 ✎ 彤彤
校对 ✎ 于小鱼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