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航天大国工匠!!!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党组副书记陈国瑛会见了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集团公司三位选手,“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获得者二院283厂常晓飞,数控铣赛项全国第五名获得者三院239厂宋君楷和CAD机械设计赛项全国第九名获得者三院239厂苏江舟,并和他们进行了座谈交流。
会见时,袁洁表示,观看了三位获奖选手展示的绝活绝技作品,感触很深刻,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选手的个人努力及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指导帮助,各位选手要珍惜荣誉,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效,要将比赛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提升领域技术的有效举措。大家在各自工种领域精湛的技艺水平,是确保集团公司产品高质量的重要保障,也为履行强军首责,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提供了有力保障。
袁洁指出,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为新时代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陈国瑛对三位选手获得荣誉表示祝贺,他指出,集团公司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持续以航天防务特色工种为抓手,不断健全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希望大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致力于先进工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航天工艺技术自强自立;致力于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支撑航天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注重新业态、新制造和有关要求,让产品向中国品牌、中国创造迈进。
以数控微雕获评
“最受欢迎的中华十大绝技”
二院283厂常晓飞:航天产品雕刻师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航天器的部件,每一件都要求绝对精确无误,否则就是真正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是常晓飞的工作任务之一。这些零部件,多用于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部位,比如用于航天精确制导的零件,其作用是控制制导精度。他参与加工的装备,很多是保家卫国的国之重器,曾多次亮相国庆阅兵仪式,以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他说,精湛技术没有什么秘诀,唯有“稳扎稳打,精益求精”。
荣获数控铣赛项全国第五名
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院239厂宋君楷: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经层层选拔,今年9月,三院239厂职工宋君楷获得北京市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北京市选拔赛第一名,成为北京市数控铣赛项唯一一位入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
此次数控铣项目比赛分为三个模块,各自对应变形与工艺控制,精度与稳定性控制,速度和节奏的把控三大考点,同时采用了“盲配”的考核方式对三个模块进行装配,大幅度增加了装配难度。
为做好赛前准备,某天中午12点,宋君楷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培中心,打开试题,拿出手表,开始了计时训练。可令他没想到的是,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基准传递出现了问题。他在脑中快速演算,理论上数值没有问题,可实际测量却出现0.04mm的误差。
为此,教练给出了细分精加工与粗加工、增加装卡工件次数的建议,宋君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历经5小时,第二次的操作结果略有好转,但依然有0.02mm的误差。他看了看表,此时已是晚上11点钟。“问题还没有解决,回宿舍也睡不着,还不如熬通宵把问题解决了,回去也睡的踏实。” 宋君楷暗自思忖。
寒冬的夜晚,冷风刺骨,窗外少了几许热闹。宋君楷推开门,在冷风中快走几步,困意散去,脑子灵光一闪,“上学时,老师曾教给我们‘轻、拉、快、跑’的切削小技巧以保证工件精度,何不尝试一下分层切削以减少产品变形。”他立刻跑回屋,着手新一轮的试验。
第三次试验比前两次更加娴熟,操作过程也更加烂熟于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宋君楷一步步谨慎操作。工多出巧艺,最终工件达到精度要求,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时,已是早上7点钟。
无独有偶,宋君楷对每道比赛样题均多次试验,分析模拟比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衍生题型,直到全部心中有数。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正是他精进不休,不放过任何死角,“钻牛角尖”式的赛前训练,使其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荣获CAD机械设计赛项全国第九名
获得优胜奖
三院239厂苏江舟:一叶扬帆竞
2020年,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赛项,三院239厂苏江舟获得全国第九名。
如果说,年轻时找到自己的使命是最大的幸运,那苏江舟无疑是幸运儿;然而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今年年仅26岁的他已经在所热爱的“增材制造”事业上有所收获。
高光时刻,苏江舟却说,荣誉停留在颁奖台上,未来在增材制造专业领域,作为飞航新兵,我还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未知要去探索。拥有超越年龄的冷静与克制,江舟扬帆,迎风启航。
2019年入厂,工作仅一年的苏江舟能够入选CAD机械设计赛项,代表三院参加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源于他在增材制造专业的深厚积累。早在本科期间,由他发起的“绕指灵狐”(3D打印机械手技术),曾获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第一名;2018年,由此延申的“展翼计划”,获联合国“青年创客计划”亚太区总决赛第一名。
因竞赛被大家熟知的苏江舟,对技能竞赛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在他屡次获奖的比赛中,研究周期长、创新程度高的项目占据了主要部分。这类竞赛更加注重培养选手的创新、创造能力,也不介意给选手更多的时间去验证方案,一遍遍调整计划直至接近目标。
但是,此次苏江舟出征的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是集中三天时间、完成四个模块的综合考核类比赛,它考察的是选手在短时间内熟练操作软件的技巧能力,以及对机械设计领域综合技能的融会贯通。
“比如‘机械设计’模块,选手需要在三个小时内吃透三个缺损机械产品的结构,补全功能并通过仿真验证”,苏江舟的师傅何智,在赛后复盘比赛时说,“这就要求设计、出图、仿真、验证,每一步都不假思索;没有近乎程式化的操作,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在比赛现场,给带队老师郭雨阳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苏江舟惊人的学习能力。在“结构设计”模块里,题目要求参赛选手自行完成厂房桁架结构设计。这是赛前三天集训说明后,苏江舟才第一次得知的考核内容。
三天的时间,掌握设计软件Inventor中的“结构生成器”功能,苏江舟没有选择放弃。背水一战,他立刻借来笔记本电脑,下载网上教学视频,跟着视频熟悉软件操作。经过三天不眠不休的练习,他竟在比赛中神奇般地完成了考察科目。
“我连夜学习设计操作,并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苏江舟有自己的思考,“我能来到全国大赛的擂台与高手过招,是要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技能短板,及时缩短差距,更好地反哺实践。”
在苏江舟看来,竞赛荣誉,固然值得努力拼搏;然而荣誉背后,深厚的技术积淀、广阔的领域视角、热烈的交流氛围,才是值得不断求索的彼岸。
深 ·阅读
来源 ✎ 中国航天报、二院283厂、三院
文 ✎ 苗珊珊
摄 ✎ 张彤
编辑 ✎ 张彤
校对 ✎ 空空
监制 ✎ 郑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