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6-06-02 梁平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


本文转载自“材料十”,来源:科技日报,央广网,新华社,央视新闻。侵权必究,特此鸣谢。好文共赏,支持原创


2016年5月30日,中国科技界迎来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会合一”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届,是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团体的盛会,是全国最高级别的学术交流平台,是极为重要的国家科技思想库,在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每五年举行一次,审议政策草案并进行领导换届选举。中国科协横跨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覆盖面较大,是中国重要的科技思想库。


此次“四会合一”可以媲美1978年“科学的春天”,创新中国“整装进发”。这场科技界的历史性聚首,预示着创新中国正在翻开新的篇章。当创新带来技术革命,带来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巨变,国家力量也由此发生兴衰演变,世界就有了重新洗牌的可能,后进可以赶超先进,历史将被带入全新的时空。


创新之路:大势所趋+国运所系


从2009年至今,美国先后推出三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日本发布《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世界各强国已集体吹响了向科技革命进军的创新号角,迫切希望通过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又岂能置身局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国际竞争大势所趋、民族复兴国运所系、国家发展形势所迫……从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部署、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向着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进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中国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找到新的发展引擎。因此,我们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这既是我们党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创新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我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仅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尾巴。现在,有已经形成的各项基础条件的有力支撑,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力保障,我国有能力抓住和用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抢占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形成发展新优势,从而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历史积淀:文明复兴始于创新



中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积累,不断进步,为文明复兴积累厚积薄发的力量。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由丰厚的历史积淀而来。


1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中国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世界瞩目的重大科技成就。

2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深刻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此后进一步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

3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此后10年间,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4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创新驱动发展”定为国家战略,将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国家力量,来自科技进步。从新中国“一穷二白”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创新进步撬动兴国强国杠杆,托起民族希望。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火种。创新,是支撑民族复兴的脊梁。进入“十三五”时期,进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更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当今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成为重要支撑。2015年的一组统计数字令人欣喜: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835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国家创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科技创新的力量,同样挥洒在激情燃烧的双创事业中。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小米手机做大做强、大疆创新的无人机飞得更高、小鱼儿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快速走入市场……一批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我们干一切事情都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思考创新理论、运用创新方法,把创新发展作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穆荣平说。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积极投身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各项创新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照亮前行之路,让中国赢得未来!


  

新中国用67年自主创新的积累,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这样的变革堪称激烈。而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可以预知,未来将有更激烈的变革,需要以创新来赢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我们指出了“三步走”的创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此次“四会合一”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到与197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同的历史高度,科技发展的系列重要政策的落地将大幅提速,市场对后续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分配倾斜的预期将会升温,制约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瓶颈将会打开,我国科技创新型产业有望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在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惟有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中国从追赶走向超越和引领,才能赢得下一个百年的国运昌隆!创新,为人类带来新的产业,造就了新的国家繁荣和人类福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走向,创新改变着世界的容颜,创新也成为国家之间较量的武器。

李克强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谈到科技创新需要体制机制改革来激活,引发会场四千多名两院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共鸣,讲话被掌声数次打断。

李克强:我们政府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比国外、比发达国家要少。我们为子孙后代想,为把经济迈上中高端想,现在财政比较困难,(但是)再困难这方面也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李克强:这就需要推进科技创新中的“放管服”,要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的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确实有着不必要的干预太多,卡得太死。事实上,世界上一流的科研机构、一流的高校、一流的科技成果,从不是靠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管理管出来的。

李克强:现在大家普遍反映,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规章不合理,条条框框太多,致使办事难、耗时长、成本高。要精简程序、简化手续,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

李克强:大家现在反映比较多的还有科研投入中的重物轻人、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相关经验,提高间接费用和人头费用比例。某种程度上讲,提高人员费用的比例,就是承认人才和智力劳动的价值。

李克强:要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制度,探索年薪制、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要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效益分享比例,让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的富起来。

李克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不能只放在口头上,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我们今天在这里讲了,讲了就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到。(掌声)而且面子和里子要一起做,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经济上有实惠、工作上有保障、社会上受尊重。

国外的热议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引起了国外的积极反响,外国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必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美国:科技创新将有力推进国家战略

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该基金会总裁何平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最大亮点在于:中国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战略高度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会有力推进国家创新战略的任务落实,而且将加快解决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合理的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个人和私营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等。

他还指出,不久前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涉及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内容有很多,如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生态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等。“绿色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在寻求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国正历经发展模式的变革,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不仅有利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而且符合绿色发展规律。”

英国: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主动力

英国牛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业务发展主管、高级咨询师季文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其核心就是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主要因素要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科技创新就会源自其内在的动力,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季博士认为,从这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可以了解到:第一,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第二,发展科技创新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从法律、制度改革入手营造一个健康生态环境,这为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提供法律保障,积极鼓励以科技创新为社会和个人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引导并弘扬社会正能量;第三,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它包括科学研究、知识产权管理、科研成果转化、投资、产业以及各项专业服务等不同行业和部门,各地方和单位要全面、系统性地深化改革有关制度和政策;第四,科技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常态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加拿大:科技创新带给创新人才福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张丹教授表示,当前中国许多产业急需升级换代,而科技创新是能否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无疑将全面提升全国高校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软实力,从而带动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一流基地,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加中科技联盟共同主席、加拿大华人IT资深人协会常务理事管炼博士认为,大会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适应发展环境变化、破解深层产业矛盾、提高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放到了突出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用相当篇幅阐述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立,这对有志于回国工作的海外科技从业者也是一个福音。

加拿大著名低碳经济领军人物、华裔环保科学家汤友志博士表示,期待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齐头并进。同时,也要加强科技发展与人文及社会进步相关性的研究,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也要获得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和参与。

以色列:国际合作是创新发展重要途径

推动并见证中以创新合作历史的原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哈松,在“中国即将迎来科技革命”的博文中称,“中国正在大刀阔斧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巩固其经济大国和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地位”。他认为,“促进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创新大国”有多个因素,如:中国企业家可利用充足、低成本和高质量劳动力,完成从制造到发展再到基础研究等所有工作;中国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可让创新者迅速以最低成本把他们的发明商业化;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市场使得企业迅速扩张;中国迅速及大规模创新的能力可帮助企业在新兴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这些因素有助于把全球创新重心转向中国。

他认为,国际合作是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不断加强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合作,如以色列,从而有效实现其目标。过去几年来,中以两国的研发合作项目、创新技术战略投资和并购交易出现了喜人增长”。他期待“创业国度”能继续与中国等全球创新主力国家合作,把世界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日本:希望留学生为科技合作作贡献

日本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负责人之一、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松尾泰树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在近几年快速提升。其中大学排名、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数量等标志科技进步水平的指标都在上升。他认为,虽然大学排名以及论文引用数量等标准还有待完善,但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共同研究增加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中国学生热心留学欧美,这些留学人才对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作出很大贡献。

松尾泰树认为,有必要以日本的强项领域和中国强项领域互相合作,以应对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规模的课题。两国今后还需要构建一个成熟的合作互惠关系,即以互相的强项补足双方的弱项,因此需要了解两国国情的留学生们作出更多努力。

韩国:中国强调以创新实现“科技崛起”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阐明了加强创新实现“科技崛起”的发展战略。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或者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将中国建设成科学技术先导国家。科学技术是塑造国家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勉励科技界拿出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战略。李克强总理提出,到2020年,中国研发投资将在目前占GDP2.1%的基础上提升至2.5%。

俄罗斯:关注中国科技创新目标与成就

俄塔斯社对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重点关注了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以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由及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建议。

俄塔斯社还在报道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现状和成果,包括正在建设24座核电站并在着手建设自己的浮动核电站;北斗导航系统不断完善,2020年左右将拥有24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航空方面,C919窄体支线客机正处于试飞阶段,国产大型宽体客机C929已进入关键技术研究阶段;航天方面,中国将于2020年推出火星探测任务,2036年前完成载人登月计划。

巴西: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贡献超预期

巴西圣保罗州支持创新基金会理事费尔南多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正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这是创新的主要指标,美国和欧洲则随之下降。”

费尔南多相信,到2022年,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首位。他还指出,科技创新不应局限在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随着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中国国内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他感叹说:“自主创新对于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我的预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