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夜看 | 月光女神唱醉天津

2016-08-06 天津大剧院



月光女神

La Luna

莎拉·布莱曼独唱音乐会

Sarah Brightman Recital


昨晚,有“月光女神”之称的英国著名古典跨界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独唱音乐会在天津大剧院举行,《斯卡布罗集市》《今夜无人入眠》《告别时刻》等经典名曲轮番唱响,让津门观众享受了一场难得的音乐盛宴。




演唱会受到了天津观众的热烈响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的热情似乎也感染到了这位歌唱家,她开场即以中文“你好”向观众问好,让人们见到了“女神”亲切和蔼的一面。演唱一开始,莎拉·布莱曼独具个人气质的标志性声线就俘获了全场观众。在音乐界,莎拉·布莱曼以古典跨界享誉于世,她的声音时而清新,时而高亢,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当观众耳熟能详的一首首名曲接连唱响,这位艺术家完美驾驭古典音乐、音乐剧、摇滚乐、流行音乐等不同流派风格作品的功力也得以彰显,令全场观众如痴如醉。




值得一提的是,莎拉·布莱曼在演出中一直表现活跃,不断和观众互动,为他们介绍歌曲的来历,并将曲中细节的改编处也一一指出,尽显艺术家亲民的一面。





评论 

“月光女神”何来如此强大气场

作者:韩晓波

原载:新闻117


我并不算是“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的“铁粉”。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新闻117才约我写下这样一篇评论性的文字,希望我做到客观、公正。


我刚开始坐到天津大剧院歌剧厅里的时候是准备这样做的。但是,在“月光女神”一首接一首歌曲的持续冲击和浸润之下,不知不觉地就被她给“拉过去”了,失去了原本坚定的中性立场。待等到出得剧院,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已被“催眠”,失去了原有的意识。

仅此一条,我便已知道“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的那种气场有多么强大。更何况,从未在歌剧厅中见过如此爆满的上座率,如此狂热的歌迷,置身其中,想不被这种气场所裹挟,根本就做不到。




那么,她的这种强大气场是从何而来呢?


仅仅用观众的“羊群效应”,以及艺术市场上常见的包装营销技巧肯定是不足以解释的。天津的观众早就有“难伺候”的名声——演出的定位若稍微嫌高,不喜欢装B的天津人便以“听不懂呀”为由给你来个用脚投票;定位稍低,或者表现稍一懈怠,观众席马上就会爆发出“真烂真烂!”的怒吼。所以自古以来艺人跑码头,如果在天津能红,那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会不红了。


所以,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从音乐本体、从这位早已不年轻的超级歌星的歌声当中去寻找答案。




先看几个例子吧。上半场第五首曲子,《多么美好的一天》,很显然,这是从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当中的著名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脱胎而来的,主题音调仍在,但完全不是怨妇的感觉,而是真正的“美好的一天”,开头结尾还糅杂着印度音乐的元素。这是一首不折不扣的原创歌曲,把意大利、日本的、印度的、英国美国的,也许还有别的什么音乐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痕迹半露,分寸奇妙。


紧接着,一首名叫《月亮》的曲子,让人们备感熟悉。这种熟悉对于不同的听众是不一样的,莎拉的“铁粉”们一听就会知道这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歌剧迷们一听这就是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这虽然也是一首改编歌曲,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歌剧咏叹调的风格。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月光女神”干脆就赤裸裸地亮开了自己歌剧功底,直接把一首男高音的经典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选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挪到女高音声部来唱。当年被“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当成金字招牌的“高音C”,在这女高音来说也就不算什么了。




实事求是地说,歌剧,OPERA,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所有艺术形式当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种,这是历史形成的,不能说完全是“欧洲中心论”造成的,主要的还是因为它的表现力在那里摆着。因此,守着这样强大的一个宝库而不加以利用,肯定是不明智的。我并不知道莎拉·布莱曼早年的音乐教育背景如何,我也不想知道,但仅凭这样几首歌,就足以找出此人的成功原因了。


后来我就听到一个词,叫Popera,看着挺怪异。但拆开来看,很像是pop(流行音乐)和opera(歌剧)两个单词“杂交”以后的产物。故名思义,它揉合了流行歌曲唱法与经典的歌剧声乐技巧,成为了一种“跨界”的歌唱新流派。其创始人不是别人,正是莎拉·布莱曼的前夫,创作了大量经典音乐剧的音乐才子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尤其是当我们把音乐剧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看做是歌剧和流行音乐的“儿子”时,就会更加清楚“月光女神”的成功秘诀。




不仅是歌剧,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交响音乐,毫无疑问也是莎拉·布莱曼的一条大腿。比如,下半场第二首曲子,是利用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歌剧却用的是大文豪歌德的诗作《魔王》,这首诗更出名的地方是做为舒柏的著名艺术歌曲《魔王》的歌剧。词曲都是经典,歌名取为《迷失的孩子》(原文名Figlio Perduto),我觉得这是莎拉利用经典音乐所唱的那些歌曲中,意境最为贴近原作的一首。悲伤,沉重,恐惧,绝望,但同时又是那么美!


更有意思的例子出现在返场的时候。前奏几个音符一出,我便听出来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中“木星——快乐之神”的旋律。事实上,名为快乐之神,但其中段却是极其深情的、甚至是有些伤感的音乐,其煽情程度可能在所有古典音乐中都名列前茅。据说戴安娜王妃的葬礼上就用了这段音乐。而莎拉利用此曲所创作的这种歌,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一查,才知道叫RUNNING,奔跑。霍尔斯特的作品素来都使用庞大编辑制的管弦乐团,交响性极强,又是英国的国粹,拿这个来做为加演,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甚至我们从莎拉·布莱曼的几位助演嘉宾身上可以看到明显的这种“交响情结”——钢琴家吴迪,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两个末乐章;返场时,莎拉干脆让乐队指挥先生变成了钢琴独奏,而自己拿起了指挥棒,圆了自己的指挥梦。她的指挥动作虽不专业,但看得出交响音乐在她的肢体上、血液中已经烙烫和融化。


至于《斯卡布罗集市》、《歌剧魅影》、《告别时刻》这些观众们最为熟悉的歌曲,无疑都是用来证明一件事的:她,“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




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歌手,是否拥有较为深厚的古典音乐修养,是否经过正规的、科学的声乐训练,这两条,是决定他能否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长远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前者,好像目前在我们中国还不太受重视。莎拉·布莱曼的成功之道应该是一个特别好的例证。


由此可以想见,我们中国的通俗歌手,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对经典艺术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东西。举一个小例子,来自“中国好歌曲”的一首名叫《悟空》的歌,一定是真正的“好歌曲”,为什么呢?里边的京剧元素,里边的东方思维方式,最是民族的,也最有可能是世界的,这是它赖以依托的强大基础。可惜这样的作品还是太少太少了。



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答案或者结论就是:创新,一定要在建立在尽可能深厚的传统基础之上,基础越深,前行越远。这是一种“奇妙的和谐”。




2016

天津国际歌剧舞剧节

第三届





第三届天津歌剧舞剧节开幕演出

2016.8.31-9.2  19:30  


芭蕾舞剧

《吉赛尔》

天津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VIP/680/580/380/280/180元



2016.9.3-4  19:30  


现代芭蕾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天津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VIP/680/580/380/280/180元


京津往返观剧大巴

同步开售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每天三分钟,培养艺术品位

微信ID:tjgrandtheatre

❶ 艺术修养在于日积月累
❷ 我们提供国际最前沿的演出
以及对应的艺术资讯
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天津大剧院



天津大剧院


地址:河西区平江道58号增1号(文化中心内) 

订票电话:022-83882000   83882008

官方网站:http://www.tjgtheatre.org

官方微店:点击页尾“阅读原文”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天津大剧院官方购票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