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静为基,心安自泰|参学心得

2017-04-28 王亦真 明圆书院


长达四天的外出学习结束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学校。

此次外出,是去烟台参加山东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比赛,能获得这个学习的机会,我十分荣幸。很感恩学校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我,同时也很感恩我的父亲,在我踌躇之时给了我支持和鼓励。

在参学的过程中,我也有着许多的感受和体会,现略总如下:

一、文武兼修,不可偏废

在外出参学的过程中,有老师说我们三人看起来与周围其他的习武之人不同,也曾思考这是为什么?后来得出结论:《大学》中云:“诚于中,行于外。”所谓内心所存不一,则外相表现、气质必不一。我们每日生活在学校这样安宁、祥和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的,都是千古以来的经典之作。或文,或书,或乐,或诵,或吟……日日置身于圣人留下的经典中,体会其典雅深邃。而学校中之秩序,亦是那般的条理整肃。处此境中,读圣贤书,闻和雅乐,则心如何能不沉静?心中沉静了,则外相必然端正,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是君子断不粗俗”,即使跟随教练习武,亦闻李派太极尚视修文为重点。正如太师爷曾教导我们:“练武必先明理。”“入门以德为先。”而这明理、修德亦是古圣先贤所谆谆强调的,由此可见,练武修文本为一体,内以文修,文不透则武不通,外以武备,武不习则文不体。二者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真正的大师高人,必能拯人心于水火之中,而非仅独善其身而已。

二、顺其自然是功夫,不慕名利心自轻

       就我自身而言,有一个毛病,极易紧张。尤其在上场表演或比赛、展示时,这一点就更明显。而这一次,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内心自然十分紧张,生怕发挥不好。在第一场比赛上场之前,我在场外等候,正徘徊不安时,王雷老师(陈氏太极第十二代传人)对我们说:“上场以后,你们就该怎么打怎么打,一定不要想我一定要打得多么多么好,只要不失误,发挥正常,那就是最好。”这位老师的话令我心头一亮,同时也反思自己为什么紧张,还是为了一个“名次”。不禁回心自劝:我才练了一年多,功夫尚浅,此次来仅为学习,何必在意是否有奖?心态一转,当下便轻松了许多。到上场时,虽然还是有惯性的紧张,但并没有压力,所以发挥也很正常,没有任何的失误。由此可见,做一件事情,除外在的努力外,在心态上,平和才是成功的关键。能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去专一努力,则能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压力。古人云:“有好终须累此身。”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许多人视得名得利为成功,殊不知追求名利之心乃成功最大障碍,老师常讲:“放下名利。”是然。

三、法虽有别,归于一本

由于此次比赛之范围是太极,所以参赛的选手们所演练的拳术与器械都是太极方面的,而我也十分有幸,得以观摩各家各派的太极风貌。

在本次的比赛中,以习练陈氏、杨氏太极的为多,其次是习练孙氏、吴氏等,还有洪派太极,演练李派的选手较少。我通过观察,发现各派太极之间皆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发力形势还是架势要求,都或多或少有所不同。而在现场,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功夫很高的老师,他们也根据习练太极的原理给我们一些指点。由此可见:各派太极形态虽是不通透,而种种不同又未尝不可归于一本,因其原理本是相通的。只是在这一本的基础上,又由于各方不同而发展呈现了万殊之状,但若要究其本源,还是一也。

四、慎勿自傲,前路方长

        此次比赛,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自己明白:自己才刚刚入门,程度并不算很高,基本功也还不扎实,脚下还没有根,架势也还不够到位,更不用说内功了。一切才刚刚开始,学习还在进行中,我哪敢自傲呢?功夫是一天一天,长年累月的练出来的,我才沉淀了多少啊!前路方长,小子仍须下苦功!

       四天的学习转眼即逝,仿佛前一刻在赛场,此刻便已置身于校园,耳边似乎又响起了教练送别我们时说的:“孩子们,我等你们的好消息啊!”又想起父亲默默的支持,出发前一晚母亲的宽慰,上场前教练在电话中的鼓励……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多少人在背后大力支持的结果啊!

        唯有感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