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视:重新定义培训,搭建未来学习生态(文末有彩蛋!)

2016-07-06 刘姗姗 培训杂志


后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日渐增长,企业内部培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构建一个良性的学习生态当务之急,我们该怎么做呢?


主讲 | 马成功    乐视大学副校长

整理 | 刘姗姗    本刊记者

来源 | 《培训》杂志6月年会专刊




在乐视,我们常说一句话:用未来定义未来。进入后互联网时代,商业伦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以企业利益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生态经济”最终将颠覆“互联网+”。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培训与学习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学习场景:从工作场所到休闲场所


过去企业组织培训活动,员工的参与度很高,因为这将他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如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培训时间也开始从正常工作时间向外挤压,并越来越多地“侵入”到员工的休闲时间。考虑到经济压力,一般企业往往不愿向员工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所以,现在很多学习活动都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




这种现象越来越普及,也非常令人担忧。目前正在从事培训管理的工作者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在这段特殊时间里开展学习活动。因为此时PK的对象不再是枯燥的工作,而是微信、微博、各种网络热播剧、热门综艺真人秀等,这些外界因素让员工很难在再其休闲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所以,当培训进到休闲领域,我们的厄运就来临了。


学习主体:从员工学习到用户学习


从学习领域来说,很多培训管理者还是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来培养内部员工。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条相对较慢的培养路径,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搞定用户:


  • 怎么让新用户越来越多?

  • 怎么让老用户买越来越多的高价值产品?

  • 怎么才能比竞争对手更强大?


不少人觉得,这是业务部门该做的事情,与培训部门无关。事实上,业务部门在拜访客户、组织产品说明会、开展会销的过程中带有太强的功利色彩,给很多潜在用户带去一种被骗的感觉,最终很难做到用产品理念去影响用户。


相反,培训部门可以向用户传递产品的理念、开发中的问题、具体怎样去解决……这个过程会让用户更加开放地看待企业,在面对真正的产品推广时会更有认同感,从而愿意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与你一同成长。




同时,培训管理者也应从当前线上线下的角度跳到生态的视角来看待员工、团队与组织的成长,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用户,让潜在的用户从“黑粉”转路人甲,最后成为企业的“粉丝”。


学习生态:营造环境,建立连接

后互联网时代下,学习趋势逐渐日益凸显,培训管理者可以从以下5个方向出发,搭建组织内部的学习生态。


1生态化课堂


课堂如果不做出改变,就很有可能被淘汰,MOOC、私董会、一对一教练等新型学习方式不断压缩着课堂的生存空间。我们可以将课堂分为四个层级。




目前,多数企业的培训依然停留在第四层,仅仅是在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从第三层开始到第一层,都是在构建场域。腾讯有一种观点叫“连接大于内容”,进入第三层后,企业可以通过课堂,引导讲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建立更多的连接。这些活动虽小,却会加深彼此间的理解程度,了解对方的优势与短板。只要能够建立起这样的连接,哪怕课程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学员也依然会觉得有价值。




在第二层中,课堂的目标是建立粉丝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关键在于讲师的能力。粉丝最大的特点就是行动力强,而培训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学员从不动到行动。如果讲师能通过课堂呈现吸引学员,让学员自发认同其传递的内容并有所行动,引导他们进行互粉,就可以在彼此间建立强有力的连接。



最后一层,从已知进入未知。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如果训后学员表示“我和老师的观点一样”,那么这次培训算不上多成功;相反,如果学员表示有点“懵”,恭喜你找到了培训的正确姿势。不能够打破学员原有思维的培训不是好培训,就算学员的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答,人类天生的自我治愈能力,会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找到答案,这个过程就是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空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习。



除了课堂外,培训管理者还可以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员进入到未知的领域,在团队的氛围中,突破自我。



2动态知识管理 

几年前,我在京东做过一个“灯笼模型”


灯笼的“底座”是E-Learning平台;

灯笼的“肚子”里有大量学习素材,主要是以视频、文字、PPT等形式总结提炼的工作经验与方法,通过相应的机制,能够吸收到更多员工上传的知识;

灯笼“顶部”是挖掘平台,我们定期会邀请一些内部讲师,基于公司内部庞大的知识素材做二次开发,然后再形成线上线下的课程,以丰富到灯笼的“底座”。


怎么样才能让员工自发“人人为师”,参与共创呢?


首先,知识萃取。将大脑中的知识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提炼、萃取,之后转移到电脑中。这里的知识不能是陈旧的知识,而必须是最近2~3个月内的最新经验、前沿方法。

其次,知识传播。将电脑中的知识共享到云端,让更多人看到。在此,可以设立各种各样的奖惩机制,让员工更愿意分享出来,变成组织内部的知识。

最后,共创鲜活。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循环,不断分享,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组织内部的知识就愈加“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知识管理。


3运用绩效支持系统


神奇的胸牌


人类行为专家Ben Waber曾表示,大数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他的公司推出了一款神奇的胸牌:内置了麦克风、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员工的语速、音量、呼吸节奏等,这款胸牌可以提醒员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要说得太多,会在适当的时候建议员工问对方几个问题。Ben Waber认为,未来这款胸牌会成为贴身教练。




“死磕侠”手办


无独有偶,罗辑思维推出了一款“死磕侠”手办,这款产品起源于罗振宇的自述,他表示自己是一个喜欢死磕自己的人,多年来坚持每天一分钟,就是靠着这种死磕精神。


罗辑思维将这种精神固化成两个具有实体形象的手办,通过网络出售,标价98元一对。与很多类似的玩具不同,购买“死磕侠”的消费群体中,有一个很大的诉求是“我也要跟自己死磕,我要减肥,我要学英语……”他们将手办放到床头、放到镜子边、放到书桌上,每看一眼就想起死磕。对这些人来说,“死磕侠”就是他们的绩效支持系统。




在我看来,学习中最高境界就是陪伴。不要以为只有些基于大数据的高科技产品、APP应用才是绩效支持系统,也许一件陪伴在你身边的物品,也能让你看到它就想起要做的事,或者督促自己在某一方面更努力。整个过程中你都感受不到这是一种培训,因为它已经内化到绩效支持系统之中。


4智慧知识的场景化运营 

依靠培训改变人,是最慢的途径。而通过环境、道具、甚至音乐塑造一些场景,可能会让人更容易改变自己的行为。


首先,站在组织的角度思考“must Be”(必须做什么)和“shouldBe”(需要做什么),从内部员工与外部客户两个维度进切入,梳理出相应的内容和主题。




其次,进行场景化,将当下组织中的典型场景收集起来,再将未来的场景一一描述出来。当然,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对用户进行画像。


最后,根据不同问题进行众创,通过员工将人与人的关系构建起来,形成一种任务众包的关系。比如,在公司内部,员工将自己擅长的领域公开,如果其他人对此有疑问,希望得到指导,那么需要请这位指导者吃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推动环境的改变,从而促进公司内部知识的流动。


5成为环境工程师
 

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办公区域内放置滑梯,不是为了让公司效率更高,而是让员工在理性思考之外还有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乔布斯在设计办公环境时,将洗手间放在每一层的中间位置,为员工制造更多偶遇的机会,让各部门之间可以有更多的连接。




我们在组织培训时,也会在课间安排一个“咖啡时间”,学员们在咖啡时间说的话往往比在课堂上讲得更真实。因为喝咖啡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放松,大家充分交流,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与元素。这些都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推动人的改变。


“合弄制”里有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当一个城市越来越大,这个城市的活力就会增加,可是当一个公司越来越大,这个公司的创新反而会减少,变得沉闷封闭。这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是自由的,他们不觉得自己在为市长打工,所以行为上也不会受到市场的约束。


相反,越大的组织管理越严格,员工们感觉不自由,自然没有可供创新的“土壤”。只有自由个体越多,他们之间互相碰撞出火花的可能性才越大,创新也就越强。




领导力有四个层级,由低到高分别是从机会主义者、专家、成就者与塑造者。培训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成为塑造者,搭建环境,创造土壤,让每个人都愿意分享、贡献,倾听他人观点。


Google内部也流传着一句话:希望未来的人谁都不知道Google的存在,但都离不开Google。我也希望组织内部员工感受不到培训,但是又离不开培训。通过在组织内部创造各种各样的连接,让每个个体成为巨人;塑造利于人才保留的环境,让巨人留下来。


栽培员工,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马成功


看完马老师的演讲,相信你肯定收获颇丰!如果你仍意犹未尽,小编这就给你送福利来了~


  • 彩蛋一

7月7日(本周四)20:00-21:00!

7月7日(本周四)20:00-21:00!

7月7日(本周四)20:00-21:00!

(以本次公布时间为准)


马成功老师将做客培伴直播室,也就是说你可以和大咖面对面交流了~完全激动啊有木有!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重新定义组织。只有一个小时,千万不能错过!


「收看方式」


7.7直播预告 | 马成功:重新定义组织

(点击链接详细阅读收看方式)


  • 彩蛋二


7月28日,《培训》直达号将走进乐视大学。


新的手机、新的电视、新的汽车、新的VR,在乐视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文化推动这么多新的东西不断产生?


在这个庞杂的生态系统中,人才是如何培养并适应生态型组织?


乐视又是如何激发内部员工的创造性和智慧积极性?《培训》直达号将一一为您解惑!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本文出自《培训》杂志6月年会专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培训杂志”立场。

原创授权转载及投稿请联系:wechat@trainingmag.com.cn


往期文章推荐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他们真正需要的是…

再有人抱怨团队效率低沟通难,把这一套方法甩给他!


这5个情绪管理方法,90%的高情商职场人都在用


如何保证高绩效的同时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