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时代,别谈什么体系了!

2015-10-21 张立志 培训杂志
点击“培训杂志”可直接订阅


文 | 张立志 《培训》杂志微信特约作者 原国药大学学习与发展总监

来源 | 培训杂志(ID:trainingmagazine)


最近接到不少需求,关于培训体系建设的。确实我不讲这门课,也感觉不好讲这门课。培训体系的前提是什么呢?可能是岗位体系吧;岗位体系的前提呢?应该是组织架构或者运营体系;而运营体系的前提呢?是业务体系或者产品体系;而业务体系的前提又是?战略?


所以,我们发现培训不是孤立于其他领域单独存在,而是要在所在组织大的战略或者业务体系下存在,因为培训是支撑性功能。我们即不能弱化更不能放大其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谈战略体系、产品体系或者是运营体系的企业越来越少了。用雷军的话说是“专注、极致、口碑、快”。我们看这几年牛逼的互联网企业,不知道他们是否有提前规划好的产品体系,人家就弄一款产品搞到爆,然后看到其他产品感觉自己能做,就鼓励员工就创客,也不管什么产品策略。


同样,他们是否有企业运营体系吗?很难有学术上讲的完整体系,其运营本身就是围绕着产品或者业务转的,用户需求是一切,而不是源自于企业自身的体系。昨天,阿里巴巴马云在上市一周年给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阿里巴巴不是没有战略:电子商务只是阿里巴巴整体战略的第一步,未来的发展大方向是全球化、农村市场和大数据云计算。那么在这个战略里其实我们也没有看出以往的那种学院派的业务规划体系。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一个企业家想用一个体系来把自己框住,然后待在里面享受安逸。在没有完整的企业运营体系情况下,在企业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搭建培训体系,可能是一个很挑战性的工作。

进一步,我们看看传统企业的情况,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你会发现裁员潮用工荒等矛盾交叉存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对于企业业务模式和用工要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岗位体系”“能力体系”等在新的环境下都必须做出新的调整。一时间“互联网思维”这样的课程火爆起来。所以,我认为与其我们“劳民伤财”的做培训体系,不如专注于能看得见的战略发展、环境挑战和业务问题去寻找培训可以发挥价值的领域,更加扎实地去设计并运营一些学习项目,提升培训影响力。


另外,我们从培训负责人自身价值体现来看,体系的东西确实看起来高大上,但是这更像一个图书馆,我们是需要先采购或者撰写出一些精品书来,还是先辛辛苦苦的造一个图书馆?当然,有些企业的体系就像个框子,只是个框子而已,或者就是为一些课程搭了个模型而已,这样的体系也很难发挥价值。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在辛苦搭建体系还没有大功告成时,企业负责人就失去了耐心,毅然决然地裁掉企业大学或者负责人(要不就是名存实亡)。然而,就像京东大学常讲的“碎片化碎片化,碎着碎着就整了”。很多企业大学或者培训中心的建立伊始不是建体系,而是先围绕着业务或战略的紧急性需求,为他们去开发一些课程,或者设计一两个精品项目,让这些“客户”们尝到甜头,成为培训的“粉丝”,然后开始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并逐步提升自己的位置。等待开发的课程或者是运营的项目多起来,再用个框子把这些框起来,就成了“体系”。


我在国药大学刚开始的时候辛辛苦苦用了近半年时间访谈了大量业务专家和员工代表,构建了3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领导们都对模型很满意,但是总不知道这些模型可以用在哪,后来我们用这些模型再去开发项目或者是课程,发现模型构建的这些时间还不如直接通过挖掘业务专家的经验开发课程更加实在,对业务有帮助。所以在第二年我们就开始直接围绕着业务的实际需求开始开发课程和培养内训师了,因为这些课程是真正来自于业务实践经验的萃取。而这些具有国药味的定制化的课程成为子公司(客户)的受欢迎产品。


而且我们看到培训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出来,前有行动学习、引导技术,仅有微课程、教练技术、翻转课堂等等,这些技术未必对培训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但如果构建培训体系,一定又是培训体系需要考虑的部分。所以,培训技术本身的变化也容不得有固化的体系存在,这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并拥抱变化。


在VUCA时代-vuca是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任何体系,不变的永远是变化。


喜欢立志老师的文章?可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老师的自媒体-“培训每日谈”哦~如需转载文章请将以下二维码一并转走!

《培训》微信特约作者简介-张立志

原国药大学学习与发展总监、上海财经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自由培训师、擅长课程开发与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设计。


关注公众号并在文章后写下评论

有机会与张立志老师直接对话交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