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非常时期的最好礼物!
△ 8月8日,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日本东京举行。
8月8日晚,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不以胜败论英雄、不唯金牌论,中国奥运健儿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在奥运赛场上诠释了真正的体育精神,也印证了大国风范与情怀。
回首这一届现代史上最特殊的夏季奥运会,给我们带来震撼的远不止赛场上奥运健儿夺金摘银的耀眼时刻。从一个个奋勇拼搏的运动员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个民族和国家顽强向上的缩影,看到全人类团结友好携手并肩的精神。
△ 闭幕式上的光之五环(截屏图片)
疫情笼罩、推迟一年、没有观众……东京奥运会一度引起人们担忧。然而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所评价的那样,本届奥运会“远远超出预期”。今天,东京奥运圆满结束,代表人类向重重挑战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7月23日,世界各地的人们将目光聚焦于东京奥运开幕式。主火炬点燃的瞬间,照亮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Together)”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为奥运主旋律定下基调。继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更快、更高、更强”百年之后,“更团结”反映了新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巴赫解释说,“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团结一致,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更是为了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挑战。”
作为世界性赛事,奥运会既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世界人类精神的展现平台。奥林匹克新格言投票表决通过后,巴赫说:“与每个国家像孤岛一样工作相比,各国协作努力能带来更好的成效。”在世界全球化、多极化的复杂形势和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背景下,“更团结”不仅是奥运精神的升华,对于全人类这一命运共同体,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奥运体育竞技的意义不在于一决高下,而在于在友好切磋之中超越自我。在8月1日的男子跳高决赛中,来自意大利的坦贝里和来自卡塔尔的巴尔希姆都跳出了2米37的好成绩,成为了奥运会赛场上罕见的“双冠军”。这对双冠军拥抱欢呼,在颁奖台上携手并立。奥运向我们证明,竞争的结果不是狭隘的敌意,而是跨越种族文化的惺惺相惜。
△ 开幕式木制的奥运五环
本届奥运还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制造奥运五环和场馆的木材,是由1964年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从世界各地带来树种长成。57年过去,团结友谊的种子成长成材,为2020东京奥运会全世界人民克服疫情困难再次相聚搭建舞台、铸造标志,成为一条循环的纽带,穿越时间连接世界人民的真挚情谊。
参加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种族肤色语言各异,有的克服贫困,有的穿越战火,有的克服疫情带来的重重困境,因为共同的奥运梦想不远万里相聚东京,团结在五环之下。在疫情带来的复杂挑战之下,东京奥运让来自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运动员因体育相聚一堂,实现了奥运本身“让全世界相聚在一起”最重要的意义。
夏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四年一办,中间只有三次因为战争而中断。在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的严峻形势下,东京奥运会被迫推迟一年。加上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曾经有不少声音担忧东京奥运会是否能够成功举行,今年夏天德尔塔毒株的报告,又给奥运带来了一重不确定感。然而,国际奥委会与主办国日本以及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团队排除万难,在这个并不明朗的夏天,用顽强的实际行动向困难作出了人类共同的洪亮回答。
拼搏的运动员背后是一个个顽强的国家和民族。今年4月,斐济迎来了第二波新冠疫情,涉外航班全部关停。斐济男子七人制橄榄球队的队员们经过超过一个月的隔离,7月初就启程出发,搭乘一架运输冷冻鱼的货机,几经辗转才抵达东京参赛。尽管有重重困难,斐济队在7月28日进行的决赛中以27比12击败了新西兰队夺得金牌,继里约奥运夺魁之后再次蝉联男子七人制橄榄球冠军。注视他们的斐济人民欢欣鼓舞,正在经历严峻疫情的斐济精神一振。
荣耀不仅属于冠军,更属于每一个自强不息的生命。本届奥运会中,一位年仅12岁的叙利亚乒乓球女运动员亨德·扎扎获得了来自中国的大量关注。来自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扎扎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训练,11岁时在东京奥运乒乓球西亚预选赛中夺得冠军。尽管在奥运首秀中未能晋级,扎扎却凭借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打动了世界。扎扎梦想有一天像偶像丁宁一样,成为奥运赛场上的世界冠军。中国也曾经历艰难的进取道路,深深理解这个叙利亚女孩的坚持。中国奥委会已经向扎扎发出了友谊的邀请,如果一切顺利,扎扎将于今年9月前来中国接受训练。
本届奥运会的参赛队中,值得关注的还有一支29人的难民代表团。国际奥委会网站称,这是国际奥委会难民代表团第二次参加奥运会,他们代表的是全世界数千万流离失所的人。这些难民运动员来自叙利亚、伊朗、阿富汗等11个战火中的国家,持续的疫情、频繁的战乱让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厄。游泳运动员尤丝拉·马尔迪尼曾在逃离叙利亚前往希腊途中下海推船使18人获救,身为少数民族哈扎拉的自行车选手马苏玛·阿里·扎达不顾社会反对在阿富汗为女孩们成立了一个自行车团体,马拉松参赛者塔奇洛维尼·加布里耶索斯12岁在逃亡中与朋友徒步穿越西奈沙漠……
△ 开幕式上的难民代表队
东京奥运会赛场上,难民代表团参加了12个大项29个小项的比赛,包括田径、羽毛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柔道、空手道、跆拳道、射击、游泳、举重和摔跤。尽管未能斩获奖牌,但他们在逆境中对体育梦想的坚持,却反映出人类精神闪耀的光芒。
经历将近两年的疫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为之精神一振,一扫压抑低迷,使世界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激情。考虑到奥运期间的疫情防控问题,本届奥运史无前例地成为了一场没有观众的奥运会。虽然少了场边的欢呼,运动员和各国人民的奥运热情却丝毫不减。闭幕式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总结说:“世界上数十亿人把本届奥运会的成功视为了不起的讯息,象征着希望”,并称赞运动员为这场没有观众的奥运会注入了“灵魂”。
随着奥运的准备和举行,日本国内对于奥运的态度就逐渐“由冷转暖”。与5月民调中显示的“高达83%的日本人支持取消或推迟定于今年夏天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的数据相比,奥运开赛前《日本经济新闻》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70%参与调查的人支持以某种形式办完奥运会,认为奥运会应该推迟或取消的比率则降到了31%。
△ 奋力拼搏的中国女排
而奥运开始之后,日本民众的热情则更加明显。在《读卖新闻》7月26日的报道中,本届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关东地区的收视率达56.4%,远超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关东地区23.6%的收视率,逼近1964年东京奥运会61.2%的收视率数据。在奥运衍生品商店购买周边的日本顾客在采访中直言,“看到日本选手夺得金牌很激动,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中有积极的消息我很高兴。”他还感叹,“来到实体店后发现人比想象中要多”。
经历过多届奥运会,人们的奥运情感也发生了升华。胜败不再是英雄的评判标准,人们的追求重点逐渐从赛出成绩,转移到了赛出风采、赛出精神。对胜利者致以钦佩和赞扬之外,更多了对于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欣赏与认同。本届奥运会当中,许多并未站上领奖台的奥运英雄得到了祖国人民热情的认可和肯定。中国人民为苏炳添在半决赛中创下世界纪录而喝彩,为朱婷带伤比赛感动,向不问胜败一如往昔践行“女排精神”的中国姑娘们加油打气。
△ 7月25日,丘索维金娜在跳马比赛中。
这种感情超越国界与种族。当46岁的丘索维金娜在体操赛场上同与她年龄相差30岁的小将同台竞技,人们纷纷向将一生献给体操舞台的“丘妈”致敬。美国体操名将“黑珍珠”拜尔斯也曾说,“她太伟大了,如果我是她,我肯定没法坚持这么久,估计最多30岁就到头了。”
在体育精神的洗礼下,人们的心态发生着一次次成长,世界因竞技而更加团结。
奥运落幕,奥林匹克精神永不过时。期待2024年世界各国再聚巴黎,在五环旗下继续书写奥林匹克绚烂篇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