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宁渠道”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陈珂 中国报道 2023-07-15

△  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昨天(9月13日),为期4天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闭幕。
本届东博会设置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先进技术、服务贸易、国家/“魅力之城”等专题,同期举办系列高层论坛和投资贸易促进活动。期间共签署179个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总投资额以超3000亿元创下历届之最。
“东博会不光是一个商品的博览会,还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为推动中国与东盟未来不断向前合作提供了动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表示。


深化共识,拓宽合作

△  9月11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现场。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这座城市赋予了新的功能——“南宁渠道”,即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及其系列活动为平台和桥梁,建立起来的中国与东盟之间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渠道。
当前,东博会已经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利平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称,东博会能够连续成功举办17届,原因有三:一是契合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基本利益需求,二是释放出了双方的合作潜力,三是中国政府和东盟方面均给予了高度支持。
受益于东博会平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升级,作为双方关系中最大亮点的经贸合作也将继续走深走实。
“中国最早提出来和东盟商谈自贸区,并且是和东盟达成自贸区协议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启动东盟自贸区的国家,这几个‘之最’开启了中国和东亚合作的先河——实际上更多是一种开拓性的合作,双方的贸易额从建立对话关系之初的80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增长了80多倍。2020年,东盟甚至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许利平看来,疫情下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不降反增印证了“危机驱动”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发挥出核心作用。
“危机使双方认识到,如果不合作反而会使危机越来越重。比如,疫情暴发后,中国第一时间和东盟外长在老挝召开了特别外长会,并于此后就共同抗疫、复工复产、疫苗援助等达成了一揽子的合作倡议。相较于欧美国家对疫情的‘甩锅’、病毒溯源政治化等,中国和东盟共同抗击疫情,给经贸往来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本届东博会还举办了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经贸合作成果展和经贸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除了传统的合作领域,双方在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也迎来更多新的合作机遇,前景值得期待。
据许利平透露,受疫情影响,尽管此前某些新领域的合作步伐有所放缓,但双方已经达成了一些意向性合作。“比如,我国目前正和湄公河—澜沧江合作机制推进相关工作,接下来要通过各种对话机制深化共识、释放合作潜力。”


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扩展

△  2020年11月15日,在越南首都河内拍摄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仪式现场。
去年在疫情背景下,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仅改写了东亚地区的经济格局,也给提振全球经济增添信心。
2022年1月1日起RCEP生效后,中国—东盟的地区合作将会进一步充实。“东博会将继续秉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推进器的作用,以RCEP签署为契机,从服务‘10+1’向服务RCEP扩展,并进一步延伸到更多‘一带一路’国家。”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据了解,本届东博会举办了面向中小企业的RCEP专题培训、RCEP经贸合作工商高峰论坛,以及设置RCEP展区。来自RCEP各成员国的多家商协会共同发布《关于共同促进RCEP加快生效实施的南宁倡议》,倡议在支持RCEP各成员国加快完成国内批准程序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
“RCEP生效后的利好显而易见——降低关税后,双方的商品将更加便宜,消除诸多贸易壁垒后的市场会更为广阔,更多潜在的投资也会被激活,特别是在服务领域。并将提升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乃至价值链水平,优化资产配置。”许利平说。
在山东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张蕴岭看来,RCEP签署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次打造了一个以经贸为基础的东亚地区框架——过去这个框架是分散的,而且国家之间要通过双边互动或者以东盟为中心的“10+1”机制相互参与。
“通过RCEP把原来亚太地区分散的市场融合成一个规则统一的、市场统一的大市场,一个跨区域的大家庭得以形成。特别是久未谈成的中日韩自贸区也处在这样的地区框架内,进展值得期待。”张蕴岭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仍然面临挑战

△  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东博会在新的时期继续为双方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许利平指出,希望双方能借助这一平台开展有效合作,共同应对干扰中国与东盟合作和友好关系的外部势力,一起抓住RCEP生效后给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但随着开放力度加大和市场拓展加速,RCEP的运行可能会给东盟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带来挑战,主要体现为对当地产业的冲击。
“可能在某一方面难以有效应对,但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这些国家或地区具有应对优势——应对的能力跟国力、劳动力水平等相关。”许利平强调说,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我国也同样面临挑战,比如,在我国在服务领域若不能有效提高竞争力,则有可能会被外资占领。
“在一个大的市场里,实现‘赢者通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优势与劣势互补才能使资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分工。就像我国最开始加入WTO时一样,挑战和机遇并存。但机遇要多于挑战。”许利平表示,RCEP代表着更广阔的市场,也给21世纪的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动力,我国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自身能力和合作水平,对于东盟来说也是一样。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图文来源:新华社

责编:何晶


大家还在看
18年,从东博会看中国—东盟合作之变
横琴、前海合作区如何“全面施工”?
完整金面具、神坛、玉琮……三星堆又上新,还有哪些待解之谜?


▼ 我们的微店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可进店购买最新《中国报道》杂志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