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留守的世界

2017-04-09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


三年特岗教师期满的张琼琼,已经可以离开凉亭坳小学,离开这块山区,实现最初到城里学校教书的设想,但小学里一支留守儿童组成的女子篮球队却让他踌躇不定。


这支他一手组建的篮球队,蝉联了三届区级冠军,甚至打入全国比赛的前八强,优秀的队员能够特招进入省市优秀的中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张琼琼知道离开意味着什么。


“好不容易打开这么一条路,一下子就又没有了。”


(张琼琼指导篮球队训练)



1

偏远山区的篮球队


凉亭坳小学地处湖南西部山区,乡里成年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让这所小学里百分之七十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父母的离去让孩子们过早体会到了孑然一身的沉重,空荡的楼房俨然一个冰冷的牢笼,渐渐锁住孩子们温暖的心。而他们的命运更是一早被写就——或是到四个乡里唯一的初中上学,井中捞月般捕捉渺茫的大学机会;或是辍学跟随父母外出打工,让冷清的楼房真正成为无人的空壳。


直到张琼琼用篮球敲开了另一个大门。


(篮球队训练)


张琼琼大学主修篮球教育,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知名的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当了两年教练。由于妻子对于稳定工作的诉求,张琼琼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湖南谋求职业。2013年,张琼琼参加湖南省特岗教师考试,录取后被招收为怀化市鹤城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凉亭坳小学的一名老师。


(张琼琼前往凉亭坳乡)


“特岗教师三年后会转正调走,相当于有一个编制,多少就有了一点保证。”在张琼琼最初的设想,三年特岗教师只是职业规划中的一个跳板,但他没想到借助跳板让一些孩子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在农村小学,体育课一般不受重视,以体育教师身份录取的张琼琼更是荒诞地被安排教授数学,经过争取学校才同意让他改教体育。几天后,他带领学校的学生参加区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结果没有一个项目拿到名次,团体成绩排名最后。


对张琼琼触动最大的是一个八百米本可以拿名次的孩子,但在最后的一百米却功败垂成,“只有一百米的时候,他突然不跑了,我喊破了嗓子他也没有坚持下去。”为了改变孩子们意志品质,他萌生了组建篮球队的想法,希望篮球运动能给这些山区里的孩子带来一些改变。


组建的过程显然是艰难的。篮球队运营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当时,整个城区学校只有几个大型的小学才有篮球队,很多物资张琼琼只能自掏腰包帮孩子们解决。除此之外,山里人对篮球运动不熟,拒绝让孩子去打篮球,“第一次直接把门关了,不想和我啰嗦。第二次就讲,女孩子打什么篮球!”在回忆起走访说服工作的历程,张琼琼也倍感无奈。


(张琼琼走访说服家长)


在得到校长和家长的同意后,凉亭坳小学篮球队总算建立起来。但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们因为缺乏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不良习性成为了球队发展的第二道坎。不讲卫生,脾气暴躁,自闭自卑,散漫拖拉,建队之初张琼琼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队员。看到一个队员把盛满的饭倒到了垃圾桶里,他忍不住发了火:“话我最后讲一句,你要是再添乱,就可以走了。”


为了改变队员身上的恶习,张琼琼采取了近乎军事管理的模式和连坐制度,只要一个队员犯了错误,整支队伍都要接受惩罚。为了避免连累的懊恼和队员的指责,孩子们渐渐改掉了恶习,并在一朝一夕的训练相处中积累了深厚的友谊。


(队员们在训练)


2014年10月,张琼琼带着只有7个人的篮球队参加了区级篮球比赛,对于这场篮球队面临的第一次正式的篮球比赛,张琼琼心里没有一点底气。而别的队伍也没有听说过这支突然冒出的队伍,更没有人把这支球队放在眼里,甚至有人叫她们“乡巴佬”。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第一场比赛这支“乡巴佬”球队就以76:0完胜对手,之后更是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夺取了比赛的冠军。凉亭坳小学女子篮球队从此声名远扬,七名队员毕业后都被省市知名的中学特招。


这时,张琼琼才意识到,篮球运动或许能为这些大山的孩子打开一扇改变命运的大门。


(篮球队获奖)

 


2

留守儿童的命运

 

相比其他七名队员,包紫玲却没有那么幸运。


包紫玲是第一届篮球队组建时实力最强,也是张琼琼最为看好的一名队员。但2014年2月春节过后,训练了一个学期的她却没有如约前来,这让张琼琼忐忑不安。


不知所措的他最终选择拨打包紫玲家长的电话,而电话那头家长向张琼琼表示,为了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包紫玲要转学到外地读书。虽然包紫玲的缺席会对篮球队造成一定影响,但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张琼琼认为这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张琼琼与包紫玲视频通话)


直到包紫玲告诉他,她是到外地打工,张琼琼才明白转学外地是家长的谎言。他赶紧给包紫玲的父亲打电话,并反复向他强调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希望通过自己的劝说为包紫玲争取继续读书的机会,“她苗子是最好的,最有希望到外面去读书的,如果就这样辍学,那就太可惜了。”


但包紫玲父亲的回复,却让张琼琼哑口无言:


“你大学毕业一个月才多少钱?我们两口子在外打工两个人有一万多,我觉得生活这样挺好的,让小孩子读太多的书也没有什么用。”


劝说失败,11岁的包紫玲最终还是辍学跟着父母到了外地一家服装厂打工。被问及对于辍学是否后悔时,包紫玲只能苦笑道:“打工又没有什么前途。”而面对烟海般的前路,她也茫然若迷。


第三届篮球队的张娟,仿佛也在一步步走向包紫玲的命运。


张娟同样也是队里学习成绩最好的队员,对于篮球,她有着忘我的热情。“很疯癫,特别是防守的时候手抬起来一不小心就会插到别人的衣服里,她们说我很色。”张娟回忆起打球的乐趣笑容里满溢着幸福。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作为主力队员的她,在比赛训练中受过两次伤,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一直在休息疗养,不能参加剧烈运动。不能训练让她的生活丧失了乐趣,每当做完作业,宿舍里往往只剩下她一个人,无人陪伴的她只能在宿舍里发呆,尽管无数次想要下楼和队友一起训练,但想到张琼琼的责骂,只能打消念头。


(张娟看着队友训练)


“不打篮球不自在,我不想这样,现在我觉得一点都不开心。”伤病的代价,让张娟眼中的色彩黯淡下来。


因为受伤,张娟已经有将近半年多的时间没有打篮球了。对她来说,不能继续打篮球不仅是对爱好的扼杀,更意味着美好未来的崩塌。如果不走篮球特招这条路,她最终也只能跟随父母外出打工。


“院里没出过一个大学生,如果我打篮球没那么好,半途而废,那我简直整个人生都毁了。”


   

3

朝朝暮暮的思念

 

同是第三届主力队员的罗婷婷,凭借努力特招进入湘潭二中,并在那接受更严苛的训练和更良好的教育。相比前路未卜的张娟,她进入了新的大门,但这也意味着她的留守之路仍在继续。


1月12日,罗婷婷回了趟家,她家住在大水田乡巫山村,离凉亭坳小学有20公里的路程。罗婷婷有两个妹妹和第一个弟弟,与姐姐的命运一样,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将其留在家中外出打工,姊弟四人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罗婷婷的父母3年前在这里租了间房子,供罗婷婷四姊弟上学居住。平日里,罗婷婷的奶奶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街上摆鞋摊挣钱补贴家用。


(罗婷婷回老家)


进入球队之前,罗婷婷过着和弟弟妹妹一样的生活。因为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她的脑海里几乎没有关于父母的回忆,“有时候我还会把我爸爸妈妈的身影,或者脸都会忘记。忘掉的时候,我都会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然后自己想起来。”


1月16日,罗婷婷在新教练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的训练,在这里她只需要承担一部分生活费,其他费用全免。而这天下午,罗婷婷的父母从广东回家过年,路过湘潭前来看望女儿。得知父母的到来,罗婷婷从教练手上接过梳子,把头发好好梳理了一番。


长时间的分离,让这段亲子关系变得疏离。交谈中双方往往陷入沉默,看着孩子日渐长大却和自己越来越生疏,罗婷婷的父亲罗聪心里也不是滋味。


“很陌生,但有什么办法?压力那么大,不得不忍痛。”


(罗婷婷与父母相聚)


罗聪夫妇的压力,除了家庭开支之外,最大的是攒钱盖新房。村里已经有一多半的人家修建了新楼房,而他们家目前还是旧的木房子,这让一家人感到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洋房、汽车是打工回家后村里的人们交流最多的问题,住洋房、开汽车成为了村子里的趋势,也是村里的人们认为好生活该有的样子,更是村里男子娶媳妇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在巫山村虎生七组,有的洋房已经修建了好几年的时间,资金短缺时,房子的主人就外出打工,等有了收入就继续修建。而已经修建好的洋房,绝大多数都借了外债。


罗聪讲,村里的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打工、盖房、再打工”的循环之中,他也同样无法逃避。春节过后,除了少数几户人家之外,村里绝大多数人家房门紧锁。那些新盖的洋房空无一人,在等待着它们的主人,一年之后在下一个春节的到来。为什么大量的新房子长期闲置,村里人却还要拼命去修建?为什么通过打工改善了经济条件,大多数人却过得并不幸福?罗聪也想不明白这些身边发生的事情。


(村民外出打工留下无人居住的房子)


“我们做父母的很愧疚,感觉亏欠她,希望她长大以后明白,当初我们为什么会那样选择。”


没有陪伴,缺少沟通,这是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1月11日晚上,篮球队里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被录制到了摄像机里。当家长们看到录像中孩子话语里满腔的思念,那些魂牵梦绕的夜,终于在热泪与拥抱中得到了慰藉。


 (母亲紧紧抱住罗婷婷)



4

持续摆渡的决心


三年特岗教师期满,新学期到了,第四届球队的日常训练即将开始。对于自己的去留,张琼琼心里有了新的打算。他将在这继续留任,陪伴着这些留守世界的孩子们,到第五年,或是第六年,直到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够把这个事情接下来的体育老师以后,再选择离开。


“我就是一个摆渡的,她们坐我的船,我把她们送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就过了。”







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背后的新闻

首播时间:周六21:30 - 22:15

独播频道:CCTV-13 新闻


View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