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21年

2017-05-18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

《新闻调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时长45分钟。栏目以出镜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客观、理性、平衡、深入为行为准则,以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通过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展开层层剥笋式的调查和多角度分析,探寻事实真相,力求使每一期节目都成为“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栏目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要做中国的《60分钟》。并确立了把《新闻调查》做成调查类节目的共识,并提出用调查的方式来做深度新闻节目的设想,对节目制作形态做出了初步界定: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这种节目形态一直沿用至今。


从1996年至今,《新闻调查》的节目定位与理念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多元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节目定位被表述为:“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全面深入,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闻故事一波三折”。当时的节目多是对关乎国计民生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分析与述评,如《国企改革备忘录》、《公交能否优先》、《铁路面临重大改革》、《跨世纪的政府》、《面对分流的公务员》、《大国的握手》等等,在当时社会很多领域正在改革的背景下,这些节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通过《新闻调查》,观众更深刻地认识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节目也得到了来自政府各个部门的好评。


《宏志班》


当时《新闻调查》获得的国内外奖项主要有:1998年《生命》获第36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亚广联)特别奖;《大官村里选村官》获第39届蒙特卡洛电视节纪录片类女神银质奖。《新闻调查》也逐渐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大官村里选村官》


第二阶段(2000年—2002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节目定位被明确为“探寻实事真相”,“真相”被解释和界定为:“正在抑制或被遮蔽的事实。有的真相被权利遮蔽,有的被利益遮蔽,有的被道德观念和偏见遮蔽,有的被集体意识遮蔽,有的被狭窄的生活圈子和知识技术遮蔽”,《新闻调查》的媒体责任就是要通过记者的调查揭示真相,挖掘出被一个机构或被一部分人遮掩的事实真相。此后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节目得以问世,如《温岭黑帮真相》、《范李之死》、《远华大案》(上下)、《与神话较量的人》等等,这些节目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当时获得的主要奖项有:2000年《藏羚羊之死》获第40届蒙特卡洛电视节提名奖,《戒毒者自白》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社教长片类一等奖;2001年《左肾未探及》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类节目二等奖;《婚礼后的诉讼》获第39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亚广联)电视信息类大奖;《厦门特大走私案》获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优秀电视评论节目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1年电视社教节目类一等奖;《与神话较量的人》获2002年度全国电视评论类节目一等奖。《新闻调查》栏目在这一时期创造了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高峰。


《厦门特大走私案》


第三阶段(2003年至2011年)——成熟期。当时中国的媒体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各种媒体间和同类媒体蓬勃发展,互相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保持栏目优势,解决栏目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调查》将目标定位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还对“调查性报道”给出了清晰的界定: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调查性报道的全面推行,使《新闻调查》继续保持乃至创造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好的收视效果。一批产生极大社会影响力的节目近些年里相继诞生:《阿文的噩梦》、《“非典”突袭人民医院》、《张润栓的年关》、《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无罪的代价》、《迟来的正义》、《命运的琴弦》、《山阴的枪声》、《钟祥投毒案再调查》、《注射隆胸》、《举报人李文娟》、等等,尤其是2006年播出的《天价住院费》在当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被称为“媒体事件”,节目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对节目中所揭示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

《迟来的正义》


《新闻调查》在这一时期收获了众多奖项,2003年《新闻调查》栏目获年度全国电视评论类“十佳节目奖”;《揭密“东突”恐怖势力》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社教长片类一等奖,2006年电视系列片《幼童》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之优秀纪录片奖;《以生命的名义》获双十大纪录片奖及中国影视协会首届学院奖“叙事艺术大奖”,《天价住院费》获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专题一等奖。《新闻调查》栏目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名栏目奖,《土地拍卖悬案》获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三元村的高尔夫之痛》获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揭密“东突”恐怖势力》


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调整探索期。这个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的制约,栏目的主打节目“调查性报道”遭遇重重阻力,栏目影响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的媒体格局和舆论场也正发生着剧变。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成为公共热点事件酝酿、发酵的首要平台,紧随其后的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形成了快餐式、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格局,这对《新闻调查》这个“严肃”的长篇专题节目形成了不小的挑战。挑战之中也有机遇,网络上“众声喧哗”的非理性声音与鱼龙混杂的真真假假的信息,使得热点事件的“真相”成为悬疑,这为《新闻调查》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于是从2011年开始,一类选题成为栏目的主打节目:以理性、平衡、客观的专业主义准则调查公共热点事件,还原事实真相,为缺乏事实基础或科学认知的“众声喧哗”提供扎实的调查与理想的思考。2014年,经过三年的调整与探索,栏目明确提出要做“有热度的调查性节目”,这是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做出的一个战略调整。“钱云会事件”、“郭美美事件”、“缝肛门”、“哈尔冰倒桥事故”、“郑州农民工冻死桥下”、“黄金大米”、“南京宝马肇事案”“走廊医生”、“河南午夜强拆案”、“兰州饮用水污染”“庆安枪击案”等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经过《新闻调查》栏目的深入调查,或澄清了被歪曲的事实,或科学、深入地还原了被舆论忽视的复杂背景及内在关联,有效引领了舆论,受到众多网友和专业人士的赞誉,由此大大提高了栏目的品牌影响力。

《黄金大米谜中谜》


2011年至今,面对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监督的多种困难,栏目在调整探索的同时,也仍然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调查性报道:《淮河源的创伤》、《拍卖骗局?》、《铅污染谁之过》、《血燕真相》、《私了》、《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黄金大米谜中谜》、《追查死亡名单》、《睡在桥下的兄弟》、《淮河癌殇》、《追查转基因大米》、《上海滩的拆迁难题》、《突如其来的拆迁》、《停业的妇产科》、《消失的右肾》、《庆安枪击案调查》、《陇东婚事》、《从上访到上诉》、《家在丰三村》、《无法终结的上访》、《谁是真凶》、《烂尾的重点项目》、《一座慰安所的去与留》等,一批调查性报道为栏目赢得了影响力与传播力。

《陇东婚事》


这期间,《七年未完成的拆迁》获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钱云会之死》获2012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11-201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评选电视专题大奖。2013年《哈尔滨倒桥事故调查》获中广协第八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最佳编导奖,《睡在桥下的兄弟》获中广协第七届“纪录·中国”纪录片新闻(社会)类一等奖。《陇东婚事》入围2015“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入选广电总局第一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作为中央电视台时间最长的调查类新闻专题栏目,无论时代与环境如何变化,《新闻调查》栏目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客观、理性、平衡、深入的专业理念,以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关注并研究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同时以与时俱进的新探索、新表达、新思考,维护、创建《新闻调查》栏目持久的品牌影响力。






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背后的新闻

首播时间:周六21:30 - 22:15

独播频道:CCTV-13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