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节目回顾 | 副教授韩春雨

2017-05-25 央视新闻调查

一年前,一篇生物学论文的发表,让一位学者的名字一鸣惊人,他也被媒体誉为“诺奖级科学家”。然而不久后,剧情突然反转。


01


  “声名鹊起”


论文的负责人叫韩春雨,是河北科技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在生物技术领域几乎名不见经传,但这篇关于“基因编辑工具”,刊载于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 生物技术》的论文,却令他一夕之间成为业内炙手可热的科学家,在华人生物界获得广泛赞誉。



我国基因编辑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家之一魏文胜表示,“基因组编辑技术就像分子剪刀,它可以在底层来修改代码,那么比如说像遗传病,它是因为在你的染色体上面,基因的变异,所以如果你不能把错误改过来的话,你无法想象能够治疗它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面讲,是有点像扮演上帝的角色。”


目前广泛应用的“剪刀”是CRISPR-Cas9技术,它的研发者均为外籍科学家,而韩春雨论文中所述的NgAgo技术,被视为挑战前者的一把“新剪刀”,也可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有效切割。


魏文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


论文发表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实验室也竞相去重复他的实验,希望迅速掌握这把新“剪刀”。


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副教授,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业内炙手可热的科学家,“诺奖级科学家”、“石家庄市最美教师”和“河北省科技协会副主席”等各式赞誉和头衔纷至沓来。



然而,韩春雨和他的NgAgo得到的这份无比炙热的赞誉,却在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巨大反转。


02


  “质疑声起”


2016年6月7日,以“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韩春雨第一次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作为一个科学界的重要会议,韩春雨的科研报告第一次当面遭受到了同行的质疑。同样,原本两天的会议,韩春雨也并没有完成会议全部议程。



2016年5月20日,原清华大学著名结构生物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


很快,知乎、百度贴吧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关于“韩春雨论文无法重复”的话题开始增加,再加上国外学者的公开质疑,各大媒体平台上又一次出现了“韩春雨”的名字。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发声,指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但也有零星学者表示,韩春雨的论文有效。



面对质疑,《自然 生物技术》杂志在2016年11月19日宣布,“介入论文调查”。


当时的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只要论文结果无法重复就可能是学术不端,甚至造假之时,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中国古生物科学家徐星,就希望公众可以给科学一个验证时间,在科学的范畴解决问题。



徐星称,“重复性是一个科学定义的一个特征之一,但是呢,在实际操作当中,这种可重复性,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实现的。”


进行多轮实验结果无效且得不到韩春雨正面回应之后,2016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组织和发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学家通过两家媒体,实名发布声明,“没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


03


  “顾虑与发展”


魏文胜表示,“除了指证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之外,对中国学界声誉的担忧,也是科学家选择站出来的原因之一。”


《自然》杂志曾发表系列文章称“顶尖中国科研院校正在闯入各种世界最佳排行榜,同时中国也创建了一些无与伦比的科研设施”,中国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大量的科研不端、造假行为,也是当下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根据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报显示,2015年,国际出版集团4批集中撤稿事件中,涉及到中国作者论文就有117篇,被撤论文中,标注科学基金资助亦不在少数。


因此,在科学家们看来,一旦出现问题,当事国是否有科研管理机构及时作出反应,介入调查,以正视听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韩春雨认为,“最后集结到一点,就是NgAgo到底是不是编辑基因组了,你说是假的,那么我能编辑,那它就是真的,所以我现在要做实验把它证明出来。”


但他也强调,“科学是有条件的可重复,使用的生物材料其实是很重要的”。而对于多数实验室无法重复的原因,他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大规模的,大范围的细胞污染”。


但众多科学家表示,“细胞的污染,是我们做这个行业的一个很基本的训练,就是你不能污染。只有韩老师实验室能够做出来,这个是非常违反常理的。”


此外,韩春雨还称,这种细胞污染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细胞污染”。他认为,如果有人询问他是可以被解决的。但并没有人专门来问过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认为,“作为一个方法学文章,就是在发表之前证明了它是一个不仅仅是有效率,而且是可被重复,可被反复重复的这样一个方法。”


但是,韩春雨认为,他有一些办法减轻污染,让编辑能够显现出来。

 

“所以您认为您的论文没有问题?”

“对。”

面对记者的提问,韩春雨的回答毫无迟疑。


随后,中国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以及发表韩春雨论文的《自然 生物技术》杂志分别刊载文章,均表示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


面对种种质疑,韩春雨称,“科学界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质疑,这是我能够接受的。我认为我可以去回应,所以他们发了文章之后,我就会去做一些回应,我去提交调查报告。”



2017年末,韩春雨也向《自然 生物技术》提交了自己的调查报告。



2017年1月末,《自然》杂志发表声明称,“期刊获得了韩春雨提供的‘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我想这个事件呢,肯定会成为中国科学研究当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不应该成为一个科学能不能重复的这个一个标志性事件,我更希望它成为一个,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到,我们中国的科技体制,怎么样更合理”,在徐星看来,如何让中国的科技资源分配得更合理,如何让中国的科技在更加良性的轨道上运转,才更有意义。





正在发生的历史 新闻背后的新闻

首播时间:周六21:30 - 22:15

独播频道:CCTV-13 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