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理有个“根儿叔”,“根”正“描”红


在浙江理工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在思政课上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热血沸腾,甚至把学生带到西湖边、运河旁,一边游赏一边讲解。他是学院思政课改革的领头人,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让手机转化为教学工具;他是优秀的“网文”写手,把网络世界用作传播正能量、力行理论传播的舞台;他是务实的学术拓荒者,致力于研究和传播红色文化。他就是“根儿叔”,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政治系,博士毕业于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01

    


拒绝无手机课堂,实行现场式教学

根儿叔为你提供全新的思政课体验


“形势在变,政策在变,理论在发展

我的讲义和教案,日新月异

我的课程,每一班级每个教室都得有新花样。

——渠长根网文:《思政课教师,我很在乎》


“请大家拿出手机,我们先建一个微信群。”这句话在现今高校课堂中并不罕见,但是根儿叔每一个教学班微信群却有着它们的独特——群名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如“一起成长的日子”“我的祖国”“华丽家族2016”“刷新迭代2017”“新时代马克思”等。在根儿叔看来,让学生们给自己的微信群起名字的过程,就是一个寓教于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团队协作意识的过程。“不要只会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专业名称来命名微信群,要用心为每一个群起名字,启迪、吸引同学们,形成凝聚力。”

除了用手机建立班级微信群,根儿叔还灵活运用“易班”app,实施课堂教学互动,课后发布教学信息、布置作业等。“没必要把手机看作课堂里的洪水猛兽,好好利用,它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呀。”比起实施强制性的无手机课堂,根儿叔认为更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施教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放下手机,聚精会神到课堂来。

根儿叔用他的个人魅力为理论教学润色,让在座学生不由自主地为其所述内容吸引。他上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像浙理的“一千零一夜”,理论转化成故事,一个接一个,让上课的学生欲罢不能。课堂上的根儿叔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同学们紧追不舍、回味无穷,忍不住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最新的“根儿叔语录”。

 


根儿叔将人文情怀浇筑在他的思政课程中,润物细无声,无形间拉近了学生和课程的距离。根儿叔还特别喜欢用讨论的形式去开展教学,可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或同学去解答,也可以是学生分享自己熟悉内容,老师据情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

比如,根儿叔会让每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特色和历史文化等。之后,他再根据自己的游历或阅读,与同学们互动交流。“老师真的很厉害,几乎每个同学的家乡他都知道,还能根据当地特色进行补充。感觉比我们这些本地人知道的更多。”一个上过根儿叔毛概课的同学如是说。能在课堂中介绍家乡,甚至在老师口中更多了解家乡,使学生们倍感亲切,内心对家乡的热爱被唤醒,建设家乡、奉献国家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最能体现根儿叔教育教学人文情怀的,也许是他的《西湖文化漫谈》课吧。此课被誉为全校“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这个学期“有幸”选上的徐澳说:“没上课之前以为来上课的是自带‘仙风道骨’气质的老学者,没想到进来的是个笑呵呵的微胖大叔,亲和力十足,可是他一开口你又会被他深厚的学识折服。”在这门课里,根儿叔根据自己的考据研究与亲身游历,通过政治、经济、军事、饮食、宗教、自然等,多角度多侧面讲述从“西湖十景”到“新西湖十景”,再到西湖“新新十景”下的自然风光及蕴含此间的人文历史、文化魅力。徐澳笑称,和她一同选课的好友每节课都认真记笔记“他说等学完这门课,就带着笔记去西湖当导游。”



然而再精美的ppt都无法还原西湖之美以及人们游赏时的体验,所以根儿叔还采取了现场教学的方式——把教室里的同学带到西湖边上或运河边去上课。今年清明节,师生一行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到浙江陆军监狱旧址,从古新河到圣塘闸,从断桥残雪到平湖秋月,从文渊阁、楼外楼再到秋瑾墓、西泠桥、慕才亭,走到哪儿讲到哪儿,从红色景点倒绿色、灰色景点,一幕幕一段段一片片,同学们置身其中、乐不思蜀,对西湖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体悟更深更直观。

 

    

02

    

网络育人的探索者,理论宣传的践行者

根儿叔行走在政策宣讲、理论传播的道路上


“在教室讲课,无论激情澎湃娓娓道来

我掌控着有形的课堂

但这只是占据了八小时内的教室,边界有限

进入网络,我可能只有点点空间

却可能渗入学生的段段时间

也可以给青年给素不相识的人新的影响

网络给了我面对更多人的机会

如此,忽然间,使命感又激发了我的职业快感”

——渠长根网文:《思政课教师,我很在乎》



教学之余,大学思政课老师基本都是扎身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而根儿叔却同时醉心于网文写作,还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等你在杭州。“面对思政课如何接地气的老问题,马院一直在探索。作为一名教授,我更乐于写接地气的网文,以此更快捷更生动地走进学生。”他的网文大致有四种类型:抨击时弊,回应网络舆情;描绘美好,讴赞祖国;生活随笔工作感悟;理论宣传。

听过根儿叔的课的学生,对其评价多是:谦逊、温和、博学。可是在他抨击时弊的网文中,却展现了并不熟知的凌厉、严肃一面。在《“支蛆”男孩儿,你的自信哪去了?》网文里,他痛批骂中国网友“支蛆”的港中大内地生,接连诘问“你想上位吗?”“你想入乡随俗吗?”“你有歇斯底里的疑问?”“你有些许无辜?”,逐一批驳、层层深入,言辞犀利,在情在理。

面对纷繁的网络舆论,根儿叔勇于亮剑。《这几问,我无法跟您优雅》,显示了正直的骨气;《小杨,我想对你说》拷问了迷途者的灵魂。“作为人文知识分子,我们有责任在网络舆论前表明自己的态度,影响网民。”我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演习中不幸牺牲,许多媒体都在追问所谓的原因,却不曾为英雄的离去表示最起码的惋惜和崇敬。根儿叔悲悯英雄的同时,看到那些污蔑、挑衅的话语十分气愤,立即写下《英雄远去,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耻的文字》——“我知道我们的社会进步总是要有人牺牲,我知道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很懈怠很享乐,我知道我们有的时候其实很卑微悲怯又很龌龊,我知道我们的中国多么需要英雄需要正义需要奉献……我,大哭了起来。”

 

 

根儿叔酷爱历史,喜好旅行,每游历一个地方,总要写下一些文章游记。这些文字追溯历史、研讨人文,饱含听闻识见与所思所感,将当地的风景风物风俗风情描绘得楚楚动人。为此,浙江日报曾通过“学习有理”微信公众号,专门为根儿叔开辟“行走的理论”专栏,发表他在各地尤其是浙江的游历记录,如《台州,万水千山来看你》,《杭州是座英雄的城市》,《丽水赞》,《汀州赋》,《请叫我西宁》,等等。“我希望读者从我的游记中能感受到世界的明亮美好。”根儿叔把自己比作给祖国唱赞歌的喜鹊,希望用温暖的文字去呼唤人们对故土家园的热爱,也作为对那些历史虚无主义等偏见邪杂声音的回击。

根儿叔还发表了大量围绕国家重大决策和理论解读的优秀网文,成为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求是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等央媒的网评员,或者被浙江卫视中国蓝、浙江日报等媒体聘请为特约评论员。如《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革命文化是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等理论网评被反复转载转发。因此,同行们常称其为“网红院长”。

 


近几年,参与电视媒体,解读政策、传播理论,成为根儿叔的又一个重要平台。通过参与中宣部、CCTV委托浙江卫视中国蓝举办的大型理论综合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季·红船和第三季·改革的拍摄工作,作为主讲嘉宾,根儿叔向广大受众宣讲红船精神和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成就,获得了广泛赞誉。

 

    

03

    

务实的科研拓荒者,红色文化研究传播者

根儿叔“根”正“描”红,打造“浙理思政”


“讲好红色故事,无疑就是新时代再铸理想信念,再扬拼搏奋斗的定调定位助心助力之举。

——渠长根网文:《讲好红色故事,你我共舞台》


学术研究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根儿叔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在史学领域多有建树,被学界誉为“花园口事件研究的集大成者”“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研究的开拓者”“浙江航空史研究第一人”,并一直把取材于历史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宝贵财富,生动运用到思政课建设中来。宽厚的史学素养和富有积淀的自我研究课题,大大拓展了根儿叔思政课教书育人的空间。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根儿叔跟同事们一起推动本校的思政课教学不断进步。2012年,在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浙江理工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及时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课逐步变为中班小班教学,老师讲授变为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在线上开设精品4a课程,精品在线课程等也随之融合进来。根儿叔还非常热心地把学生喜爱的、教学成功的老师推向前面,带动青年教师发展,组合打造更强的浙理思政团队。因此,他多次被学生海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是浙江理工大学首批“免听课教师”。

 

 

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培植浙理思政特色的过程,而特色的挖掘必须依赖深入的学术研究。为此,根儿叔专注于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主编出版全国第一本红色文化通论性教材《红色文化概论》,还在全校开设了同名的新生研讨课。另外,在他的倡议和直接带领下,国内第一个以“红色文化”命名、专注于红色文化研究的硕士层次的学科学位点,又在浙江理工大学诞生。

2017年5月17日,在毗邻京杭大运河的之江饭店,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这是全国第一次与“学科建设”联系在一起的红色文化研讨会。根儿叔很振奋,他表示与全国各地的专家一起面对问题,一起寻找对策,受到很多启发,对研究生的培养很有好处。红色文化研究的学科设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研究中来,同时让红色文化不再单纯停留在学术层面,更真实地运用到人才培养、资政育人中来了。

红色文化教育既有研究生培养,也还全面渗透于本科生教育教学里。 “红色文化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在所有的思政课中加入这个环节。”2017年7月开始,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始进行“手绘红色地图,寻访红色记忆”系列活动。渠长根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大家实地走访红色景点,采访新四军老战士。为了地图的精准,他们还特别走访了省测绘局、省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手绘出的红色地图与H5结合,有趣的画风与生动的形式相结合,成功传播了红色文化。



不局限于校园,热心服务社会,根儿叔认真指导多地进行红色文化保护开发,同时给学生开辟一片新天地。桐庐县新合乡是杭州市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浓厚。根儿叔在自驾游历桐庐后,决定帮助这里大力挖掘整理特有的红色文化。2015年,他指导桐庐县新合乡金萧支队红色文化景观打造,并与当地合作,建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从此以后,几乎每年暑假,他都会亲自带领学生前往桐庐实践,一页页地翻看金萧支队留下的史料,一位位地采访金萧支队仍健在的前辈,一点点地收集、整理历史文物,用心编撰《金萧支队史料》。

在根儿叔看来,红色文化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要激发激活人们的信念和向上的精神。中华民族应永保这种精神,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敢于超越,怀着美好的理想奋斗不止。”

 

“根儿叔”既是学生们对渠长根的昵称,是亲密的师生关系的反映,更是对渠长根30多年的思政教学的肯定。同时,“根儿叔”又是渠长根在舆论面前立场坚定、敢于亮剑的写照。“根儿叔”行走在理论宣讲的道路上,在学术研究的路程里,倾心思政教育,绵延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事业。





内容采写 | 蒋文婷、张可盈 

文案排版 | 浙理骏马奔腾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请点个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