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所受的经典教育

2016-09-08 中国好青年

     1902年,毛泽东8岁,开始了他的经典教育的私塾生活:

 

  首先就读于韶山南岸私塾,启蒙老师邹春培。先从《三字经》开始,继而点读《幼学》、《论语》、《孟子》,并学会了翻阅《康熙字典》,1904年夏的一天,邹先生外出有事,毛泽东便带领同学们到南岸池塘游泳,邹先生回来后气急败坏,而毛泽东却引经据典辩得老师无言以对,邹先生本想好好训斥一顿,反倒搞得自己脸红耳赤,但他知道,背书和点读课文,都难不倒毛,便说“我出对子,你能对出来,今天就算你对了,对不出来,休怪我打你手心”。邹先生出题“世上万般皆下品”,毛对“思量唯有读书高”,邹先生快问“濯足”,毛速答“修身”…。再一次让先生丢尽脸面,邹先生无可奈何只得向毛泽东的父亲告状:“你家润之了不得,他的学问比我高,我教不了啦,你还是另请高明吧!”毛顺生听说儿子偷着游泳还顶撞老师,格外恼火,便责打毛泽东,毛泽东跑着躲进山里,因为迷了路,三天后才回家。为此,毛泽东便结束了在南岸的读书生活。

 

      1904年秋,毛顺生送儿子到离家两里外的关公桥私塾,塾师毛咏生是一个更显苍老,更古板的老学究,是有名的“恶先生”,常因毛泽东的刨根问底而哑口无言,半年后他就辞退了无可奈何的毛泽东。

 

      1905年春,毛泽东又就读于桥头湾、钟家湾私塾,师从周少希,此是毛泽东开始临贴,练习书法,初习欧(阳询)字,后习钱(南园)体,并大量阅读《精忠传》、《水浒传》、《三国志》、《隋唐嘉话》《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其中的《左传》为他后来的军事思想提供了大量的战例和依据。1906年秋,毛泽东借私塾放假之机,辍学在家,不去坐学堂的“读书牢”,一直到1909年夏,都在家务农,并学习大量的古典小说和一些如《盛世危言》等书籍。

 

      1908年,父亲按旧俗为毛泽东娶妻罗氏,毛泽东拒绝与罗氏生活。(罗氏生于1889年10月20日,卒于1910年2月11日)

 

1909年秋,父亲吃了哑巴官司,又促使毛泽东复学于韶山乌龟井,塾师毛简臣(毛岱钟)毕业于长沙湖南官立法政学堂,以笔讼著称于韶山冲一带,是韶山最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半年后,毛泽东私自改投韶山唯一的中西合壁式的东茅塘私塾,塾师毛麓钟的个人经历、才华和思想是韶山一带有品皆碑的,因此这次竟没有遭到父亲的反对。在这两位老师处从学一年里,毛泽东得到前所未有的启发,悉心的参读了《史记》、《汉书》、《纲鉴》、《日知录》及历代著名诗书辞赋等古籍,先生以渊博的知识、新颖的思想进行启发式教学,毛泽东学识和思想大为丰富,并最终产生一定要冲出韶山冲的强烈愿望。

 

毛泽东的10大读书方法


1.积学贵有恒。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读书用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长沙求学时他曾写过一幅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幅对联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积学贵有恒”方法的称道。后来,他也曾教育广大干部,“读书贵在坚持,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这也是对“读书贵有恒”方法的肯定。


2.书要反复读。


毛泽东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他对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共产党宣言》他就看了一百多遍。《红楼梦》他至少读过10种版本。《史记》、《资治通鉴》他通读过数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诵如流。


3.广收博览。


读书要广收博览也是毛泽东一贯提倡和践行的。1957年10月,他曾给秘书林克写信说:“要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他自己读书的范围就很广,马列经典、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野史小说等,无所不读。由此才形成了他渊博的知识、锐利的思想。 


4.系统钻研。


毛泽东读书学习强调要系统研究,比如,他对社会主义革命就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空想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体制到经济体制,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管理机制到分配制度,他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这就是系统阅读、系统研究的结晶。如果我们读书只是逮住什么看什么,随意翻捡,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最后结果只能是“烂席片”。


5.勤动笔墨。


勤动笔墨是毛泽东读书的一大特点,也是极有价值的一种方法,他一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但记笔记的方法很特别,他很少用笔记本,而是把自己读书心得体会,读到的精言妙句都批注到书本的字里行间。现在有人专门对他读过的书籍进行整理,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过的法国人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一本书中,毛泽东批注达12000多字。在《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他留下了27604个字,这些批注,就是他读书心得的真实记录。


6.贵学思结合。


毛泽东读书特别善于学思结合。尤其是在他读历史书时,不仅要反复阅读书上的内容,同时还要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作者生平,写作动机等。他以自己特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品评事件人物,从中鉴取兴亡之道,总结为政方略,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由于他善于学思结合,故而能以特有的智慧在书海中自由翱翔。 


7.不闭门求学。


常人读书,关门苦读,毛泽东读书开门求学。1917年至1918年,他就先后与萧子升、蔡和森等人利用节假日到长沙、宁乡等几县“游学”,进行社会考察。1925年至1927年初,他又多次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一直把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始终。他从开门读书求学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8.学离不开问。


在读书学习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倡要甘当小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每次到农村调查,都是满腔热情,手写口问。读书看报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人请教。1952年毛泽东看了地质学家李四光关于石油地质的报告,其中有个“山字型”构造他不懂,一次会议上碰到李四光他就开门见山请教,让李四光给他作个解释。这种谦虚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9.善于“挤”和“钻”。


一提读书,有的同志就总是说忙得没有时间读书。对此,毛泽东提出两个办法,一个是“挤”,一个是“钻”。毛泽东一生在读书学习上就是“挤”和“钻”的践行者。青年时期毛泽东晚上就常在路灯下看书,厕所里看书。解放后仍在饭前、饭后、节假日、路途间隙读书。1975年,他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不能看书时,他就请人给他读,视力稍有恢复,又每天坚持读书十几个小时,毛泽东还形象地称这种精神为“钉子”精神。


10.学与诲结合。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他师范毕业就当教师,后来又办农民夜校、自修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江西苏区红军大学,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讲课,乃至在各种会议和场合作演讲作报告,毛泽东都能深入浅出,讲得生动、活泼。进入中南海后,毛泽东还组织身边的警卫人员学文化,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


...............................................................

中国好青年

做自由、独立、智慧的中国好青年

做有思想、品位、视野、情趣的订阅号

中国好青年微信:chinahq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