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好青年强烈推荐的电影哲学微课程,值得你收听!

2017-02-06 王鹏 中国好青年

明龙按语:

在我眼中,大鹏是我们时代真正在精神上有所坚守的极少数可贵之人。他的14讲绝对值得你收听。

主讲:

王鹏,网名狗剩爹,1984年生人,北师大硕士,中国人大哲学博士,做过图书编辑、网站编辑、英语教师等职,目前为自由撰稿人。2012年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主要写随笔、评论、小说和编剧。


哲思学意线上微课 | 电影与哲学(全14讲),可重复收听

讲座宗旨
第一,借助电影探讨和普及哲学,让哲学不再晦涩难解;
第二,借助哲学解读电影,让电影的深层主题得到透彻的表述。
本次讲座采取学术闲扯的风格,在严谨的基础上追求通俗易懂。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告诉大家哲学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理论,更是引导生命走向光明的活的智慧。

课程说明
此次系列讲座分14次,每部电影2次课,每次课90分钟;
讲座采取预报名的形式,满100人购买全部课程即开课;
购买全部课程的前100位同学可以免费获赠精美苏格拉底人偶一件;
报名课程的同时,请务必添加哲思君微信“jinzhe1104”联系后续听课事宜;


1.用搏击对抗虚无?——《搏击俱乐部》与虚无主义
这是一部反思现代性、挑战主流价值观的电影。
大卫·芬奇用鬼魅般的电影语言塑造了一个现代寓言,这个寓言的表层诉说着暴力、破坏和反叛,然究其实质,它却是关乎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虚无主义。芬奇借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性视角讲述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在物质极大丰富、科技极度发达、生活极度便利的表面繁荣之上,正盘旋着一个巨大的虚无主义幽灵:个人没有存在感,男人失去了男性气概,在高度理性化的社会中思想无足轻重,人们失去理想和追求……
如果生活只剩毫无意义的工作和娱乐,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奋斗?
我们通过《搏击俱乐部》来探讨这个时代最为严重精神症状:虚无主义。


2.一个孤独的朝圣者——《荒野生存》与存在主义
这是一部挑战命运的电影。当你不屑于充满谎言的、龌龊的、平庸的人类社会时,你是否有勇气像克里斯一样选择出走,在荒野里独自生存?
从一个哲学思考者的角度看,克里斯出走的动机,他的勇敢、坚决和狠心,都与一种叫做“存在主义”的哲学息息相关。可以说,他在“to be or not to be”的哈姆雷特式追问中选择了“to be”(存在),他没有让自己的生命只是成为一个不经留意的偶然。他拒绝让上帝绝佳的礼物(生命)化为随波逐流的一滴河水,而是坚决将自己变身为一条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穿越滚滚河沙,去履行自己的使命。
通过《荒野生存》,我们来追问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只有借助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维特根斯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克里斯出走的意义。


3.记忆破碎处何物存在?——《记忆碎片》和记忆的哲学
这是一部追问记忆之本质的电影。
记忆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有哪些类型?它是否需要外在的物质?如果记忆出了问题,还有什么让我成为我? 
《记忆碎片》不仅仅是一部悬念迭起的犯罪片,它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哲学电影。诺兰用它探讨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包括人格同一性、心灵的意向性以及“主体性”哲学。然而,只有从“记忆”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充分理解这部电影,同时,理解上述这些哲学问题的相关性。


4.爱要如何对她说?——《对她说》与爱情现象学
《对她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艺术杰作,也是一部关于爱的哲理电影。阿莫多瓦对爱情的理解渗透在许多细节当中。只有戴着现象学的眼镜,我们才能看到这些微妙细节的深意,并通过它们把握爱情的本质。
爱情现象学,是一种以最人文的、最不科学主义的方式切近爱情的哲学。它会回到“爱情”这种现象本身,而不把它当成心理学家口中的“副现象”(指行为产生的附带现象)或科学家所津津乐道的激素,如多巴胺、去肾上腺素、苯乙胺、内啡肽等等。
本次讲座将统合几位现象学大师有关爱情的思想,包括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现象学”、舍勒的“爱的现象学”以及马礼荣的“情爱现象学”(Le Phénomène Érotique)。从爱情不断深化的角度看,海德格尔—舍勒—马礼荣的现象学恰好构成一种递进的关系。只有弄懂了爱情现象学,我们才会真正懂得该如何去爱以及如何去追求爱。


5.给我一杯忘情水——《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与精神分析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是一部重新点燃我爱情信仰的电影,同时它也是一部包含深刻哲理的哲学影片。
首先,它的叙事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尼采所说的“永恒轮回”(eternal recurrence),全片都透露着一股周而复始的宿命感:男孩遇见女孩,男孩和女孩抹除彼此,男孩再度遇见女孩。此外,本片还会让人想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理论,尤其是他对梦的解析。鉴于尼采对弗洛伊德的影响,本讲座以“精神分析”来统称我们解读本片的哲学视角。当然,除了这两位之外,我们还将谈到另外两位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荣格和拉康。
相信在了解完尼采、弗洛伊德、荣格和拉康的理论之后,观众才会理解这样一个道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终会遇到,即使不幸走开了,也还会遇到。


6.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操蛋的世界上?——《细细的红线》与诗化哲学
《细细的红线》是一部战争大片,同时也是一部饱含诗意的文艺片。它不仅是一部反战片,更是一部反思战争根源的杰作。
我相信观看此片的观众一定会问:这些英俊的小伙子为何要跑到一个宛如仙境的小岛和日本鬼子作战?人类到底生了什么病?为何要以如此残忍丑陋的方式消灭彼此?
导演马利克是海德格尔的精神传人,他的电影都极具哲理深度。要理解这部影片,就必须理解海德格尔后期的诗化哲学。当然,这部影片还涵盖了美国本土的超验主义哲学。
本讲座以“诗化哲学”之名来统称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海德格尔后期的诗化哲学。


7.哲学只是语言的自慰?——《无理之人》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伍迪·艾伦绝不是学术意义上的的哲学家。在他的短篇小说和杂文里,他常常取笑那种对永恒问题的学究气论调。不过,他自始至终热爱抛出哲学问题。道德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上帝存在吗?努力和运气哪个更关键?我们该如何看待死亡?智力超群的人是否注定找不到满意的对象?为一件善事应该杀人吗?对于这些问题,伍迪·艾伦绝不会以下定义和论证的方式解答。他拍出电影让你思考,编造笑话让你发笑,最终令你得到一些更深的领悟。
《无理之人》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艾伦式的哲学电影。我已在豆瓣网为它做了哲学评注。现在我想返回哲学的源头,也就是借着古希腊哲学的原始形态来重新解读《无理之人》,这个源头就是: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所谓“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当代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提出的一个概念。简言之,哲学不仅仅是理论或话语,在古希腊人那里,它是指“爱智慧”而爱智慧就意味要过一种“为了智慧而修炼自身的生活”。我之所以强调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是因为在当代,哲学只是一门学科,几乎只在大学里教授,只代表抽象的理论,却与我们的生活没太大关系。


购买全部系列课程的前100位同学,均可获赠精美苏格拉底人偶一件。

课程说明:

(1)此次系列讲座分14次,每部电影讲2次课,每次课90分钟,可提问,可重复收听;

(2)报名课程的同时,请务必添加哲思学意微信号(jinzhe1104)联系后续听课事宜,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原文链接。




...............................................................

中国好青年

做自由、独立、智慧的中国好青年

做有思想、品位、视野、情趣的订阅号

中国好青年微信:chinahq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