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松江:新型战略空间须共有共建共治
深海、极地、外空、网络以及临近空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拓展的新型战略空间。为抢占战略竞争新制高点,主要国家在竞相进军新型战略空间的过程中竞争多于合作,造成新型战略空间安全风险凸显。
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特别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推动世界各国在新型战略空间良性竞争与和平合作送来了缕缕春风。
▲资料图片:2018年1月28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用“雪龙”号右舷的A型架将CTD温盐深剖面仪布放到南极罗斯海中,对这一海域展开海洋立体调查。
新型战略空间属于全人类。伴随科技的进步及空间概念的延伸,深海、极地、外空、网络以及临近空间等也逐渐被纳入“全球公域”的研究范畴。所谓“全球公域”,即属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有资产,是不为任何一个国家所支配而所有国家的安全与繁荣所依赖的领域或区域。属于全人类的深海、极地、外空、网络以及临近空间,是为全人类发展谋福祉的新型战略空间。
新型战略空间对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随着传统陆地以及公海、公空资源的日趋短缺,新型战略空间将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命运。水深1000米以下的深海,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既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又影响全球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北极在战略、经济、科研、环保、航道、资源等方面的价值不断提升。
▲北极
外空蕴藏着轨道、微重力、高真空、高洁净、太阳能等丰富资源。网络空间正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临近空间作为打破传统“天-空-地表”自然空间控制链条的“中上层”,在“高超声速通道、持久飞行空间、空天结合节点”等方面战略资源十分丰富。
新型战略空间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现代军事战略从传统的陆、海、空三维扩展到陆、海、空、天、临以及网电“六位一体”的整体战略,新型战略空间对国家安全和制胜未来战争愈发重要,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将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都在告诉世人外空的巨大军事效用。网络空间、北极地区、深海的海底战场、空天之间的临近空间战场在现代及未来战争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将使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真正实现上至外空、下至海底、纵横交织的全空域、全地域、全要素作战。
● 深海空间争夺激烈。沿海国家不断外扩大陆架界限,蚕食深海区域。“深蓝圈地”运动兴起,资源抢占升温,优质矿区所剩无几。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高度重视深海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印度、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亚太国家和地区加紧提升深海作战能力。深海探测、勘探、开发等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成为大国投巨资争占的制高点,深海成为军事前沿战场。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相关协定、规章的出台,公海和国际海底从完全自由向有限约束和全面法制化演变,深海规则博弈加剧。
▲资料图片:2017年6月1日,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缓缓进入水中。
● 北极角逐跌宕起伏。北极曾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要的冷战阵地。冷战结束后,美俄军事关系性质与重要程度均发生重大变化,北极的战略地位一度下降。近年来,伴随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加剧融化,北极地区不断引起周边大国的高度关注。
与南极的开发利用活动已经得到相关法律条约具体规范的情况不同,国际社会尚未对北极的范围和北极地区边界划定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围绕北极资源的大国冲突频出。2007年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旗后,北极国家对能源、航道等涉及国家主权和主权权利的领域极为敏感。目前,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英国、芬兰和瑞典等十余个国家,正在通过设立军事立足之地、构建军事竞争力量、出台国家层面的战略等,扩大和提升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力,企图独占地区资源。
▲图为部署在北极地区的俄军部队
● 外空激烈碰撞不断。外空是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世界主要国家围绕进出、利用和控制外空,纷纷制定外空战略,发展外空军事力量。从1959年10月13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到冷战结束后2008年2月20日美国“标准”-3导弹击毁一颗失去控制的间谍卫星至今,外空军事竞争就一直持续不断。
目前,主要国家正在加快研发新型强激光、高功率微波、粒子束等定向能反卫星武器和可快速发射与拦截的动能反卫星武器,外空军事化形势日趋严峻。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自由进出外空”和“在外空中自由行动”视为核心利益,全面谋求外空能力、技术、联盟、规则优势。日本、印度等大力发展外空支援作战能力和反卫星武器系统。
▲资料图片:特朗普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中俄称为美国的竞争对手。(CNN视频截图)
● 网络空间暗流涌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国家相继出台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军事力量。美国1998年率先成立网络战部队,并将威慑理念引入网络空间以谋求网络战略的绝对优势。目前世界上已有40余个国家组建了网络战部队。2003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的网络攻击、2010年震惊全球的伊朗“震网”病毒事件、2013年“棱镜门”事件、2015年乌克兰遭受针对民用设施的网络战等均表明,网络攻防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对抗实践迅速发展,手段多样,行动隐匿,防不胜防。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 临近空间博弈凸显。临近空间作为连接“陆、海、空、天、网”的中间层或过渡区,近年来受到主要国家高度重视,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新制高点。临近空间技术尤其是高超声速技术竞争白热化,美国已将高超声速作为其军事技术发展的第一重点。反临近空间技术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美国导弹防御局正制定专门应对高超声速导弹威胁的军事计划。2017年9月27日兰德公司《高超声速导弹防扩散》报告,表明美国已开始将争夺规则制定主导权作为其参与临近空间竞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类同属于一个“地球村”。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体。整个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地球村”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不能“各扫门前雪”,必须“共建百花园”。
新型战略空间是“地球村”的新载体。新型战略空间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新载体,在成为主要国家利益拓展重要指向的同时,也为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新空间。当前,主要国家围绕新型战略空间拓展、资源获取、技术研发、话语权和军事优势争夺的国际博弈愈演愈烈。超越时空、跨越国家民族解决新型战略空间问题,实现人类在新型战略空间共有、共建和共治,将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开创人类社会新未来的唯一选择。
外空已不分你我。外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和利用涉及全人类的利益。自人类第一颗卫星发射6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国家集团或私人实体参与到外空活动中。太空轨道开始“拥挤”,太空碎片越来越多,太空环境亟须治理。面对外空的军备竞赛尤其是外空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来应对。同时,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将促进外空开发效益最大化,从而造福全人类。
▲资料图片: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
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共享性、高效性、灵活性,同时具有简单性、低廉性、脆弱性等特征。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性、联动性、多边性日益凸显,需要变革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安全。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阐释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互联网观。他提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深海、极地、临近空间更不分你我。北极不仅是北极国家的北极,更是世界的北极。已超出北极国家间问题和区域问题范畴的北极问题,涉及北极域外国家的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具有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应对北极问题,需要各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和贡献。同样,深海和临近空间,已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需要国际社会在环境认知、科技发展、规则制定、全球治理等方面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新型战略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新家园。国际社会应积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新型战略空间的良性竞争与和平合作,有效解决新型战略空间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新理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家园落地生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否认当今世界在新型战略空间存在的各种矛盾,而是强调即便存在着如此众多的矛盾,也不可回避人类在新型战略空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尽管新型战略空间国际竞争中孕育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但霸权主义、零和博弈思维仍存,预判不准、冒进跨越问题突出,国际法律规则研究滞后,一定程度上不排除爆发新型战略空间军备竞赛,甚至局部冲突的风险。面对新型战略空间存在的种种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
▲资料图片:美军X-37B空天飞机在轨运行想象图
新样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佳实践区。新型战略空间承载着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空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注。尽管新型战略空间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事关世界各国利益,但主要国家在拓展新型战略空间利益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竞争,面临“丛林法则”的风险。历史上,传统自然空间的拓展充满了血雨腥风。而今只有顺应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大势,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全球视野和天下情怀,有所为有所不为,良性竞争与和平合作相结合,才能促进并实现世界各国在新型战略竞争领域合作共赢,造福全人类。
新模式——新型战略空间命运与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型战略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共同的使命。目前人类对新型战略空间的认知还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对新型战略空间的治理存在明显的制度理念分歧和利益诉求差异。国际社会需要不断强化对新型战略空间在科学探索、有效利用、国际秩序和规则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最终实现新型战略空间的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和合作共治,打造命运与共的新家园。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新贡献——中国将为建设共同的新家园出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超越“零和博弈”的中国国际秩序观,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继承和弘扬,具有时代的先进性。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2018年3月1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序言部分,增加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方面内容,体现了中国致力于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真诚愿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新时代的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全力建设共同的新家园。
作者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战略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