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情锐评 | 美同意向日出口F-22技术?只怕是第3次“技术阉割”

黄晋一 参考消息 2018-08-31



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8月23日报道称,围绕日本2030年左右引进的新一代战斗机,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文简称洛-马)向日本防卫省提交了开发计划。新战斗机将以该公司的F-22隐身战机为主体进行改造,允许日本企业承担50%以上的开发和生产任务。这也是美国首次允许向外国出口F-22相关技术。而反观美日联合研发战机的历史,类似事例是有迹可循的。那么美国向日本出口F-22技术,对日本的军工自研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此为您简析。


▲美空军F-22隐身战机


第一次“阉割”:美国强推F-2战机 日本部分受益


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题为《F-22改良版或一半以上在日本生产》的报道称,美国此次向日本提供F-22隐身战机的机体等相关技术,是因为没有技术外流的担忧,而且有助于亚洲的安全保障。如果日本厂商负责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研发,还能提升日本防卫产业的生产和技术基础,可以说是象征日美同盟加强的举措。洛-马允许日本承担50%以上的新一代战机开发与生产,是为了回应日方有关“美国企业垄断开发和生产,日本企业几乎无法参与”的担忧。洛-马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日本主导的框架。报道还称,新一代战斗机是2030年左右退役的F-2“支援战斗机”的后继机型。   


巧合的是,30多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启动“实验性支援战斗机”(简称FS-X,后来F-2战机的前身)计划时也发生过类似情况。1982年,日本政府寻求能够替代老旧三菱F-1支援战斗机的新一代战机,当时日本有3种海外候选机型,包括美国的F-16“战隼”、F/A-18“大黄蜂”(当时为A/B型)及欧洲“狂风”IDS攻击机,还有一个自研战斗机方案。当时日本对3种海外机型的性能指标都不满意。


▲日本网友制作的FS-X自研战机设想图,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志性的鸭翼布局。


1985年3月,三菱重工提出独立研发代号JF-210的新型战机,外形类似瑞典“鹰狮”战机的鸭式布局,但不同的是采用双发动机、双垂尾设计,进气道设计则类似F-16战机,位于座舱下方。按设计指标,JF-21最大平飞速度1.9马赫,挂载4枚反舰导弹时的作战半径为930千米,可见日本的目标还是十分远大的,可惜该计划最终胎死腹中。


因为二战后,美国一直对日本壮大军工产业十分警惕,防止后者重新获得发动战争的能力,经常会在必要时刻出手压制。当时的美国似乎是意识到了日本自主研发战机背后存在的威胁,便马上从各方面对日本施压。1987年10月,日本宣布以美国的F-16C/D战机为基础研发FS-X(即后来的F-2战机),该决定在美国国内也引发争议,有人指责美方向日本转让太多先进技术。   


1988年11月,美日正式启动首次联合研发战机项目,由于F-2只装备日本航空自卫队(下文简称空自),所以研发费用完全由日方承担。按双方协议,F-2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与当时的通用动力公司(后来通用动力公司航空部于1993年被洛克希德公司收购,F-16系列也归入洛-马旗下)合作研发,日本承担60%的工作份额。


▲日本空自官方网站放出的F-2支援战斗机宣传图


F-2首架原型机于1995年10月成功试飞,其主要基于第40批次的F-16C战机放大、改进而来,机身加长0.5米,主翼面积增加25%。值得一提的是,F-2是全球第一种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的战斗机,搭载了由三菱电机研发的J/APG-1火控雷达,可以探测185千米外的大型空中或海面目标,也可探测65千米外的小型非隐身目标。别看纸面数据不错,但其实该雷达综合性能有限,基础元件落后于美国,属于“勉强抢了头彩”。


▲日本F-2A战机与第40批次F-16C战机的外形尺寸对比图。


由于美国政府拒绝提供F-16的计算机源代码,日本被迫自行研发飞控系统软件,最终搞出了自己的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为提高F-2的稳定操控性能提供技术保障。尽管F-2与F-16C相比在综合作战性能(特别是对海攻击能力)方面已有了“质的飞跃”,但日本军工行业都清楚地意识到F-2受本身尺寸限制(虽是F-16放大版但仍属单发轻型战机,难与F-15等双发重型战机相比),缺乏进一步改进潜力,属于“一锤子买卖”。不难看出,F-2项目实为美国对日本军机自研产业的“第一次阉割”,但从结果看日本还属于受益较多的一方。


第二次“阉割”:美推销F-35A 日本“心神”不定


从10多年前,日本就一直寻求从美国获得F-22隐身战机,但由于美国国会禁止对外出口F-22相关技术,日方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于是日本又一次开始尝试自主研发隐身战机。日本防卫省于2000年宣布启动价值数十亿日元的“先进技术验证机”(隐身战机)自研项目,代号ATD-X(即后来的X-2“心神”验证机),由三菱重工负责研发。在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技术攻关后,首架且是唯一一架X-2原型机于2016年4月成功首飞。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架原型机竟然只进行了32次试飞后,就于2017年10月31日宣布提前退役。 


▲日本X-2“心神”技术验证机首飞资料图


究其原因,则是日本政府于2013年12月20日宣布购买42架洛-马F-35A“闪电”隐身战斗机作为下一代空防主战装备,用于替代已服役近40年的F-4EJ战机。毋庸置疑,这又是美国对日本军机自研产业的一次“阉割”。而此番美国人给出的“价码”是:日本可以参与F-35生产项目工作的40%,这对于不是“F-35开发伙伴国”的日本来说,似乎已算是很大让步,日本还由此成为除美国以外的2个具备总装F-35隐身战机的国家之一(另外一国是意大利),总装厂位于日本名古屋。


自2015年12月起,首架日本生产的F-35A战机(日本生产代号AX-5)开始组装,并于2017年下线。除组装飞机外,FACO还于2018年开始向北太平洋地区的F-35提供维护、修理、大修和升级服务。名古屋的F-35总装厂只是日本制造F-35A产业的一部分,还有三菱重工负责机身零件制造、IHI公司负责发动机组件生产,以及三菱电机生产航电部件。对于日本来说,F-35作为武器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其背后的技术与生产线才是更关键的因素,但与之相对的代价也很巨大——由于日本只订购了42架F-35A(其中38架在日本总装)且需要新建总装生产线,所以日本自造的F-35A单机价格比同期下线的洛-马原厂产品贵出约60%,这笔“学费”实在高昂。而且更要命的是,日本为此又一次放弃了自研军机的机会。


▲资料图片:日本空自F-2战机为日本首架F-35A隐身战机护航。


由上不难看出,在经历了2次“技术阉割”后,日本的军机产业基本上已被美国全面垄断,此次洛-马出口F-22相关技术,名义上是双方共同开发,实则进一步压缩了日本未来的战机自研能力。美国出口的F-22相关技术肯定也会有所保留,甚至不排除提供“降级版”F-22的可能性,将其看作对日本军机产业的第3次“技术阉割”可谓名副其实,而日本国产尖端战机的梦想也由此变得更加渺茫。

相关视频


对俄抵近叫板!美军F-22隐身战机群高调参加波兰华沙阅兵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764xl3g3v&width=500&height=375&auto=0


热文推荐

◆ 洞朗对峙解除近一年后,中印防长终于做了这些决定——

◆ 特恩布尔打烂一手对华关系好牌,继任者勿重蹈覆辙!

◆ 深圳佳士公司工人“维权”事件的背后

◆ 连乡下小裁缝都不干了!中美贸易战令美企直呼受不了

◆ 山东寿光洪水成灾,上游泄洪致灾还是救灾?官方回应了

◆ 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宣布辞职 莫里森任总理

◆ 让你插朋友两刀!啪,欧盟回了一巴掌


编辑 | 闫齐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