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锐参考 | “你为什么爱国?”他们的回答让人泪奔……

小薇 参考消息 2018-10-17


此时此刻,打开这篇文字的你,或许正在路上,正在故乡,正在远方……


此时此刻,即将迎来假期的你或许正处于结束劳作后的平静,难得休憩中的坦然,远离喧嚣日常的喜悦……


但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分享同一个底色,重温同一个概念,确认同一种情感——


明天,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六十九个生日。


六十九年前,经历过风雨曲折、奔波动荡的中国人,终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没有国,哪有家。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融在血液中、埋在骨子里的坚定信念。


“你为什么爱国?”纵使热爱的理由千千万万,但相信每一个人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小锐今天提到的这些人,也不例外。他们的故事和情感,也将与你我产生深切共鸣……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这句话,来自有“中国导弹之父”之称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9月17日,留学美国多年的钱学森,终于实现归国的梦想,这是得来不易的一天。


▲资料图片:1955年,钱学森和家人从美国回到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不让“价值五个师”的钱学森离开,美国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而种种阻挠,都未能阻挡钱学森回归祖国的脚步。


对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史蒂夫评价说:钱学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贡献才真正了不起。


同样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彭桓武,当年留英时,已在英国学术界赢得极高的声誉与地位。


彭桓武


多年以后,当有人问起彭桓武,为何要选择回国时,他如是说道:“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此外,李四光、邓稼先、钱伟长、钱三强……一大批当年的老科学家,均选择放弃外国的优渥待遇,毅然回到新中国。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新一代的科学家,也继承了前辈的衣钵。其中,黄大年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员。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黄大年在大学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一句话。那一年,他24岁。


▲资料图片:1982年,黄大年给同学留下的毕业赠言。(新华社)


1996年,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十数年后,他成为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


2009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得知这个消息的黄大年,说服妻子卖掉苦心经营的诊所,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


回国后,黄大年从零开始,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


▲资料图片:2014年8月,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新华社)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享年59岁。斯人已去,但他留下的殷切话语还萦绕在人们耳畔: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事实上,还有更多如黄大年一样的“海归”科学家,正奋斗在祖国科技发展的前线。


比如,80后科学家宫勇吉和刘知琪,一位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另一位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二人不仅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还是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以及美国专利的拥有者。


宫勇吉接受央视采访视频截图


对于这样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很多。在决定未来发展路径时,他们经过理性的判断,最终选择回到祖国。


宫勇吉说:“我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更有文化认同感,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做点事,这很光荣。”


“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文艺和体育界,同样不乏拥有拳拳爱国之心的人士。比如,不少港台艺人的爱国言行,一直以来都为人所称道。


刘德华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前,刘德华就经常在内地演出。1999年,他以爱国名星的身份前往西藏演出,献唱《爱你一万年》。


▲资料图片:2016年12月,刘德华出席电影《长城》在香港的首映礼。(新华社)


此外,一段刘德华在日本的演出经历,也令不少人竖起大拇指。


2006年6月5日,刘德华一行来到日本举办小型歌友会。面对主办方安排的日语歌曲,刘德华拒绝了。


他说道:“引用一句话,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我想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


接着,他对主办方说:“以后介绍我时,不要说我是香港歌手,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然后,他当着日本歌迷的面,演唱了歌曲《中国人》。


同样在异国他乡贡献了“爱国语录”的,还有享誉国际的著名影星成龙。


▲资料图片:2017年4月,成龙在澳门参加音乐颁奖活动。(新华社)


2005年在韩国为电影做宣传的成龙,被一个日本记者挑衅地提问:“成龙先生,您以前几乎一直在好莱坞打拼,为什么又回到国内发展?是不是因为您在好莱坞不景气?”


成龙一愣,随即郑重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本,在好莱坞打拼如何也不妨碍我在国内发展,我们中国人不会因为一部电影在好莱坞略有影响就改了美国籍。我们不管在好莱坞发展如何,都会回到国内献给影迷们一些作品,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品德。”一番话,令日本记者脸红失语。


类似的一幕,出现在2004年4月,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颁奖礼。


颁奖礼上最令人肃然起敬的一句话,是主持人、香港演员黄子华对日本演员原岛大地所说:“回去告诉日本人,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在今天听来,仍是那么掷地有声。


黄子华(右)在颁奖典礼上。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今天(9月30日),是中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回望;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因为英烈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得以昂首走向未来。和平,从不是英雄的退场,恰恰是英雄的新生。


还记得那些熟悉的名字,和他们令人难忘的话语吗?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来自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


位于吉林省靖宇县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碑。(新华社)


同样难以忘怀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赵一曼……以及更多的无名英烈。他们也许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话语,但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坚定。


爱国,是本能,更是本分;是身为一个国人的自觉,更是对当下的珍惜、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明天,祖国母亲将迎来她的又一个生日。


在这里,小锐想留下对祖国生日的祝福,愿她的天空更广阔,土地更肥沃,愿她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我爱你,祖国!



编辑 | 杨斯涵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