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向 | 爱“默”能助!德国将告别默克尔时代

李萌 聂舒翼 参考消息 2018-11-30


▲默克尔


29日,德国之声等外媒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不会再竞选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党魁,但目前仍然任德国总理。不再竞选党魁的消息曝出后,默克尔本人也公开发声了。


据彭博社最新消息,“这是我最后一个任期”,默克尔在基督教民主联盟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将不会在12月寻求连任基督教民主联盟党魁。此外,任期结束后,她也不会在2021年再次寻求担任总理一职,也不会寻求任何政治职位。


默克尔自2000年起任基民盟主席以来,她已连续担任该职位18年。然而,日前德国政治的重要风向标——黑森州的选举结果给默克尔敲响了警钟,动摇了她在基民盟党魁的地位,更让全国执政联盟面临解散危机。


默克尔再遭滑铁卢 欧洲“至暗时刻”仍在路上


▲10月28日,在德国吉森,黑森州州长布菲耶(右)在一处投票站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网)


默克尔和她领导的德国执政联盟再度遭遇政治上的重大打击。


28日,德国经济重镇黑森州州议会选举结束,执政的基民盟和社民党双双遭遇重大挫败。据当天的出口民调显示,基民盟虽然保住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得票率已从上届选举的38.3%滑落至27.2%,创下1966年以来最差纪录。社民党的得票率更是暴跌超过10%,仅为19.8%。


这已经是德国执政联盟两周内第二次在地方选举中遭遇“滑铁卢”了。在14日举行的巴伐利亚州州议会选举中,基民盟在该州的姊妹党基社盟也遭遇了重创,得票率较上届选举大跌10.5%,丢掉了多年的单独执政地位;社民党仅获得9.6%的选票,在各党派中的排名跌到了第五。


联邦政府拖累地方选举

虽说正式的选举结果还没有出炉,但是执政党内部一些成员已经将矛头指向了由默克尔领导的联邦政府。


社民党主席纳勒斯表示,社民党在黑森州的惨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联邦政府的政策,“联邦政府的现状无法令人接受。”而在14日巴伐利亚州选举结果揭晓后,纳勒斯也做出了类似的表态,并呼吁基民盟和基社盟尽快结束纷争。


自从今年3月正式组建以来,默克尔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内部就一直龃龉不断。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和内政部长泽霍费尔领导的基社盟,在难民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导致这两个长期联盟的姊妹党都差点闹起了分家。而本就对此前连续与联盟党联合执政、却被联盟党抢了风头的社民党,在这次联合执政中也是意马心猿,跟联盟党在难民、福利政策等多领域存在分歧,拖累了包括《移民法》在内的诸多事务的推进。


执政联盟内部的分歧,投射到选民的角度,则变成了失望。今年10月的民调显示,联盟党的支持率已经跌到26%,而社民党的支持率仅剩15%,落后于绿党和德国选择党,这两个党派目前的支持率分别是17%和16%。


无怪乎,在黑森州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后,黑森州现任州长、基民盟副主席布菲耶表示,联邦层面的政治争拗完全被“强加”到了黑森州州议会选举中。基民盟秘书长克兰普·卡伦鲍尔则强调,目前的大联盟政府需要全新的工作文化,必须结束“是要共同执政还是各行其是”的争论。



默克尔遭遇沉重打击


黑森州选举的失败,也让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地位再度面临质疑。英国《卫报》的报道称,选举结果的失败,将使默克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再度面临分裂的危机。


事实上,本届德国联邦政府本就是一场堪称“失败”的选举的产物。在去年9月举行的联邦议会选举中,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和舒尔茨领导的社民党均遭遇惨败:联盟党得票率下跌8%,得票率为33%;社民党得票率下跌5%,得票率为20.5%。


选举的失败,让默克尔的组阁之路变得跌跌撞撞,一直到今年3月,联盟党才跟社民党达成组阁协议,默克尔得以第四次出任德国联邦总理。可是,短短数月间,这个联盟政府已经遭遇两次“散伙危机”,导致默克尔不得不将大量精力放在挽救执政联盟上。这不但拖累了执政联盟的执政效果,也让默克尔本人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有媒体就在巴伐利亚州州议会选举结果揭晓后评论称,对默克尔来说,她的第四任总理任期正在走向终结。


事实上,目前默克尔面对的最大问题恐怕将是年底基民盟的党代会,届时她将争取连任党主席以保住自己的总理职位。虽然从目前来看,能够在基民盟内部挑战默克尔的人尚未出现,但是在所有人都在讨论谁该为基民盟的选举失败负责时,默克尔无疑将承担最大的责任。


极右翼势力进一步抬头


另一个让外界不安的,则是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继续在德国地方选举中攻城略地。在此次黑森州州议会选举中,德国选择党的得票率从上届的9.6%上升到13.2%。这个成立才5年的政党,现在已经顺利进入了德国联邦议会和全部16个州的州议会。


虽然基社盟和基民盟的领导人在地方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后,都表示不会选择与选择党讨论联盟事宜,但是毫无疑问,选择党正在挑战和改变德国传统的政治格局。


而这背后,则是欧洲极右翼势力崛起的现实。


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持续至今的难民危机的双重打击下,近些年来欧洲极右翼势力快速崛起,民粹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在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极右翼政党或取得执政权、或在选举中赢得超出预期的选票。甚至在一向稳定的北欧国家,极右翼势力也出现了抬头的倾向:在今年9月举行的瑞典大选中,极右翼的民主党取得17.8%的选票,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在“老欧洲”和“新欧洲”因为财政和难民等问题分歧日渐加剧的背景下,欧洲国家内部排外主义和民粹主义力量的崛起,也反映出了欧盟及欧洲内部深层次政治和经济的矛盾。一面是欧洲因为人口老龄化需要引进外部劳动力,一面是长期享受了良好福利的欧洲民众面对难民涌入带来的种种资源紧缺所产生的不适。在选举政治的背景下,选民更容易受短期利益受损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受到民粹主义政客的煽动,将问题归咎于建制派。甚至一些建制派政党在面临选举压力时也不得不做出妥协。以此前的巴伐利亚州选举为例,基社盟的在移民等问题上的竞选主张,就明显在向德国选择党靠拢。


而现在,曾经表态张开双臂欢迎难民的西欧和北欧国家,因为文化、宗教、社会安全等原因,国内排外情绪加剧,选民更多地不是考虑政策、而是出于对建制派的厌恶选择用选票惩罚建制派。如果在接下的时间里,欧洲国家依然无法很好地消化和处理难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欧洲的“至暗时刻”,可能依然还在路上。


来源 | 海外网(ID:rmrb_hww)


编辑 | 冯翀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