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考时评 | 防止国际疫情“倒灌”风险,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刘华 参考消息 2020-03-03


近期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出现明显的国际扩散迹象。一些国家疫情数据快速变化,并有进一步扩大势头。在此形势下,防止国际疫情“倒灌”风险已成为现实问题。国内一些地方也已开始采取相应措施。

    

这一问题涉及诸多领域,既要尽最大可能避免疫情通过国际渠道回流,又要避免造成对国际人员、经济往来的过度“阻断”效应,避免原已受到冲击的国际经济社会合作“雪上加霜”。一言概之,就是要掌握政策的精准性、平衡点。

    

▲2月24日,在余姚市一家日用品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在生产塑料制品。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可能需要多加注意:

    

首先,应注意密切跟踪形势,及时调整对象国家和地区的范围。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一些国家疫情形势变化迅速,需要我们密切注意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对象的范围,相应措施要及时跟上。在当前形势下,几天的犹豫和拖延,就可能造成不利后果。

    

其次,需要掌握好预防手段的“度”。我们都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在过去的一个月,由于疫情因素,一些中国公民在海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在加强入境检测、对待疫情严重国家人员时,我们一方面要采取应当采取的措施,一方面也可注意具体办理的细节,还需避免对疫情严重国家人群的“排斥”效应。这其中不仅是国际道义问题,也会牵涉到中国在外公民的实际利益。


▲2月24日晚至25日凌晨,工作人员正对韩国国会会议大厅进行防疫消毒。韩联社

    

第三,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在疫情暴发之初,就有国际人士认为,考虑到有些国家和地区往来中国人员较多,中国可以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特别是与人员往来集中的国外枢纽城市共享信息,提供经验支持,并可考虑建立一定的协调机制。在特殊情况下,这对于双方工作都有好处,也是双方今后长期合作的基础。

    

第四,需要加快相应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根据已有经验,技术手段在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效力“倍增器”作用。可以判断,在防控疫情入境的工作中,高可靠性的快速检验工具、大数据支持下的人员流动监测等技术手段,都可明显提升工作效率。在此方面,还需要有力调动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等社会资源,加快紧缺技术手段的研发、应用和推广。

    

▲1月22日,工作人员对进站旅客的体温进行监测。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应当看到,在快速变化的形势下,一些地方已经主动作为,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些地方特定国家入境人员较多,就采取了特定的措施。而另一些地方(如国际交通枢纽城市)的入境人员来源更加复杂,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精准施策”。在这一问题上,也许不妨将大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目标交给当地,由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城一策”、“一地一策”的方式解决。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外部人员往来迅速增加。根据2018年的数据,每年入境旅游的外国公民已超过3千万人次。在现实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防控,只能一方面加强自身努力,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对抗病毒的战斗中,人类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热文推荐






微信编辑 | 田欣

微信审核 | 刘华 杨斯涵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