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国际

“布林肯访华未果,他却在中国受到高级别礼遇”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 2023-06-06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6月1日刊发题为《挽救“中美国”》的文章,作者是基里尔·贝内迪克托夫。全文摘编如下:

西方主要媒体纷纷报道埃隆·马斯克的访华之行。如果这只是一次为解决生产问题而来的普通商业之旅,西方媒体表现出来的这种兴趣就令人惊讶了。但马斯克此行并不只关乎商业,还有外交,也许还有政治,所以媒体如此关注不无道理。

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马斯克有意访华,并寻求与中国官员会面。但此次访问用了很长时间进行协调,结果不是4月、而是5月底才得以成行。

不管怎样,马斯克在中国受到了高级别的礼遇,而且是在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谋求造访北京未果的背景下。

中方对马斯克这样的商业巨头与对待拜登政府的态度不同。

▲马斯克在上海工厂(新华社)

美国虽然没有正式背弃一个中国原则,但并没有信守承诺,在实践中公然支持台湾分裂主义。联大第2758号决议所确认的、华盛顿和北京的三个联合公报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国”——基辛格和尼克松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所设计的中美经济联合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美国”概念在奥巴马政府时就已开始走下坡路,当时美国宣布对中国实施“太平洋遏制”战略。然后特朗普通过与北京打贸易战继续了这一进程。

马斯克赞成重建“中美国”。首先这有利于商业。这位亿万富翁将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比作连体双胞胎,并警告说,将它们分开的企图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是的,特斯拉在上海有一个巨大的工厂,中国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市场,但问题并不仅仅涉及马斯克的生意。他说:“事实上,情况对许多其他公司来说要糟糕得多。我不确定你会在哪里买到iPhone。”

马斯克并不是唯一希望恢复西方与中国经济一体化的人。他提到iPhone并非无缘无故: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今年3月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他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中国“快速创新”的赞誉,并强调其公司同中国关系的共生性质。欧洲的大企业也担心与中国的技术链能否得到保持。梅赛德斯-奔驰公司首席执行官奥拉·卡伦纽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西方与中国的分离“对几乎整个德国工业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最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表示,中国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市场,并期待与中国合作伙伴继续开发环保汽车。

马斯克是这一有影响力的商人阵营的代表人物不足为奇。

理性的商人以利益和利润为重,而政客则痴迷于恐惧症和狂热症,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摇摇欲坠的美国霸权。在两者的对抗中,后者暂时占据优势,这另当别论。为了恢复与中国的伤痕累累的经济合作,西方需要作出调整。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或续订)

微信审核 | 陈鹏

内容编审 | 何娟 李琦

微信编辑 | 董磊


热文推荐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订阅《参考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