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75年后,中国站在“替代性世界”中心|参考独家
75年并不是很长。我们可以把这段时间当作一个人的一生来谈论,而这将让人想到关键的一点:如今中国公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将比这段时间长3年,达到78岁。而在1949年,他们很多人很难指望自己能过44岁生日(原文如此,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
《星际迷航》中的斯波克先生嘱咐人们要“活得长寿而富足”,而“人民中国”已经实现了这句瓦肯人的问候语。10多亿人生活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长寿而富足”。
或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独特却紧密交织的坐标上。
首先是中国自身“站起来”了:中国从受帝国主义列强残害的猎物和一个落后于世界社会发展标准的国家,转变为一个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强国。这是发展的坐标。
其次,这不仅代表、还将进一步鼓励全球权力从西欧/北美集团(该集团曾主宰两个世纪的历史)向我们现在所说的全球南方的转移。它将挑战美国及其盟友在国家层面实施的全球暴力垄断。这是民主——实际上是反帝国主义——的坐标。
第三,保持了社会主义方向,而同方向的其他国家发展则遭遇了挫折。这不仅在世界上保留了多元制度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打破华盛顿的意识形态单极美梦,而且阻止了社会主义本身被推入历史的阴影中。这是社会主义的坐标。
目前,单极秩序正在消亡。这不仅是因为美国的衰落,还因为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倡导的世界秩序为所有人提供合作和发展。它把遵守国际法与和平解决争端作为优先考虑。
世界社会主义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
于是,在75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在了一个替代性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不同于那个基于“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中间路线、军事化“世界新秩序”以及产生经济危机和混乱的世界。这个替代性世界尚未建成,但中国正在为超越现状的可能性、为人类的一系列其他选择打开大门。
这很可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75岁生日时具有的最深远的全球意义。
本文由英国《晨星报》网站9月30日发表,题为《在中国革命75年后评估中国社会主义》,作者是安德鲁·默里。
(更多国际新闻,参见《参考消息》数字报,点击此处可订阅或续订)
微信审核 | 孙彦德
内容编审 | 李浩 谢开华
微信编辑 | 郭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