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这8大热点,今年公考经常出现!

2017-05-22 福建华图
福建华图关注我哟!

 关注微信回复职位表,公考日历,进入面试分数线,专业目录、时政热点、每日一练、学霸日记获得相关信息!(咨询电话:0591-87618197)


看一遍

申论能达到70分

写一遍

申论80分不是梦



1

热点一:高龄农民工

一、话题介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50岁以上的农民王占17.9%,人数己超过4966万,农民工平均年龄也由35.5岁上升到38.6岁,农民工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高龄农民工主要是指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多是第一代农民工,他们进城务工距今已接近30年。在城市里,所有最脏最累的活,不仅城市人不会干,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也不愿意干,基本上都是由高龄农民工在承担。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负荷、潜在的劳动风险,还有城市生活的排斥疏离、漂泊异乡的清冷孤寂,他们的境遇实际上比那些农村里的留守老人更为不堪。随着高龄农民工人数的连年冲高,使得这个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身体状况、生存环境以及未来的养老等问题备受关注。

二、高龄农民工折射出的问题

高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的现象,显示出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正遭遇挑战,这背后是社会流动固化、贫困的代际传递现实。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高龄农民工身后,躺着的是孱弱而无法自力更生的下一代,以至于高龄的他们不仅不能获得下一代的赡养,自己还必须担起家中的顶梁柱,他们打工赚到的钱不仅要以备将来养老之需,还要用于支持自己孩子求学、成家、立业。近些年大学扩招背景下学费的高涨、大学生就业难,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男孩子娶媳妇愈加困难带来彩礼高涨,城市房价一路高歌猛进对农二代们的无情挤压……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中,每一个看似可能和他们无关的波浪起伏,最终都会倒推回去,变成一双无形的大手把他们的命运定格在城市中继续辛劳工作。

三、高龄农民工折射出的问题

(一积极为高龄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政府利用政策引导,积极为高龄农民王创造就业机会与岗位,不断完善商龄农民工的就业援助工作机制。2.充分发挥报纸、期刊、电视等媒体资源,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消除对年龄与流动人口的歧视观念和思维定势。3.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管理机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完善高龄农民工的社会支持体系

1.针对高龄农民工成立专项养老金与医疗费用计划,增加养老与医疗资源。2.在城市中建立为农民工的医疗服务站,或者开放定点医院,对高龄农民工可以进行免巧的体检或者看病的优惠。3.鼓励针对高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或者商业保险,提高高龄农民工抵抗养老与医疗风险的能力。

(三)关注高龄农民工的家庭与子女教育

1.政府利用政策引导在农村引入养老机构,增加农村的养老资源。2.关注他们背后的家庭,促进基本公共资源均等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源。3.通过舆论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减少“啃老”等不良显现。

(四)建立高龄农民工的健康支持体系

1.政府可以利用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高龄农民王,从事一些劳动强度不太火的工作,减轻工作环境与工作强度对身体的威胁。2.定点医院向农民工开放,为高龄农民工建立健康档案,随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3.加强健康保健的宣传,积极引导高龄农民工进行定期进行体检,提高高龄农民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五)营造和谐、多元、宽容的社会文化氛围

1.国家通过政策支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社会中明确农民工的市民身份,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制度性歧视。2.针对商龄农民工的年龄特点,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例如组织大家看电影、举行下象棋比赛、播放戏曲节目等。3.企业对高龄农民工多一些人文关怀,更要在劳动中尊重他们,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増加高龄农民工的归属感。


2

热点二:坚守传统礼仪


一、话题介绍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仪

1.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精髓。

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深入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着力构建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2.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3.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遗产。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4.滋养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艺作品创作。

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5.加大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教育力度。

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

三、参考范文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

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正所谓,“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不断挖掘承载文化传统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无穷。

春节这样的文化传统,不是摆在玻璃橱窗里供人参观的出土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今天我们能够在春节里像古人那样,感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喜悦,舒展“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的豪情,体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发展好“文化家底”,唤醒内心的仪式感、认同感、使命感,我们就能记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乡土的味道。


3

热点三:工匠精神


一、话题介绍

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二、工匠精神的意义

1.国家层面: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弘扬工匠就精神将带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打造响当当的世界品牌。

2.企业层面:深耕细作,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由过去的“靠量取胜”逐渐“靠质取胜”。

3.个人层面:有有助培育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工匠精神”落实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的精神。

三、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1.教育先导。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源头培育。

2.政策引领。弘扬工匠精神,需要顶层设计。

3.营造环境。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文化再造。

4.不断创新。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创新精神。

四、参考范文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更是一种创新

  2016年两会召开期间,新词儿层出不穷,其中李克强总理提到的“工匠精神”尤其引人关注。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一种专注的态度。在机械化生产与互联网产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产品的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固然生产效率的提升也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这些产品终究是少了些文化与精神的沉淀和凝练,而如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便是在产品里注入专注和创新。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的态度,它是保持企业文化内涵与品质的内在动力。截止2013年,统计出的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中,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长寿企业在这些国家扎堆,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吗?日本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一生50多年手捏寿司,严谨的制作流程,苦修一般的美食精神成就了“寿司之神”的称号。瑞士的钟表匠用手掌控着时间,制造出的钟表没有分秒的误差。德国的工人换一个下水井盖都要经过十几道程序,每个步骤严丝合缝的安装,让看到的人都赞叹为艺术。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程序繁琐的工艺着实有些浪费时间,但正是这种专注的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才成就了这些工匠及企业的辉煌。他们在产品里所灌输的文化与精神,最终赢得了人们对于品质的认可,使他们永远站在领域的最高端。

工匠精神是对工艺文化的传承与科技的创新。不少人对工匠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他们是因循守旧,偏执的守着古老的技艺,慢工出细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时代。其实不然,手工艺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文化自豪感的重要体现,对它的传承更有一种历史责任在里面。同时,现代工业技术同样离不开工匠,以上海飞机制造公司的高级技师胡双钱为代表的工匠就是有力的说明,很多机器制作不出来的零件必须由他们用双手去完成,一块块贵重的金属在他们手里变成形状各异的零件,精度甚至能达到毫米。正是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才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工匠精神是专注,也是用心,专注可以把事情做精,而用心则能拓展某个事物的边界,在拓展边界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领域,促进创新。工匠精神与创新并不矛盾,在这个推动创新创业的时代,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恰恰是创新的源泉、创业的根基,因为真正的创新一定离不开专注。

 如今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十足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制造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水平,人们仍然热衷于追捧日本的电饭煲、瑞士的名表等。中国制造业急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真正打造出高水准的产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4

热点四: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石。正确认识基层民主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对症下药,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当前基层民主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农村村委会和城市的社区居委会直选选举为标志的草根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校务公开正在广泛地推行;民主评议、竞争上岗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民主的意识,和家长制、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在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目前基层民主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民主被虚置;一些很好的制度如社会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在执行中流于形式;选风不正,引起了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造成了人民群众对民主的失望以及干群关系的紧张,极大地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

解决基层民主的对策

——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严把思想政治观。在发展党员方面,建立了推荐、培训、政审、公示、预审、票决等一系列制度,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把思想入党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突出政治上的先进性、素质上的全面性、标准上的严肃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杜绝“降格以求”。二是“三严三实”教育常态化。今年,把“三严三实”纳入思想建党“理论武装、党性锤炼、道德养成、法治教育”培训规划,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以专题教育为契机,探索健全党内经常性的教育机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在党爱党意识,牢记服务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创新方式增强教育成效。

——注重素质强党,打造过硬队伍

党员干部执行党的方针路线、落实党的惠民政策的关键,坚持把党员干部培训作为“必修课”。一是三级联动,实施“四个一”计划。坚持市、县、乡三级联动,每年培训农民党员致富骨干1千名、社区党员干部1千名、企业党员技术能手1千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出资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1百名。二是因岗设课,科学实用。结合不同岗位党员干部需求,增加法律、经济、生态文明等专业课程,确保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有效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今年,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200多次,培训1300余人次。三是健全培训体系,规范队伍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党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开放有序、务实高效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开展了“六大专项行动”,即:在农村、社区、机关、国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和高校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倾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注重从严治党,营造良好风尚

一是党内生活制度落地见效。全市统一印制“三会一课”笔记本、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党费收缴名册等,各县区统一制作党支部职责、“四议一审两公开”等相关制度板。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同时,探索开放式、互动式组织生活,让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提高组织生活的效果。二是清查处置不合格党员。市委组织部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为目标,探索畅通党员“出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注重文化兴党,激发内在动力

一是创办“组工论坛”,弘扬组工文化。以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组织部门和过硬组工干部队伍为重点,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协同参与配合启动“组工论坛”,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了促进组工干部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提升素质的目标。二是成立报告团,传播正能量。成立了由6名基层党员干部组成的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干净担当”表率先进事迹报告团,召开7场专题报告会,听众达到4000余人,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

热点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他解释,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供给体系优化,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6

热点六:农村三留守问题


农村“三留守”(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成为数亿农民工心中巨大的酸楚,也是我们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正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农村“三留守”,难题如何求解?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匆匆步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乡村。2013年,大约有2.69亿青年和壮年农民工进城务工,与此同时,农村“三留守”问题相当严重,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据最新的统计数字,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在6100万以上,留守妇女约4700万,留守老人约5000万人。他们长年生活在一个待团圆的家中,面对着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渴望一个完整的家,普遍面临着“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的问题。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特别是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缺乏监护和关爱,很多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大部分还承担着力所能及的承包地农业生产工作,但在照顾家庭方面容易力不从心,也容易陷入精神空虚、老无所依的困境。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更涉及到子女教育、老人养老、家庭和谐、婚姻稳定、社会安定及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需要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帮助留守妇女的社会化网络。

农村“三留守”问题本质上是人口的城镇化不到位。解决“三留守”问题,治本之策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等的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当地的工业和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源上消除“三留守”现象。

由于区域和城乡发展差异明显,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然是跨区域的、离土离乡的转移。往往是青壮年劳动力只身外出务工,但在务工地,住房和子女上学等难以解决,客观上必然形成农村“三留守”问题。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够举家迁移到就业地生活,让吸纳农民工的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


7

热点七: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


发展现状:它在促使农业变成高效产业、乡村变成美丽家园、农民变成富裕而有尊严生活的群体、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

1、乡村文化旅游大大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代旅游业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产业;

2、乡村文化旅游扶贫作用明显;

3、乡村文化旅游对于加强乡土教育、缓解“乡愁”起到重要作用;

4、乡村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的发掘和恢复,提供了乡村文化保护的实践经验,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8

热点八:美丽乡村建设


 1.治脏乱

治理村屯环境卫生脏、乱、差。一是要积极推行农户门前承包制、十户联合保洁制、村屯环境清扫值日制等日常保洁办法,杜绝垃圾、粪肥、污物乱泼乱倒,物品乱堆乱放现象。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引导农民改变入厕习惯,新建住房提倡室内入厕。室外厕所要整洁,定期清扫。三是畜禽要实行圈养,杜绝散放,畜禽粪便要出村。对公厕、私厕、畜禽圈要定期消毒,实现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四是加强柴草管理。有条件的村屯辟建柴草堆放点,远离农舍、旅游景点、公路。无条件集中管理的村屯,各户要在远离住宅院角集中摆放,做到摆放规范整齐,无柴草乱堆乱放现象,消除安全隐患。五是治理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出动人力物力对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理。严禁在公路两侧、景观带堆放柴草、粪肥和杂物。六是治理企业排污,倡导改水改厕。七是防止农业生产资料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植物生产激素,不乱扔、乱放、乱倒。

2.建队伍

    建立保洁员队伍。一是每个村屯要增设一至三名保洁员。二是落实卫生保洁人员责任,做到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定点存放,12小时保洁。

    3.增设施

    每个村屯要增加卫生设施。一是要建设固定垃圾填埋场或垃圾中转站,每条街道要有定点垃圾箱,设专人负责,实行集中收装,定期填埋,无散落垃圾污染。二是要有一台四轮拖拉机装运垃圾。三是要适当增设公共厕所。四是主要街道要安装路灯,既美化村屯,又方便村民夜间出行。

    4.修好路

    修建村屯道路。一是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十二五”我市农村道路建设规划,每个村至少要有一条硬质路面,有条件的村屯要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逐步提高村屯道路硬化覆盖率。二是修建沟渠,及时清理边沟,定期清挖排水沟,做到边沟洁净,排水畅通。

    5.植好树

    抓好村屯绿化、美化。一是要制定村屯绿化规划,每年春秋两季按照规划植树造林,村屯周围要有防护林,主要街道两侧要有绿化带,栽树种草。二是要鼓励农民在住宅房前屋后适当栽果树,有条件的村要建村级公园和街头绿地,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真正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绿中。三是村屯主要街道要栽植花草、灌木。要培养村民养花习惯,做到屋内有花,房前屋后有花,街道两旁有花。

    6.整庭院

    改造农家庭院。一是修整村民围墙,规距木板杖、铁栅栏、砖围墙,没有断条。二是村民院落要整洁干净,清除庭院内垃圾、粪便、污物。柴草要定点角落摆放,农机具要有条理摆放。三是要尽量做到院落硬化,不能硬化的院落要有甬道。四是保持居室整洁,做到窗明几净,绿化、美化房前屋后。

    7.改住房

    改善农村住房条件。一是要按照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每个村要完成住宅建设规划,杜绝私建乱接现象发生。二是对破旧房屋墙体进行粉饰,有条件的村房盖要统一。三是结合泥草房改造,倡导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要因地制宜开发使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和柴薪加工等新型能源,使农民厨房向电气化、柴草化、无烟煤转变,无露天焚烧秸秆现象,防止大气污染。

    8.提素质

    提高村民素质。一是以“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创建文明健康的新生活”为突破口,在村民中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制定村民文明生活公约,增强村民“创造优美生活环境,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的责任意识,逐步养成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不断提升村民的自身素质。三是继续开展好“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青年先锋岗”等评选活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的细胞建设。四是组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形成人人讲究卫生、人人监管卫生的良好村风。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