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5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修昔底德陷阱与历史上的战争 (系列之二)

格雷厄姆·艾利森 刘胜军改革 2019-05-26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关注我们

· 全文共 3376 字,阅读时长约 9 分钟

国家永远无法确定彼此的意图,所以只能转而关注彼此的实力。

文 | 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


作者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修昔底德陷阱”一词的提出者。更赋予其权威色彩的是:基辛格为其导师。他于 2015 年在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和中国正在走向战争吗?》,2017 年出版《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阅读此书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美国前副总统拜登说,“我作为参议员和副总统时经常征求艾利森的意见。”“中美国(Chimerica)”一词的发明者历史学家弗格森说,“这是华盛顿和北京都必读的一本书”




01

直面修昔底德陷阱

我在哈佛大学领导的修昔底德陷阱项目回顾了过去 500 年历史,发现 16 个一个大国崛起搅乱了另一个主导国地位的案例,其中 12 个案例以战争收尾,只有 个得以幸免。幸免于战争的 个案例则只是因为挑战者和被挑战者都在行动和态度上作出了巨大且痛苦的调整


02

失败的案例

案例 1:日本与美国( 20 世纪中期)

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震惊全球。但是,仔细思考一下,这次战争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1933 年日本宣布了日本人的门罗主义,即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日本将担负起大东亚共荣圈的责任。自誉为门户开放捍卫者的美国感到日本的野心是无法接受的。

美国首先禁止向日本出口优质废铁和航空燃料,随后不断加码,最终把石油也列入了禁止出口范围。事后证明,罗斯福总统 1941 年 月的禁运令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驻东京大使格鲁在日记中很有洞见地指出:

 报复和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已经开明显,最终将走向战争。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五天,日本驻美大使向美国发出警告:

• 日本正感受到美国的巨大压力。比起屈服于压力,选择战争更好。


案例 2:德国与法国( 19 世纪中叶)

1864 年普鲁士战胜丹麦,1866 年战胜奥地利。普鲁士崛起的速度震惊了巴黎,也使柏林更加自信。普鲁士人口从 1820 年占法国 1/3 猛增到 1870 年的 4/5;钢铁产量从 1860 年占法国的一半,飙升到十年后超过法国。到 1870 年普鲁士军队已经比法国军队规模大 1/3 

法国皇后说:

• 我很害怕前夜入睡时还是法国人,醒来则成了普鲁士人。

为了把不情愿的王公子孙们团结到建立统一德国的伟业中,俾斯麦认识到让法国成为他们眼中的侵略者十分重要。他果断行动,提议由德国一位王子继承西班牙王位。这种令法国腹背受敌的恐惧吓坏了法国,最终促使拿破仑向德国宣战。

俾斯麦率领的普鲁士迅速击败法国,缔造了统一的德国。

小 结

俾斯麦成功利用夸大的恐惧、不安全感和对现状变化的恐惧来挑起法国鲁莽的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损失的恐惧,超过了对获得同等收益的渴望。


案例 3:英国与荷兰 ( 17 世纪中后期)

17 世纪上半叶是荷兰的黄金时代,它跃居欧洲力量的首位。然而随着英国的复兴,英国开始挑战荷兰建立的秩序和自由贸易网络。双方都认为:

• 要么一个竞争对手自愿服从另一个对手,要么通过战争的考验来判定双方的实力。

1649 - 1651 年间,英国舰队规模翻了一番,与荷兰接近。伦敦宣布对其岛屿周围的海域拥有主权,强制规定英国的贸易只能用英国船只运输。荷兰轻蔑地表示,在承认英国对海洋想象的主权之前,我们会流尽最后一滴血。

双方在大打出手前试图和解:英国人提议建立共同防御协定和政治联盟,荷兰却认为这明显是体量大的英国尝试要在政治上控制荷兰;荷兰提出一个经济协议,英国却认为协议只会使荷兰的巨大优势永久化。

从 1652 年开始,双方在不到 25 年时间里进行了 场战争。

小 结

在调整现有安排、制度和关系以反映均势变化时会出现所谓“过渡性摩擦”。


案例 4: 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 ( 16 世纪上半叶)

16 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实力日益强大,威胁到法国在欧洲的支配地位。

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问题上挑战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双方关系紧张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当教皇选择国王查理而非自己时,弗朗索瓦勃然大怒。

在加冕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查理国王迅速将统治扩张到荷兰、意大利,在其所称的日不落帝国的广阔疆域内建立了统治权。

许多欧洲人,尤其是弗朗索瓦国王怀疑查理国王寻求统治世界,而且让法国的荣耀黯然失色。

弗朗索瓦国王鼓动自己的盟友入侵哈布斯堡控制下的西班牙、法国和卢森堡。最终两者之间的战争,直到两位国王去世都未能结束。

小 结

我们通常把自己看得比实际更温和,并且更容易认为潜在对手有恶意动机,因为国家永远无法确定彼此的意图,所以只能转而关注实力


案例 5:英国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1 年,年仅 36 岁的丘吉尔成为英国第一海军大臣。丘吉尔写道,只有备战才能保卫英国的财富、自然资源和领土。彼时,德国在加快军事建设,其舰队规模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是不可讨论的。

萨拉热窝事件后,尽管英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攸关利益并未受到威胁,但英国还是卷入了战火,因为它担心德国如果在欧洲大陆不受约束,就会威胁到英国的生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七年前,1905 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问为什么英国人对德国一贯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须知,德皇威廉二世是爱德华的侄子

作为对英国国王问题的回答,英国外交部顶尖德国专家克劳在 1907 年元旦递交了《克劳备忘录》这一外交史上的杰作 

克劳承认,强大德国的正常活动对世界有益。但如果德国的目标是瓦解并取代大英帝国呢?德国人愤怒地否认了任何阴谋,但英国可能无法信任德国的保证。最终结论是:德国的意图并不重要,其实力才至关重要

德国崛起的速度之快令人目眩:1910 年德国经济超越英国;到 1914 年德国人口比英国多出 50%;德国有机化学工业控制了全球 90% 市场;1913 年英、法、意电力总和仅为德国的 80% 1914 年德国电话与铁路数量是英国的两倍。

没有人比德皇威廉二世更能体现这种充满怨恨和傲慢的复杂情绪。威廉二世解雇了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并任命比洛为外交部长。比洛宣称:

• 我们不想把任何人置于阴影之下,但我们也要求在阳光下拥有自己的位置

1897 年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德尔布吕克发表演讲说:

• 在未来几十年,世界各个角落的大量土地都将被瓜分。那些仍然空手而归的民族,将在下一代被排除出决定人类精神走向的伟大民族之列。

比洛宣布:

• 德国要么是铁锤,要么就是铁砧

威廉二世能说流利的英语,非常敬重他的外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他在 1910 年激动地说:

• 我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个英国人,我崇拜英格兰。

但威廉二世如今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

• 旧帝国已经衰落,新的帝国正在形成之中。

1890 年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出版《海上力量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威廉二世要求每一支舰队上的人都要阅读。1897 年他任命铁毕子担任海军负责人。铁毕子提出风险理论

• 如果德国舰队强大到足以重创英国皇家海军,使其容易受到其他大国攻击,便可以阻止英国攻击德国。

1904 年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德国,威廉二世乐于向他的叔叔展示德国海军。这番炫耀后不到一个月,英国就制定了第一套对德战争计划

1909 年爱德华七世说:

• 德国将有能力一个接一个摧毁它的敌人。如果我们袖手旁观,它之后还是可能会攻击我们。

1907 年的克劳备忘录认为,单方面要求停止海军扩张只会鼓励德国更快的扩张,德国人只懂得一种语言:行动。英国应表现出超越德国的决心。爱德华七世说:

• 威廉二世是一个恃强凌弱的人,大多数恃强凌弱的人一旦被制服都是懦夫。

威廉二世如此评价他的叔叔英王爱德华七世:

• 撒旦!你无法想象他是一个怎样的撒旦!

随后,英德之间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1912 年丘吉尔宣布英国将无畏号战舰领域保持与对手 16:10 的优势,德国每增加一艘战舰,英国便会新建两艘。

1914 年德国入侵卢森堡、比利时。英国要求德国限时撤军。最后通牒时间过后,丘吉尔下令对德开战。

小 结

战争可以避免吗?丘吉尔承认,个人是无法掌控国际事务的两国都自然地认为自己的行为公正且合理,而对方既可疑又危险


END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推荐阅读

历史上的 16 次修昔底德陷阱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