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驱动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升级
主持人、执笔:本刊记者 郑岩
普惠金融,既是金融科技价值释放的关键点,亦是其难点所在。作为地方金融供给生力军,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主动发力金融供给侧改革。随着探索实践的深入,中小银行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驱动优势、激活数字化能力,加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如何知行合一,从供需对接的角度深入探索数字化普惠金融的推进路径?本期“对话”邀约六位深耕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一线的践行者,旨在深度剖析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的方法论,探寻“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破解之策。
对话嘉宾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信息科技中心总经理 孙刚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科技部总经理 马红刚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余超
齐鲁银行
科技部总经理 张功臣
中原银行
技术总监 扈浩
珠海华润银行
智能科技部总经理 张昕
数字化普惠金融为中小银行服务“三农”、
纾困小微企业提供新路径
主持人
感谢大家做客本期“对话”。普惠金融服务是长效话题,在数字化经济的促动下,不断延伸出新的思维和举措。“数字化”与“普惠金融”的融合体现出哪些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特征?
孙刚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的一种体现,与传统普惠金融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提升区域覆盖度和地域穿透性,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数字化普惠金融也为各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和金融服务升级工作提供了突破口。对于坚守“三农”和小微市场定位的农信机构而言,应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地域优势,紧抓央行定向降准的有力契机,利用技术手段将信贷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主持人
数字化一方面助推金融创新向更广辐射,另一方面也冲击着金融机构的传统经营模式。在多元化的金融供需市场中,农信机构如何保持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定力?
余超
数字化转型是青海农信系统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受运行体制机制和信息科技的约束,亟待加速推进。在此过程中,我们“立足三农、服务小微”的初心不会变,我们坚持主责主业、回归本源,以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在实施层面,我们结合国情发展、深耕本地特色,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农牧信用体系建设带动传统经营模式改变,优化资源配置,做深做细本地市场。
主持人
在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过程中,农信机构助其解决了哪些核心困境?
马红刚
受限于自身产业领域和规模,“三农”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天然较高,且互联网留痕的有效数据很少,很难成为商业银行的优质客群,金融服务获得感较低。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拓客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所增加,但服务对象仍以城市企业为主。作为县域及农村地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的主力军,农信社一直致力于提升相关客群的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人头熟、服务链条短的优势,通过线下采集信息,以大数据技术建立授信模型,充分挖掘分析,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有效解决了两方面困境:一是县域及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单一、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二是“农户”和小微企业客户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主持人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农村又是金融服务发展相对薄弱之地。随着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无论是立足政策导向还是市场态势,不仅是农信机构,未来城商行的经营发展亦无法脱离“三农”而独立存在。中原银行如何看待“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与区域金融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
扈浩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有近5000万人生活在农村,中原银行作为河南省级法人银行,业务发展更与“三农”息息相关。在创立伊始,中原银行便确立了“上网下乡”的业务战略,以“贴近市民、服务小微、支持三农,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市场定位,全力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网络布局。借助金融科技,大力创设满足和引领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搭建“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场景,丰富惠农生态,致力打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模式。
城商行深耕特色“三农”、小微服务
主持人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小银行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的整体布局,在此基础上,请各位分享一些成熟度较高、可复制的案例。我们首先谈平台建设,请齐鲁银行介绍搭建“齐鲁普惠金融平台”的内驱力以及关键技术支撑。
张功臣
多重因素驱动了“齐鲁普惠金融平台”的建设。既有国家层面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开展“银税互动”的外部要求,也有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客户期望、风险防控的内部诉求,加之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逐渐成熟、政务数据逐步开放,建设普惠金融平台是应时而动。
平台在建设中充分运用了多种新兴技术。H5、SDK、APP等丰富的前端开发技术和平台实现了场景化的业务接入;OCR、人脸识别、时间戳技术实现了线上用户身份真实性的核验;引进第三方权威存证服务,实时存证和保全电子合同、授权书等关键信息;引入嵌入式智能决策引擎,灵活定制工作流引擎,部署虚拟化系统等。
以上述核心技术为支撑,平台实现了小微客户的场景化营销,将产品直接投放到APP、中介机构、上下游企业,旨在达成产品的精准投放、高效触达;实现了线上申请、审批、签约、用款、还款等全流程操作;实现了数字化的运营体系、自动化的智能审贷体系,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小微客群灵活多样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平台已为数万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授信支持超过40亿元。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便捷信贷”愿景成为现实。
👆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
传统信贷产品与小微线上产品在营销、风控、合规、支付、运营方面有诸多不同,如何解决审贷模型构建和线上流程梳理等关键问题?
张功臣
这需要协调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我们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针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对关联系统同步启动改造升级,对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点进行重点攻关,特别是解决了线上客户身份识别认证、线上数字签章、电子存证等关键问题。
主持人
齐鲁银行以“平台化”的模式为城商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个体工商户提供了行业实践范本。下面,我们聚焦一个“三农”服务的典型案例,请中原银行谈一谈“惠农”金融服务的工作经验。
扈浩
旨在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推广移动金融与生活服务的应用功能,中原银行为农户专属设计并开发了“智能化、便捷化、普惠化、生活化”的移动服务平台“惠农APP”,有效满足了农村客群的基础金融服务和高频生活需求。
基于农村客群的特性,“惠农APP”的界面要素采用大号字体直观展示,风格更亲民,操作更便捷。平台通过“金融+非金融”服务,打造线上惠农服务生态圈。金融服务方面,建设“原惠贷”“原惠存”“原惠盈”“原惠快”四位一体的惠农产品体系,以借钱、转钱、存钱、缴费为四大基础金融功能,为农户提供多元化、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我们创新研发了全线上化农户信用贷款产品“豫农贷”,支持一键申请、实时审批、快速放款、随借随还,真正实现农户贷款“不求人”。非金融服务方面,通过“土产大集、在线问诊、顺丰速递”等功能,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便捷生活服务。
在技术方面,“惠农APP”采用中原银行自主研发的企业级移动开发框架进行实施建设,在开发规范、数据埋点、代码管理、自动化部署、线上运维等方面,实现了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快速迭代上线,高效响应市场。
截至2020年3月,“惠农APP”用户达88万户,月活跃客户约5万户。考虑到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严重,为进一步加大移动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力度,提升“惠农APP”的月活度,我行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进行数据用例建模,满足农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和特色化产品需求,提升精准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创新惠农获客、活客方式,在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推广“惠农五讲”工作法和“521”客户营销法,促进服务站点经理与农户的联系互动。
👆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
“以平台形式集聚客户的方式,能够有效推进“数字化”与“普惠金融”的进一步融合。下面,我们讨论一个经营“产业链”的案例。请华润银行谈一谈如何以促进集团产融发展为目标,驱动小微金融服务升级。
张昕
华润银行与品牌企业合作,融合品牌经销商交易、征信、工商税务等数据,开发了全线上化运作、自动化审批的中小微企业信用授信产品“金销贷”。基于Hadoop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在区块链上共享合作品牌企业的客户核心数据,结合客户的反欺诈、征信等不同维度数据,分析客户质量,将小微信贷业务化繁为简,实现全线上运作和自动化审批。作为小微企业的借款人,经销商仅需通过手机银行线上申请信用借款,从申请到放款,最快10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自2019年6月推广以来,截至2020年3月,“金销贷”上线10个月,累计获批授信客户突破千户,累计提款逾9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亿元。
主持人
如何破解本行网点地域相对集中与经销商线下分布绝对分散的矛盾?
张昕
核心企业的下游经销商分布全国各地,而华润银行的网点集中在大湾区,大量的长尾客户可授信额度较小。如果采取线下开户、面签面核则运行成本高,势必亏本;如果只服务有网点地区的客户则无法满足核心企业的诉求。为满足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我行采用个人经营贷的产品模式,核心企业核实经销商实控人,实控人在手机银行中完成二类结算账户的开户和贷款申请,解决了临柜开户和贷款面签等难题,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过往中小微企业授信面临审批难、审批慢的问题,凭借大数据风控模型的自动审批,“金销贷”能够实现“秒批”,不仅解决了审批痼疾,且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农信社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
主持人
城商行在探索“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需求-数据-优化”的闭环管理流程,成效显著。下面,请农信系统谈一谈数字化普惠金融工作的进展。首先请吉林农信分享建设“自适应智能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初衷和技术架构。
孙刚
“自适应智能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初衷源于两方面,一是吉林农信紧密围绕国家数字普惠金融战略布局,将打造科技平台作为激发普惠金融效能的重要手段。二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我社将虚拟化云计算下的分布式数据库与微服务架构作为关键技术支撑,支持弹性易扩展、快速应用开发和高效应用服务维护,能够应对瞬间爆发的业务量增长,保障数据零丢失、应用不停顿。同时,利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平台自试运行以来,完成各类业务约2.2万笔,金额约24亿元,快速增长态势显著。
主持人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风控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模块相对薄弱、外部数据资源不足、普惠金融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短板,吉林农信是如何应对的?
孙刚
为弥补这些短板,我社启动了大数据风控系统建设,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搭建了以智能风控、决策引擎等为核心的风控系统。完善大数据平台,提升实时采集能力,收集并分析多维度数据,为建立准确高效的决策模型提供依据。同时,持续壮大前沿技术领域人才队伍,打造专业建模团队,加强业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主持人
“自适应智能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是省联社创建“小银行、大平台”服务模式的有益实践。其中,国产化分布式数据库的应用,是将虚拟化、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广泛安全地应用于普惠金融场景的关键一步。下面,请陕西农信从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的角度,谈谈普惠金融工作的实践经验。
马红刚
构建“普惠制信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为了有效解决陕西农信主流客群——县域及农村客户“贷款难、贷款慢、贷款贵”的实际问题。秉承“数据驱动”的理念,我社充分挖掘自身存量数据、“双基联动”农户经济档案数据价值,融合内外部多方数据。在数据获取、客户认知、风险控制、特色渠道、产品创新等方面,利用金融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理念,我社构建了“数据驱动”的评分授信模型和风控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线上全自助申请、自动授信、自助用款”与“线上申请、线下快速审核、线上自助签约用信”相结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信贷服务模式,创新研发了基于全渠道供给的普惠制线上信贷产品“秦e贷”。截至2020年3月,“秦e贷”通过线上渠道投放的贷款余额达142.96亿元。其中,纯线上、全自助贷款累计签约授信9.59万户、30.34亿元,累计用信4.43万户、14.72亿元,贷款余额9.71亿元,线上贷款不良率0.04%。
👆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
陕西农信如何识别县域及农村客户的风险承受度?
马红刚
评估客群的风险承受度是整个体系建设的核心难点,尤其是农村客群数据较少,很难有效评价农户的经济、信用状况。为有效解决此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一是细化农户经济档案采集规范,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模式。二是实现经济档案的电子化,贯穿线上线下建档流程,形成闭环工作流和数据流,提升数据获取的有效性。三是多渠道、多层面收集政府、第三方等外部数据,有效补充自身数据体系的短板。
主持人
陕西农信的数据平台涉及“双基联动”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全国农信体系内还有一些特色应用的范例。下面,请青海农信进一步分享此模式的实施经验。
余超
以“双基联动”合作办公室为平台,在推广中,青海农信设立专岗负责推动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办公室建设,不断丰富“双基联动”内涵,推动其向“双基联动+村集体经济”“双基联动+保险”的延伸。同时,持续深化“双基联动”模式,将信用体系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农牧户信贷投放、“两权”抵押贷款、保险等普惠金融业务与“双基联动”相结合,累计建立“双基联动”办公室2981个,覆盖全省72.3%的行政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147.4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2.91%,“双基联动”不良贷款余额0.37亿元,低于其他各项贷款不良率。
在部分地区,想要开展“固定时间、地点、人员”的金融服务存在极大困难,部分农牧民居于深山,交通不便利、村委办公条件有限。青海农信依托双向交流机制,做好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普及工作,以此提高支农助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牧民群众对“双基联动”工作的参与度,同时持续加大“双基联动”平台的产品研发和工作推进力度。
👆滑动查看更多
协力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主持人
“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普惠金融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金融机构在线下采取了下沉建立分支机构、代理模式、社区模式等举措,在线上践行了供应链、电商APP等方案。经过长期探索,请谈一谈您心目中的最佳“数字化普惠金融模式”应如何构建?
马红刚
依托数字化方案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是金融机构的共识。目前,“数字化普惠金融模式”仍处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相对固定或有效的实践模式。结合探索尝试,我们认为“数字化普惠金融模式”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客户群体、地域特征、地区经济特点、发展模式,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的服务手段,以及“自助”“辅助”“自助+辅助”的服务形式,关注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新型紧密的客户关系,最终形成场景化、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
余超
2020年的新冠疫情带给我们诸多启示:金融业作为服务业,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受时空限制地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每一位农牧户?只有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持续优化客户体验,与第三方合作共同打造产业与金融融合的生态圈,才能推动普惠金融的长足发展。其中,开放、融合的文化是数字化转型的终极驱动力,这需要将互联网思维注入企业文化,生成“专注简约、极致敏捷、聚焦体验”的数字化基因。
张功臣
“互联网+大数据”是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小银行的不二选择。金融科技可以让金融资源突破时空束缚,大幅提升社会效率,准确进行信用判断,以近乎于零的边际成本,真正解放生产力。“互联网+大数据”可以促动银行产品向线上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将客户、场景、产品、服务转化为数字形态的基础上,用数字思维和技术手段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实现银行内在价值的提升。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创新、促进数据价值转化,另一方面要建设高质量、高安全的数据基础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改变传统营销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渠道,降低获客、活客成本,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扈浩
构建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应坚持“线上+线下”两端发力、双管齐下。一方面是下沉渠道,在重点乡镇或偏远乡镇建立营业机构,在农村布设普惠金融服务站,并依托下沉渠道,在为农户提供便捷、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加大金融知识普及,提升农村客户金融素养。近年来,中原银行持续推动落实“网点下沉、服务下沉、产品下沉、资金下沉”。截至目前,共累计设立122家县域支行、51家乡镇支行和4800余家普惠金融服务站,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河南省18个地市超过70%的乡镇,服务农村居民1000万余人,累计受理各类交易超过1380万笔。另一方面,大力建设发展线上服务平台,推广移动金融服务,结合地域特点拓展接地气的生活服务场景,构建线上惠农服务生态圈。例如: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痛点,我行持续发力线上惠农贷款产品,建设运营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土产大集”,助推农产品和特色资源与城市消费者无缝对接,帮助农户打开销路、增加收入。
👆滑动查看更多
主持人
主持人:为达到上述预期,贵机构准备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孙刚
未来,吉林农信将在科技赋能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持续优化IT架构。搭建数据采集平台,集成生物识别、OCR、身份认证等多种功能,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加强数据赋能。一方面,多渠道获取数据,全面对接公积金、社保等第三方数据,增强自身数据储备,提升数据挖掘、整合、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标准化建设,加强数据质量管控,更好地支持业务开展。三是加强风险控制。结合行内沉淀数据和外部大数据,持续打造核心风控模型,提升风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张功臣
齐鲁银行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提供更加实惠、便捷的融资服务。一是持续整合数据,接入更多内外部数据,为平台提供更为全面、稳定的数据来源。与更多专业化APP或核心企业合作,力求产品投放更加精准。提供不同担保、期限、授信模式,面向不同客户层级的多维产品体系。二是搭建自动化智能融顾体系,进一步提升服务小微实体经济的能力。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去产品化”,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客户专属、纯线上、自动化的智能融顾体系。
张昕
华润银行将持续探索“多元化”的普惠金融。一是力求用最贴近小微企业群体金融需求的综合方案,服务企业。确定中小企业为客群建设的主要方向,深入推广“金销贷”“润票通”等创新产品,引导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二是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倒贷”问题,做好“接续贷”工作。通过开发“无本还贷”等多种产品,满足小微企业的灵活资金需求。三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小微企业成本,让利普惠客群。打造业务标准化信贷工厂,以快速的贷款流程和优质的用户体验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主。
👆滑动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文件]精彩内容回顾
■ 发布 | 《金融企业数字化中台》9月10日直播新书发布
■ 报道 | 数篷科技 2020 ZTAT Summit零信任架构技术峰会成功举办
■ 报道 | 华为在京发布金融创新数据基础设施战略暨解决方案
■ 观点丨省联社科技机制体制改革思考
■ 观点丨打造最佳客户体验的便民普惠综合服务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