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魏:开启金融活动身份认证新体验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1-08-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各种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延展和升级,身份认证体系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发展提高的核心基础。中国银行基于公安部建设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积极开展“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以下简称“网证”)金融应用试点项目,开启金融活动身份认证新体验。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  王魏


金融活动中的身份认证体系发展历程

在2000年以前,由于我国信息系统基础比较薄弱,商业银行在识别客户身份时一般只能通过对客户身份证照片进行柜面比对,居民金融活动过程中也并未完整登记个人用户辅助信息,例如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


随着我国整个信息网络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公安部身份证系统建设,实现了我国居民身份证的全国联网核查,并逐步升级到具有IC卡芯片、具有防伪冒和电子设备读取功能的第二代身份证,商业银行在客户身份识别、记录方面也逐步升级,采用身份认证电子读取设备,通过联网核查比对确认客户身份,除姓名、身份证基本信息外,增加了对于用户证件照片的比对,进一步增加了身份认证体系的严谨性。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崛起,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高新技术逐步应用到金融行业开户、支付、存取款等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环节中。同时,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反洗钱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商业银行留存的客户信息更加完整、严谨,同时更要加强客户信息保护,防止数据泄露。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介绍

为便利公民网上活动,推进公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的支持指导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负责建设了“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


该项目充分发挥居民身份证作为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势,基于居民身份证生成与其唯一对应的网上凭证,建设网络身份认证信息系统,使居民身份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体系的基础信任根,实现网上网下身份信任的一体化。


该平台能够为网络金融、网络运营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征信、交通等各互联网行业系统用户提供统一、权威、多级可信的身份认证服务。在不改变居民身份证现有安全机制,不在互联网上存储、传输身份信息,确保持证人隐私安全,不额外增加信息载体,不增加公民经济负担的原则下,破解现有互联网身份认证模式中身份“盗用”“冒用”的问题。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应用行列。2019年11月,济南市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签署了济南市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关于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在山东的建设进入新阶段。


“网证”金融应用试点项目情况

中国银行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打造新金融、构建新生态。2017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牵头成立“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中国银行即为最早的会员之一。产业联盟的成立,形成了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营造了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推进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全面应用,促进自主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行业标准制定。


2018年9月,中国银行软件中心合肥分中心启动“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应用创新项目。该项目基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设的“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在银行内部核心交易系统中建立“网证”核查机制,采用身份信息+人脸图像认证模式辅助进行客户居民身份核实。


为提高客户信息保护水平、开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新途径,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于2019年初开始接洽并探索引入该项目。在总、分行的通力协作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周密的部署和严格的测试后,2019年6月山东中行“网证”金融应用试点项目正式在济南、泰安落地实施,成为山东省内首个“网证”应用项目。该项目是将公安部批准的“网证”注册设备放置于中国银行营业场所,供到店的客户注册和管理自己的“网证”,同时,选取中国银行柜台挂失业务作为“网证”试点应用场景,检验其使用成效。


自项目上线以来,两家试点分行开通“网证”客户达243人,共计成功办理挂失换卡业务辅助认证243笔,无核验失败案例。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减少了客户必须随身携带和出示实体身份证的不便利性,通过技术手段代替银行柜员肉眼分辨客户是否为证件持有者,减少人工误判、提高审核效率,为银行提供一种可靠的安全防控机制,用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操作。


“网证”金融应用展望

“网证”应用就是要把现实社会中使用实体居民身份证来证明公民身份的方法和模式,延伸和移植到网络空间上,为公民网上活动提供唯一、合法的身份凭证,支持网上活动合法开展,就像现实生活使用居民身份证一样方便、安全、可信。未来,“网证”将可用于网络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征信、交通等众多要求实名制的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有了“网证”以后,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证明“我就是我,是我在办”。


随着在“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注册“网证”的居民人数的增加,“网证”技术的愈发成熟和不断升级、应用场景的全面扩大并更广泛地应用到金融活动领域,必将引发银行业务模式、客户金融服务体验产生极大变化,预计包括:


一是提高金融活动便利性,“网证”具有易保管、易携带的特点,是以居民法定身份证件为信任基础,与实体身份证唯一绑定的电子文件,是法定信任基础级的身份凭证,能够让客户在不携带实体身份证件的情况下,进行较高级别的身份认证,快速实现线上线下网络身份管理一体化,让客户体验更高效、更优质。


二是提高金融交易真实性,“网证”具有多重密码保护,利用成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降低实体身份认证信息被盗用、冒用的风险,保障了客户金融交易安全,增强了金融交易不可抵赖性,解决“我就是我,是我在办”问题,同时“网证”的应用可以有效优化金融机构内部客户身份认证机制,防范内外勾结作案。


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网证”能够在手机银行、微银行、网银、柜员前端、智能柜台、ATM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便利的强安全性身份认证,提高身份认证审核效率,还可以促进金融服务融入到更多社会应用场景,改善客户体验。


四是降低客户隐私信息泄露风险,“网证”信息由公安机关掌握、审核,服务机构通过“网证”设备采集的用户信息,直接对接公安数据库,由公安机关验证比对,验证过程不在互联网空间传输或存储公民隐私信息,第三方机构或他人仅能收到公安机关出具的验证结果,很难直接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可以有效减少目前各类APP软件收集、存储用户隐私信息的问题,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总行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以科技手段赋能金融业务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内容)

[文件]


精彩内容回顾


■ 实战丨安全研发体系建设实践


■ 观点丨商业银行国际化需做好跨境信息安全管理


■ 报道 | 2020中国金融科技安全大会顺利召开,北京深圳两地联动聚焦金融科技安全


■ 观点丨开放银行建设引领新型商业模式的思考


■ 报道 | 中信建投成立IT基础架构创新实验室,应对关键业务场景IT云化挑战



关于仿冒我刊收费的声明





我刊自创刊以来,从未向投稿人收取过任何费用。任何以刊发文章为名向投稿人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于对投稿人的欺诈行为。


我刊官网地址为 www.fcmag.com.cn。

我刊投稿邮箱为 fcmag@fcmag.com.cn。


对于仿冒我刊网站、网页的违法行为,我社将追究其侵权责任,以维护我社和投稿人的合法权益。仿冒网站、网页举报电话:010-88232443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潘婧 傅甜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