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 | 差异化软件研发模式的探索实践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 蒋继航 陈莹 刘飞 贾艳翠
在金融科技时代,银行业正经历着向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进程,既需要满足传统金融服务,又需要通过业务变革、技术创新等形式,提供给客户更智能、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光大银行基于业务双态性发展的需要,结合IT需求变化特点,从需求视角划分为稳态、敏态两种IT需求形态。不同的IT需求形态需要匹配不同的软件研发模式。光大银行基于银行业务形态、研发管理要求,结合当前研发现状,参考CMMI4标准,借鉴业内敏捷实践,应用Scrum、kanban等方法,创新性地提出差异化软件研发模式以适应“稳态+敏态”双态IT需求,形成光大特色的“双态三模”软件研发模式框架,并大规模推广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双态三模”软件研发模式简介
光大银行提出了精益可视、准敏捷和强敏捷三种研发模式以满足IT需求的双态化。
1.精益可视模式。适用于处理业务需求稳定、需求关联度复杂、灾备等级较高的核心、财务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等稳态类业务需求。此模式基于我行CMMI4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不改变团队现有研发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精益看板管理及每日站会实践,实现流程管理的可视化与高效沟通,提高团队管理效率,推动业务价值正向流动,在我行长期积累形成的成熟研发体系基础上获得提升。
2.准敏捷模式。适用于处理业务创新变化性和技术不确定性较高的敏态类需求。此模式基于技术团队的敏捷研发,组建开发、测试、运维融合的敏捷团队,引入看板管理及Scrum敏捷框架,实施完整Scrum流程进行迭代开发增量交付,导入分支管理、持续集成、静态代码扫描、TDD等工程实践,并加强技术与业务协作沟通,形成技术研发的敏捷管理模式。
3.强敏捷模式。适用于处理面向广泛社会用户、对市场需求响应周期要求较高的互联网类、电子银行类、渠道类等敏态类需求,例如手机银行、云缴费等服务类需求。此模式在技术团队敏捷研发的基础上增加业务敏捷,形成贯穿业务、开发、测试、运维的体系化敏捷流程及多团队协同的全面敏捷管理模式。
图 光大特色“双态三模” 软件研发模式
“双态三模”软件研发模式特点
1.以需求视角划分稳态、敏态。结合业务创新变化性、应用技术不确定性等影响因素,将我行业务需求划分为稳态、敏态两种需求形态,再根据需求形态选择适合的软件研发模式。稳态类业务需求可选择精益可视模式,敏态类业务需求可视情况选择准敏捷模式或强敏捷模式。
2.差异化落地敏捷实践。根据软件研发模式的不同,实施差异化的管理实践导入。三种软件研发模式在引入代码质量与安全保障、持续集成等实践之外,精益可视模式下引入看板可视化实践及站会实践,加强团队协作互通及提升管理效能。在此基础上,准敏捷更关注交付敏捷团队建设、关注敏捷需求管理、自动化测试及注重用户反馈,落地Scrum、SoS(Scrum of Scrums)等敏捷管理框架。强敏捷则在准敏捷实践基础上,将重点聚焦在“业务敏捷”,从业务视角出发,进行“业技融合”的组织架构的调整,在业务产品团队实施业务梳理会、业务计划会、业务同步会等敏捷活动,以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精益思维,打造产品创新的快速反馈环路,并通过采用光大银行容器云PaaS、DevOps平台等高效能价值交付工具,提升产品交付过程中的效率及质量。
3.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坚持以“安全运营”为基本工作原则,以项目研发代码质量为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将代码质量安全管理纳入研发体系,通过管理和工程手段管控质量规避风险。
(1)引入看板、每日站会、Sprint评审会及回顾会,实施可视化管理与透明化沟通,增强对Sprint目标、产品目标、管理目标的检视与调整。
(2)引入自动化测试、静态代码扫描、代码审核,尽早识别研发过程中的缺陷,加强内建质量。
(3)应用支持端到端交付的DevOps平台,实现持续编译、代码扫描、静态分析、部署与验证、打版、提测等自动化能力,并将流程质量门禁融入流水线,实现代码构建与代码质量的自动化守护。
(4)引入安全代码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等更多安全测试手段,从底层代码开始发现安全问题,逐步降低安全风险。
(5)引入单元测试、接口测试、UI测试等分层测试技术,实施测试专项支持敏捷开发,实施测试左移,降低缺陷修复成本,扩大测试覆盖范围,为代码质量保驾护航。
“双态三模”软件研发模式实施主要成果
1.立足全局视角,形成“双态三模”研发体系。光大银行“双态三模”研发体系,以软件工程管理保证研发安全和质量,以项目管理确保研发项目顺利进行,以敏捷管理确保敏捷研发安全和质量,以组织支撑确保研发过程持续改进,明确软件研发过程实施的管理要求,制订标准与规范,并对持续集成、需求拆分、业务敏捷等专项进行细化形成工艺级标准规范,建立支持稳态与敏态下的不同研发模式的、较为全面有效的软件研发管控体系。
2.支撑双态研发基础能力,构建PaaS云平台。光大银行积极探索新兴互联网架构,推出运用分布式微服务框架、云中间件、容器、DevOps等技术搭建的可提供横向扩展、秒级伸缩、智能运维、适应快速开发持续交付的PaaS云平台,提供我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运维、平台管理、应用商店与公共应用组件/中间件服务、集成与定制能力、容器网络、存储、管理等基础能力,在基础设施层面,有力地支撑了光大银行的双态研发。
3.启动差异化研发模式推广,形成敏捷导入“最佳实践”。在“因需而上、形成典型、提前引导、培育文化”的指导原则下,光大启动了差异化研发模式推广工作,重点启动互联网、渠道端项目组的敏捷导入,分批次推广强敏捷、准敏捷研发模式的敏捷实践,并总结了四项敏捷导入措施,形成组织级引导项目组实施敏捷导入的“最佳实践”。四项措施如下:
措施一,敏捷落地贴身辅导,形成敏捷迭代节奏;措施二,培养敏捷种子教练,形成变革中坚力量;措施三,制订项目组内敏捷实施工作标准规范;措施四,建立实时沟通渠道,消除沟通壁垒。
4.形成“业技融合”模式,推动业务创新。形成“业技融合”模式,以“业务敏捷”形式推行“强敏捷”项目研发管理模式,建立跨部门的柔性敏捷团队,构建联合集中办公形式,共同参与业务产品规划、业务需求研发、业务测试、运营数据分析等活动。以追求科技业务融合、促进科技业务的深度协作、需求共创,为业务产品注入科技活力,促进我行典型业务产品创新,促进云缴费、普惠金融、远程银行、零售业务的高速增长,通力打造各领域最优产品,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光大名品。
5.增加投产窗口,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敏捷模式下频繁交付投产的形式对我行投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光大银行传统的月度集中投产制度,为敏态类需求增设“小窗口”投产机制,实现限定条件下的周投产,降低了月度集中投产的投产压力,规避了集中投产的风险。
6.推动敏捷转型,成立敏捷赋能中心。敏捷转型,名在形,而意在人。敏捷转型的根本在于人的思维与能力的转变,因此光大银行成立了敏捷赋能中心,加强敏捷人员培养,选取行内敏捷经验丰富人员,组建敏捷赋能团队,通过体系宣贯、知识培训、新闻宣传、座谈讨论等形式,加强全员对“双态三模”的理解,培养敏捷转型核心人员,形成变革先锋力量,协同供应商敏捷能力提升,加强敏捷文化氛围建设。
光大银行特色的“双态三模”软件研发模式建设,旨在提升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金融科技支撑业务发展的快速响应、高质量交付的能力,助力传统业务稳健发展、敏捷业务高效创新,构建与之匹配的IT建设发展框架,支持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目标。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实战 | 基于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银行运维智能风控体系研究与实践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