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活动周专栏 | 新形势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的变革与创新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文 / 农信银云灾备中心    刘伟佳  向红艳

近年来,智慧化、数字化的概念已在金融科技土壤上陆续开花结果,驱动着用户新需求、银行新业务、技术新架构。在科技腾飞及监管强化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为科技创新及业务拓展保驾护航,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战略成功落地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金融科技变革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业务连续性呈现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以农信银云灾备中心为实践案例,阐述共享云服务模式在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并思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管理未来发展方向。


新兴技术的迭代演进与金融业务的智能化发展需求,逐步碰撞出智慧火花。金融业务的丰富、智能场景的创新、先进服务的追求,让金融与科技的结合逐步展现新面貌。信息系统作为金融业务与技术之间的沟通载体,以及金融机构运营的支撑平台,在新兴技术、用户新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更新换代的脚步愈发加快,面临的风险也愈发多样化。新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维护风险、安全漏洞风险及自然灾害风险等等,这些不稳定的内外部因素给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带来不容忽视的挑战。


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种覆盖面涉及全世界的公共危机事件,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讲更是一次极为严峻的实战考验。如何快速应急、控制风险,如何灵活办公、持续营业,如何危中求进、险中推新……业务连续性的作用与价值凸显了金融机构的生存竞争力和战略行动力。灾备系统作为业务连续性的重要环节,怎样做到效能合理、发挥作用,灾备资源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怎样被用好、用活,这些都是金融机构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金融科技影响下业务连续性的演变

1.新看点——灾备行业仍有需求潜力可挖掘

数据作为金融科技3.0时代的重要生产力,持续激发着灾备在信息产业的活力。《中国灾备技术和行业白皮书2018(修订版)》显示,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稳定,各行业对灾备产品需求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49.8亿元,到2015年我国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6.5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29.1亿元。根据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预测,预计2021年,使用备份而非归档方式来管理企业长期数据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30%上升到50%。云灾备服务(DRaaS)全球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Gartner公开的数据分析报告提到,2016年市场规模已达20亿美金。


2.新趋势——共享云服务模式更迎合发展需求

云计算是金融科技3.0时代的重要助力,共享云服务模式让强大的计算能力得以实现,顺应了科技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应用情况 来看,《金融行业云计算技术调查报告(2018年)》显示,在调研的金融机构中,已经使用云计算的企业占比41.18%,,有计划使用的企业占比46.8%%。从产业规模来看,《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到2023年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超过2300亿元。从业务需求来看,《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主要信息系统尽可能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从发展走势来看,Gartner预测,到2022年,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与增幅将会是整体IT服务增幅的近3倍。这说明,共享云服务模式更迎合金融科技发展需求。


3.新模式——灾备实现方式在演变,灾备概念在变革中升华

银行业无论历经怎样的创新与变革,保障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的底线思维始终不变,在关键时刻要兑现“连续服务”的承诺不变,变化的是金融科技持续创新推动下的保障方式和架构形态。数据中心的变革,反映了业务连续性管理在“变”中发展,在“科技变革”中创新。从银行机构数据中心发展历程来看,起初是分散管理,这种设备分散、数据分散的竖井式结构导致了信息孤岛。到数据大集中阶段,设备整合、数据集中导致风险集中。由此,发展出“生产+同城”灾备中心的双中心运营模式,系统稳定运行率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同一地域的风险隐患。进入到“两地三中心”阶段即“生产+同城+异地”灾备中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区域运营中断的风险。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快速推进,数据中心已逐步向多活、分布式架构演进,“灾备”的概念也逐步向双活、多活升华。换言之,双活只是灾备未来的另一种存在形态,灾备的思维及意义不会消失。


新形势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的需求变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其中,遍布城乡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正是农村金融重要的枢纽和驱动力,新时代赋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多的社会责任与角色。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对创新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要求,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快速发展,在支农、助农上发挥更大效力。同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自身业务转型、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以及大型银行业务下沉、加速转型而带来的竞争压力。这些都决定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需要抱团取暖、合作共赢。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助推银行业基于云平台的业务场景需求快速增长,中小银行因考虑成本、人力、科技能力等因素,更倾向选择行业云。公开资料表明,向金融科技公司购买服务将是中国银行业布局金融科技的重要手段。《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调查中国概要》显示,未来3至5年,68%的传统金融机构受访者将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管理及灾备建设方面,如技术、经验、人力可实现共享,将灾备资源灵活、高效、专业的使用起来,也符合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业务连续性管理创新实践

在业务连续性发展创新中,农信银云灾备中心遵循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理念,迎来发展机遇。2009年,正值农信机构信息系统架构和数据集中处理的变革期,又是国家对银行业业务连续性发展监管逐步加强期,缘于业务连续性管理及监管机构的要求,农信机构急需完成异地灾备系统的建设。若各自单独建设异地灾备中心,从农信机构整体来看,将耗费巨大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资源及人力成本。在此背景下,农信银中心会同部分股东及成员单位开发建成农信银云灾备平台,并成立云灾备中心,提供共享云灾备服务,助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建立起安全可靠、效能合理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


截至2021年4月末,云灾备中心已经服务于16家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农村商业银行,托管运行的核心及外围业务异地灾备系统已达67个,以成效践行守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最后一道防线的使命,走稳云灾备服务的“九宫格”,不断推动业务连续性管理创新发展。


1.走稳“共享”之格:信息整合,集约资源

云灾备中心以共享云服务模式为应用机构提供云灾备服务,通过灾备资源、技术与服务的云共享管理,将云计算、数据同步、自动化、安全、虚拟化等技术与灾备有效融合,实现多种主机(AS400、RS6000、X86等)、多种存储(IBM、EMC、华为等)、多种数据库(Informix、Oracle、DB2等)的三层异构,打造出按需使用、按需付费的智能灾备云服务模式,助力应用机构减少IT建设的一次性投入成本,降低灾备系统建设复杂度,提升灾备系统实施效率。


2.走稳“技术”之格:深耕实践,高效同步

云灾备中心以灾备应用实践为途径,深耕数据同步技术,具备支撑多类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多类复杂特殊同步场景的数据同步能力,已取得数据同步领域多项国家专利,打造出智慧灾备云的新引擎。2020年,为健全数据同步产品线,强化自主可控能力,深入开展AS/400下DB2数据库同步技术定制化研发并已成功应用,显著提升数据同步效率,有效帮助应用机构加强业务连续性建设的综合技术实力。


3.走稳“运维”之格:守住防线,保障连续

云灾备中心的使命是守住应用机构业务连续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即生产业务的生命线。为筑牢运维根基,云灾备中心坚持常态与应急相联动的运维模式,一是设置监控、防护的常态化管理模式,实时监控、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上报处理运维事件,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二是实行“演、练、实”相结合的应急响应模式,坚固应急管理防线,持续更新优化应急预案,联合应用机构定期突击演练,强化风险防控。


4.走稳“安全”之格:精准防御,夯实防线

云灾备中心承载着多家应用机构重要生产数据,保护数据安全是云灾备中心常抓不懈的重任。结合云服务模式、资源共享方式及异地灾备建设方案等实际情况,云灾备中心设置了坚固、有效的安全防线,紧抓专线传输、数据隔离、权限控制、日志审计、漏洞扫描的安全管控,部署日志管理系统、堡垒机、SVN版本控制服务器等,用制度及工具规范运维操作行为。


5.走稳“服务”之格:丰富案例,快速实施

共享云服务模式下,异地灾备系统技术及管理经验均为共享,尤其是经过多年的灾备建设案例积累,云灾备中心已沉淀了丰富的灾备解决方案,同时建立从应用申请、需求分析、协议签订、方案制定、系统实施、数据比对、上线运行、切换演练、优化更新等一整套体系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云灾备服务需求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借助云灾备中心经验案例知识库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即可快速实现应用。


6.走稳“标准”之格:接轨行业,规范运转

为推动云灾备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安全、规范、高效的服务流程,云灾备中心多年来持续对接监管要求及国内外标准,找差距,补短板,发布应用管理、运维管理等制度办法。先后通过ISO 20000、ISO 27001等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及数据中心联盟组织的2017可信云--云备份服务认证,荣获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13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二等奖、DRI 2017年度业务连续性管理最佳领导力奖、2019“年度最佳BCM创新实践奖”。


7.走稳“智能”之格:运用工具,自动管理

云灾备中心借助先进的科技工具,逐步提升运维工作中自动化能力,从而提升运维效率。监控巡检方面,部署了开源监控软件、自动巡检脚本,初步实现资源巡检、性能检测、事件告警等工作的自动化处理。流程管控方面,应用IT服务管理系统,实现运维服务及事件处理等流程的线上处理。应急管理方面,部署了应急切换管理平台,实现预案和演练管控的自动化处理。


8.走稳“创新”之格:发展双活,与时俱进

云灾备中心积极探索数据同步技术新应用模式和场景,将基于DB2数据库的DY模式数据同步技术,应用到农信银中心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异地双活系统建设中,创新出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双活等多项业务场景,满足DB2的同构数据库同步、DB2同步至MYSQL、KAFKA等异构数据库间同步的新应用模式。目前,基于DB2的数据同步延迟已实现毫秒级。


9.走稳“发展”之格:顺势而为,随机应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在新技术的风口浪尖取得一席之地,必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大局,才能永葆为业务连续性保驾护航的能力。2017年,云灾备中心放眼未来,结合银行业十三五规划、行业及平台现状,着眼“四个衔接”,布局科技,勾画蓝图,起草制定了《农信银云灾备中心发展建设规划纲要》,研究云灾备中心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云灾备中心发力迈向“高科技、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低成本、优服务”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的全新起点。


未来发展思考

业务连续性是技术、业务、数据与风险之间的连接纽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未来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数字战略的竞争。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前布局数字化转型,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必经之路。而业务连续性则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左膀右臂”,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如何从战略发展方向上统一规划业务连续性体系架构,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长效发展机制,也决定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业务连续性实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设置优化调整机制,及时结合信息科技、IT治理的新措施与新思路,对业务连续性的实现手段或形式作出偏差调整。农信银云灾备中心将坚持“服务为本、技术立业、创新引领、党建筑基”的理念,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持续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连续性保驾护航。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