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的分析与思考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工商银行泸州分行  朱德伟

当前,外部欺诈风险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形式多变,使广大客户防不胜防,也给银行的风险防控工作形成了极大压力,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虽然银行和政府职能部门花费了很大精力,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成功防范了众多外部欺诈风险事件,但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电信、网络手段进行外部欺诈的势头有增无减,外部欺诈风险防范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做好外部欺诈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分析与思考。


外部欺诈风险主要事件类型及表现

目前,外部欺诈事件明显多发,广大客户反映强烈,不法分子作案渠道极其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可为明目张胆。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采取短信提示形式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安、银行、税务、商家或其他组织及个人发送短信提示,以协助警察办案、银行卡恶意透支、银行卡涉嫌经济案件、虚假退税、虚构中奖信息等实施诈骗。


2.采取电话联系方式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银行客服人员,证券公司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协助侦办案件、账户资金保全、贷款到期扣款、信用卡扣费、信用卡透支冻结、推荐股票、亲朋病伤住院等,直接与受害人联系实施诈骗。


3.采取网络交流方式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炒股、网上投资、网上贷款、金融互助等诱骗受害人实施诈骗。


4.通过虚假广告传单实施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发布虚假广告、张贴虚假广告、散发虚假传单等形式,诱骗受害人向其联系实施诈骗。


5.冒用他人身份证件或使用假身份证件欺诈事件。在全部风险事件当中占比62.9%,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风险事件。此类风险的主要特点:一是多为异地人员冒用异地身份证件开户。不法分子多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购买遗失、被盗或偏远地区人员身份证件,再安排团伙其他成员持这些证件分散到全国各地的银行营业网点冒名开户。二是留存虚假或相同联系方式。冒名开户时,开户人员多留存虚假联系方式,或同一团伙人员多留存相同或相近的电话号码,银行工作人员后续核查时拨打预留电话号码无法取得联系。三是开通网银等自助业务品种。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自助方式能实现非法资金的隐匿、快速转移,不法分子在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开户时,往往同时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并开通余额短信提醒功能。


反外部欺诈的应对策略

1.第一道防线——事前预防。在事前防范这第一道防线中,通过制作反欺诈宣传资料,加强在微信、微博、网站、营业网点等各个渠道的安全宣传和警示。注重客户安全教育宣传对提升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的作用,针对当前典型高发的风险类型,从诈骗类型、诈骗手法等多方面开展专题宣传。同时,认真开展银行网点全体员工对于电信诈骗典型案例的学习工作,熟知各类电信诈骗作案手段以及应对技巧,提高员工对于电信诈骗案件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2.第二道防线——事中布控。在事中监控方面,充分利用银行自身金融专业和信息科技优势,通过与公安、法院等机关共建电信欺诈风险信息库,储存行业内外各类风险客户和账户信息。形成集信息采集、风险预警、监测分析和主动控制为一体的全方位外部欺诈风险管控平台。通过防诈系统,可以精确识别并筛选具有电信诈骗风险的账号,提前拦截各笔风险交易,为客户提供坚实的后盾。目前,某行对风险账户进行了全渠道布控,对所有通过工行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终端等渠道进行的转账汇款交易进行实时筛查,及时向客户提示风险,对电信诈骗实时自动预警,从根本上降低了电信诈骗的案发率。


3.第三道防线——事后处置。在事后第三道防线上,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在电信欺诈发生后,及时对涉案账户进行查冻,防止客户资金损失进一步扩大。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深化警银信息合作,共建联控机制,银行与相关公安机关先后建立了总对总及区域层面的欺诈账号共享合作机制,为全国范围内欺诈账号收集和联控联防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对涉案账户查处的工作效率。在整个反欺诈流程工作中,事前预防是关键。


对有效防范外部欺诈风险的思考

1.把宣传教育放在防范工作的首位。防范和化解电信欺诈风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在防范和化解电信欺诈风险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教育员工提高意识、练好内功,增强防范和化解电信欺诈风险的本领。另一方面,要加大电信欺诈风险的宣传力度,在做好经常性的网点阵地宣传的同时,应定期组织精干力量进社区、下企业,到人口密集区普及防范知识,讲解电信欺诈的手段、方式和识别方法,增强广大客户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识别防堵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充分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以公益性的方式将反欺诈内容制作成公益宣传片,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公共网络,持续向社会公众宣传提示。彻底改变只靠金融部门单打独斗的宣传局面,提高宣传工作覆盖面,使广大公众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2.把风险提示作为防范工作的重点。要根据电信欺诈风险名目繁多、形式多变、隐蔽性强、受害者众等性质特点,借鉴公安部门防诈骗宣传资料和提示模板,一方面要利用网点LED屏、内部电视进行不间断风险提示,在网点大堂、自助设备前放置张贴风险警示牌,增强直观提示效果。另一方面,可在纸质存单、银行卡片、业务凭证等显要位置印制风险提示,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种业务页面增加风险提示性语言。这样,不仅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能使广大客户无论在任何服务渠道,都能感受到风险无处不在,时刻保持警醒,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3.把机制建设作为风险防范的关键。应高度重视电信欺诈风险的预防工作,着力研究电信欺诈风险的趋势变化和作案特点,从制度机制建设入手,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风险。一是坚持经常性的风险防范和警示教育,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思想防线,在思想上时刻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二是针对电信欺诈风险发展趋势和变化特点,不断修订完善各项管理规范,使制度机制更加符合风险防范要求,建立机制制度防线,筑牢制度管理屏障;三是正确把握社会转型时期复杂多变的治安形势,认真研究电信欺诈风险防范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方法,强化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建立监督检查防线,堵塞案发漏洞环节,坚决遏制电信欺诈事件高发势头。


4.加大打击追赃力度。要坚持防范和打击并重的原则,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成立由政法部门牵头,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及银行等单位为成员的打击电信欺诈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协调配合,坚决打击电信欺诈违法行为。协调公安部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根据不法分子的联系方式和网络渠道,建立监测追踪防堵网络,对不法分子实施有效监控,对骗取的赃款进行堵截追缴,最大限度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协助公诉机关和法院对涉案人员尽快进入司法程序,快审快结,严厉打击,绳之以法,震慑电信欺诈行为,净化电信、金融市场。


5.提高风险预警能力。针对电信欺诈的作案渠道、实施手段和欺骗性特点,做好风险预警和事前防范就显得尤其重要。应编制电信欺诈案例视频及教学课件,把风险防控教育作为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提高了银行电信欺诈风险的防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电信欺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跟踪监测电信欺诈的运行趋势、发案规律、作案手法和欺骗特点,并随时作出案情预警,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通过预警系统、短信平台和微信客户群,及时发布电信欺诈风险管理工作简报和案例通报,对公众做好风险预警和案情提醒。充分利用外部欺诈风险管理系统,加强电信欺诈风险防控的管理和考核,督促基层行强化对成功堵截电信欺诈事件的系统录入,提高系统的监测、预警和防范效能,从源头上遏制电信欺诈风险事件的发生。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 | 区块链+隐私计算:科技驱动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 观点 | 基层商业银行防控电信网络诈骗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 观点 | 金融机构防范银行卡盗刷外部欺诈的思考

● 观点 | 全员参与,精密防控,筑牢反诈第一道防线

● 观点 | 护航券商数字化转型,Testin云测试深耕自动化测试蓝海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潘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