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 金融科技赋能齐鲁大地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金融时报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文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刘振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山东作为我国首个农业产值破万亿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寄予厚望,明确要求山东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紧紧围绕山东省实际,贯彻人总行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 农业农村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文件要求,因地制宜优化全省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有效助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坚持高点定位,大力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加强统筹引领,凝聚多方合力。为切实保障示范工程顺利推进,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牵头成立示范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员会等6厅(委)组成,负责示范工程的整体规划及业务指导。向6厅(委)发出商请函,明确固定联系人,召开协商会议,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在行内,成立由科技处、货币信贷管理处、支付结算处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人及联系人,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逐步形成推进合力。


(二)广泛征集项目,深挖工作潜力。会同6厅(委)联合召开政策宣讲会,介绍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贯彻落实各项要求。组织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通信运营商和20家金融机构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增强工作推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转发《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积极组织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等单位报送示范项目。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已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示范项目172个。

(三)精细研讨论证,严把项目质量。组织专项工作小组开展多轮次的集体研讨,对项目的合作关系、数据流、资金流进行分析,穿透把握不同项目的特点及可行性,最终按照“示范方向全覆盖,全省地市全覆盖”的原则筛选出46个项目,编订《山东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济银发〔2021〕178号,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在人民银行总行及相关部委的统一指导下,会同6厅(委),组织行业专家对工作方案进行完善性论证。


(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通知》(济银办发〔2021〕158号),明确项目责任人和联系人,全生命周期跟踪项目进程。组织项目申报机构结合《工作方案》制订项目计划,扎实稳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各试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督促引导各单位按月报送项目进度,从完成比例、本月进展、下月计划等方面多维度掌握项目建设进展。


注重落地应用,推动全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一)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增强。随着金融与技术的不断融合,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有的银行基于生物识别、分散密钥等技术,着力减小农村地区居民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打造“惠农版”“简约版”移动金融App,将移动终端金融服务延伸至乡镇农村。有的银行运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破解农村网点、线下终端等服务渠道相对匮乏问题,建立“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新型农村网点,实现电商、金融、政务等服务的统一整合。有的银行运用加密通信等技术,创新推出流动银行服务车,向偏远乡村用户提供便捷的开销户、补折换卡等普惠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涉农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力度逐渐加大。丰富的数据资源是金融科技支持乡村信贷的重要基础,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构建评价模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数字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3月31日,示范工程累计发放贷款1.25万笔,金额141.19亿元。在数据共享层面,示范机构运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在满足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隐私保护要求下,推动数据资源互通共用,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在数据分析层面,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综合建模,丰富涉农主体信贷风险评价维度,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水平。在数字留痕层面,金融机构借助温度探针、卫星遥感等新兴科技,对农产品的生长态势持续监测,提升金融机构贷后管理效率、降低贷款风险。

(三)农村居民金融与民生互通更加便利。金融科技为金融参与跨行业融合应用提供了充沛活力,推进金融服务与社保、医疗、交通等民生行业深度融合,使农村居民不断提高金融科技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内6家试点金融机构与人社部门合作,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银社数据,建设金融社保卡乡村服务平台,将通过1000余个基层银行网点向广大农民提供社保申领、养老金提取等系列民生服务。省内金融机构与卫健部门合作,将支付条码与电子健康码结合,实现就医数据和支付信息的互联互通,满足跨医院一站式付款的需求,为农村居民就诊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收单机构与交通企业对接,将支付系统与客港票务等系统联通,为旅客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一站式支付服务,提升消费体验。

(四)农村金融科技支撑逐步完善。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山东省内金融机构以数字为切入点,将金融科技与农业农村管理紧密结合,努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金融机构基于数据接口技术,将基层政府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平台与银行系统对接,实现资金支出的全程留痕,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监控体系,截至2022年3月31日,示范项目已在23个县域92个乡镇开展探索,努力提升农村“三资”管理水平。利用条码标签对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交易跟踪,实现对农产品的全流程溯源,为农业支付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农业产业链信息上链存证,实现交易主体身份的准确识别,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票据流、资金流、贸易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


构建长效机制,金融科技赋能齐鲁大地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一)加强审慎监管,有效防范创新风险。加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推广应用,探索将示范项目纳入监管。利用事前审慎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综合评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保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安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外溢。采用外部感知、信息共享等方式,实时采集分析示范项目风险情况,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综合防控机制,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提前探测和综合评估,切实做到问题早发现、风险早预警、漏洞早补救,推动金融科技在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二)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浓厚工作氛围。重点围绕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农村产业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农村建设数字化等4个目标,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农村地区应用途径,增强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承载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借助报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示范工程项目的宣传与推广,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线上线下渠道,大力推广应用示范项目,为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三)强化示范引领,逐步扩大试点成果。对于落后项目开展约谈,实现过程可控、进度可控、效果可控,实现项目从入围到上线推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进金融科技与乡村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适时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综合考虑项目创新方向、解决痛点、特色亮点、取得成效等因素,从组织开展、技术应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角度开展评估。建立案例库,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持续提高农村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

(四)搭建交流平台,提升试点工作实效。加强与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强化统筹和整合资源,共同推动示范工程取得实效。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从战略部署、资源使用、渠道拓展、应用研发等方面找差距、补短板,持续推动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金融机构间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分享在示范工程推进中解决的难点难题、建立的体制机制、取得的落地实效,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金融时报)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