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商业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数字化转型思路与解决方案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2-11-29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安全保卫部总经理    龚晓坤

近年来,银行业安全防范工作逐步向“智慧+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多场景精准防控和精细化安全管理成为安防数字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结合当前银行安全保卫工作数字化现状,提出安全保卫工作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

数字化现状

近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了安全保卫工作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智能分析等技术科技赋能,整合消防、安防、案防资源,实现日常安全管理的集约化、科技化、智能化。一是整合现有安全保卫各信息化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以实现科技创新、业技融合、价值赋能的数字化升级。二是引入新技术,扩展智能设备应用,实现全行各级机构互联互通,解决资源整合、上下对接、集约管理问题,构建共享共用跨条线的智能化平台。三是充分发掘安全保卫数据资源价值,对各类安防资源进行结构化数据处理,建立以安全保卫动态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应用体系,旨在提升工作决策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安全保卫

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和目标

1.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利用数字化赋能,对传统安保工作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对全行安保类设施及安保工作运行情况的全面化、精细化、自动化和实时化管理,创新安全防范、智能应用、应急指挥、大数据分析、综合管理等安全保卫应用,提升消防、安防及案防工作的管理水平,增强安全保卫对业务风控的支持、保障、服务水平,实现安全保卫从被动应对处置向主动预警、预测、预防转变,建立全行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精准安全防控体系。



2.建设方针。安全保卫数字化转型秉持“1、2、3、4”的建设方针。“1”是指建设一个综合安防集中系统平台;“2”是指实现安防、消防两个领域管理的数字化升级;“3”是指推动三项创新应用落地,分别为视频智能分析应用、安全保卫动态数据库建设、可扩展的安全风控场景接入;“4”是指实现四项重点安全保卫工作的闭环管理,分别为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预报警处置闭环管理、检查与整改闭环管理、案事件闭环管理。


3.总体思路。加强科技赋能,构建一个高效的“平台+数据库+智能风控”全方位的安全保卫数字化架构体系。


(1)数字化平台方面。整合优化网点视频监控安防集中系统等现有系统功能,综合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破传统消安分治、属地管理、信息割裂等格局,构建安全防范、智能应用、应急指挥、大数据分析等应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


(2)数字化数据库方面。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标签等手段,建立物防、技防和消防等各类设施的结构化数据库,动态更新运行使用、维护改造、损坏更换等数据,实现安防数据集中化、智能化分析和决策。


(3)智能风控方面。以风险防控或业务管控为驱动建立统计规则模型,加强人员行为分析,判断内部人员执行制度是否合规、外来人员是否有风险;以系统自动识别代替人工操作,规范业务流程,防范操作风险。


安全保卫数字化转型

解决方案

1.建立全行级安全保卫管理平台。(1)整合原有信息化系统,搭建行级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平台,达到提升管理水平、主动预防风险的目标。一是规范全行的安全保卫工作基础数据,提高各类数据信息统计的及时性与准确度。二是通过系统实现部分常态化工作的流程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对重要工作节点数据进行记录留痕,提高工作管理质量。三是掌握全行各类安防设施设备的参数性能及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进行维修处理,确保硬件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四是发挥设备的主动预警功能,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传感器技术主动产生风险预警,提高风险识别效率。五是建设集消防设施设备统计管理、火灾风险实时提醒的智慧消防功能模块,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多维度获取消防设施数据和火灾风险信息,进一步提升火灾风险防范能力。


(2)提高平台可扩展性,构建全行安保工作数字化转型应用的试点和共享机制,保障优秀应用的快速推广实现。一是确保平台的可扩展性,支持新的数字化转型业务场景、应用模式的灵活接入,满足各级机构新需求的快速实现。二是建立数字化转型场景试点运行机制,选择部分业务熟练、技术支撑能力强的分行作为后备试点行,对于总行提出的需要分行落地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选择适当分行进行试点运行,在形成较为完善的流程机制及管理要求后进行全面推广。三是畅通分行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共享渠道,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对部分分行创新的数字化转型应用进行评估,从推广难度、实现成本、应用效果等维度评估其合理性,择优进行全行推广应用。


2.构建安全保卫工作数据库。(1)以前端安防、消防等设备数据为基础,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备的安全保卫基础设施数据库。一是对于无法联网的安防设备,通过数字标签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在系统中建立相对应的实物资产管理数据库,对设备的使用时间、更换周期、管理单位、参数性能等基础信息进行登记,实现此类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对于可联网的安防设备,在登记其使用期限、参数性能等基础信息的同时,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设备离在线情况、布撤防信息等,及时发现运行状态异常的设备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保障此类设备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三是通过传感器技术,采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节点数据,如通过水压传感器监测消防水源情况,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监测电气线路状况等,实时掌握消防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排除故障隐患,有效防范各类火灾的发生。


(2)以检查整改、维修保养等数据,叠加预报警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安全保卫风险管控数据库。一是通过检查工作的流程化管理,获取检查发现隐患问题数量、整改及时率、屡查屡犯情况等数据,用于评估被检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与风险状况。二是获取各类安防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数据,得出相应设备的故障率、维修及时率等信息,用于评估设备的可靠性以及维保厂商的服务质量。三是获取各类报警信息数据,统计不同区域报警数量以及报警的准确率、误报率、核销及时率,用于评估各类风险的分布情况以及报警的有效性,进而对各类报警进行不断优化。


(3)以安全保卫基础设施数据库、安全保卫风险管控数据库为依托,搭建安全保卫数据中台。一是搭建安全保卫数据汇聚平台,集中存储安全保卫原始数据,便于后续对数据的读取使用。二是创建安全保卫数据治理平台,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确保数据准确性,并统一字段体系及映射管理。三是创建安全保卫数据资产目录,制定安全保卫数据标准。四是搭建安全保卫数据整合平台,结合安全保卫风险防控业务应用场景,对原始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匹配,形成面向安全保卫风险防控应用需求的整合数据,为数据应用打下基础。


(4)以安全保卫数据中台为依托,搭建安全保卫数据应用平台,形成集数据报表、BI决策支持、风险特征库、风险防控模型为一体的安全保卫数据应用体系。一是搭建、完善安全保卫数据报表体系,满足分支机构日益提高的报表统计需求。二是构建BI决策支持系统,满足多元化、多维度的安保数据动态分析需求。三是构建安全保卫风险特征库,在数据中台的基础上结合历史风险场景实现风险特征数据化。四是结合安全保卫风险特征库及风险防范场景搭建风险防控模型,并将模型运用成果应用于视频监控、安全用电、智慧消防等前端系统,实现对风险的事中提醒和管控。


3.开展基于各类数据的风险防范场景创新和流程机制优化。(1)创新数字化风控场景。一是自动化故障识别。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安全保卫基础设施自动巡检功能,及时排除基础设施故障。二是智能风险识别。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险区域、风险源和风险人员的识别,提升数字化风险监测能力。三是风险预警机制。基于风险矩阵法(LS)和作业条件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建立专家模型,提升数字化预警能力。


(2)优化流程机制。一是优化数据获取流程。设立统一数据标准,尽可能采用物联设备、移动设备、智能识别等自动化数据获取方式。二是优化风险识别流程。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升自动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比例,逐步强化数据驱动的安全保卫新模式。三是优化风险预防流程。充分利用风险识别的结果,及时对重点机构、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实施风险监控,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3)提升数字化风险管控能力。一是数据治理管控。统一全行数据标准,建立录入环节数据标准度管理机制,开展存量数据治理,落实数字化风险管控的第一道责任。二是风险模型管控。做好试点与推广工作,健全模型问题反馈机制,细化风控规则,及时迭代升级风险模型,提升风险管理准确度。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观点 | 区块链在跨境金融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中国银行关于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应用及展望

● 观点 | 增强业务融合,提升价值创造,深入推进金融安防数字化转型

● 观点 | 构建智慧安防体系,服务金融高效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打造企业级智慧安全管理平台

● 观点 | 打造智能反欺诈体系,护航风控数字化转型

● 观点 | 数字化时代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