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战 | 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助力科技强审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3-01-22


欢迎金融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newmedia@fcmag.com.cn

                                          ——金融电子化



      

文 / 国家开发银行审计部    盛昕  杜宁宁

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部    代高鹍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保障业务健康发展,是新时期赋予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国开行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及非现场审计工作,把非现场审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作为审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以强化审计项目支持、助力审计日常监督、提供问题风险预警为着力点,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智慧审计”,着力打造适应新时期审计业务特点和要求的非现场审计平台。


平台建设目标

通过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建设,实现对跨领域、多类别数据的有机整合,构建非现场审计模型和审计监督应用体系,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优质的风险导向服务和高效的审计分析服务。突出重大政策部署执行情况和重点机构重点领域的审计,聚焦重大风险隐患的持续跟进审计整改,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工作转型和专业化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扩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为服务国开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业务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平台设计理念

1.架构设计。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基于国开行大数据平台建设,分为基础层、集市层和应用层。基础层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涵盖业内主流大数据开发工具和技术。可提供从数据集成、导入、清洗、存储、挖掘、分析、调度到可视化报表、机器学习等多种能力,提供从服务开发、部署、发布到数据管理、运营在内完整支持,营建数据开发、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数据共享的数据生态闭环。集市层基于基础层提供的贴源数据,按不同应用需要归纳、整合的基础数据区、基础主题区、审计主题区和非结构化数据四个区域,快速响应应用层不同层次数据需求。应用层为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监督应用,分为审计模型、机构监督、客户监督、审计履职调查等功能模块。



2.关键技术与创新点。(1)大数据PB级存储、秒级查询: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选用兼顾存储容量与查询性能的HIVE+MPP+HBASE的技术栈。实现了海量数据的T+1数据更新频率;为满足前端一线审计用户的实时并发查询需求,成功实现秒级查询支持。


(2)业界首个审计履职调查应用:为打赢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服务审计一线调查业务人员在某些业务开展中履职尽责情况,解决审计一线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提供了客户项目全景视图、资金流向图、风险演变图等9大主要功能,支持数百个调查项目。


(3)审计全景视图:从审计视角出发,帮助审计人员解决难以全面了解客户和项目的问题。通过完整的客户和项目关系视图,在产品上,覆盖历史所有合作产品;在时间维度上,展示各业务环节关键信息、审批信息及外部关联关系等相关信息,帮助审计人员掌握被审计对象全貌。


(4)资金流向图:追踪资金流向和异常问题,关注资金合规使用情况。打通项目贷款发放、支付和回收等关键节点,追踪展示行内完整资金流向,发现并提示资金流向关联企业以及贷款回收逾期等重要情况,帮助审计人员更迅速、有针对性地确定问题成因及主要责任。结合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客户关联关系网,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借款人将资金在集团成员、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等账户间的资金流向异常问题,构建了贷款资金回流或挪用的风险预警模型,解决了因项目资金交易量大、交易链复杂而难以人工梳理的问题。


(5)风险演变图:解决审计人员难以梳理分析客户和项目风险演变过程的问题,通过梳理和记录内外部发生的与客户和项目发展概貌有关的事件和事项,从外部风险、客户自身经营状况和项目管理三个维度,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展现客户和项目风险演变的全过程。


(6)审计模型体系:通过汇总提炼内外部审计发现成果和主要业务风险点,基于内外部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条线核心审计模型和相关审计指标。以核心审计模型体系为支撑,构建基于机构、客户维度的风险聚焦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多维数据分析,发掘隐藏的疑点和规律,自动化运行、智能筛查定位可疑项目并及时提示主要问题风险点,实现审计项目风险点智能化定位,服务各项审计业务和日常监督,助力传统审计模式向数字化审计模型转型,为审计提供目标和方向,助力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变,促进提质增效。


(7)审计小助手等辅助工具:在每个业务环节增加了“审计小助手”功能,共享内外部审计经验。通过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生成并导出相关审计报告和事实确认单等审计成果,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3.业务特点。(1)实现数据服务全面性和高时效性。依托海量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平台的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完成系统向大数据环境的迁移及功能升级。业务条线方面,实现了对行内主要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的及时获取;机构覆盖方面,拓展到总行、境内外分支机构;数据时效性方面,每日采集和加载业务系统明细数据,支持T+1数据更新频率,满足审计人员数据获取和分析要求,有效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2)实现多维度风险持续监测。改变以往主要依靠向被审计单位调阅资料方式开展持续监测的状况,通过基于大数据的海量计算能力结合人工智能,利用统一的监测数据源,主动对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运行、图形化展现模型筛查结果并自动生成风险报告,实现对审计对象“点、线、面”全面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审计的准确度和审计价值。


(3)实现知识管理和成果传承。一是显著降低了非现场数据分析的技术门槛,提供了复杂程度和灵活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数据查询方式,显著提升了审计人员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实现了审计思路“云”管理。系统摆脱了传统按照系统版本进行模型固化管理的方式,模型创建和维护者可以在系统灵活调整已有模型。同时,打破了传统的非现场审计人员与客户端一对一、单兵作战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开发方式,系统支持团队成员共享同一模型、分析过程和数据筛查结果,更好地契合了非现场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

图  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应用成效

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经过多年的深入推广应用,已成为国开行内审条线开展非现场审计和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在服务全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业务高质量发展要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审计全覆盖,提高审计效能。解决了因人力资源不足、疫情期间接触受限、审计覆盖面不够、难以开展业务持续监测等现实问题。依托科技手段,对被审计单位全部或某个业务领域形成全量数据筛选,由点及线、由线及面,以更加立体的审计视角关注全行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状况,提高了审计效能。


2.增强审计线索的前瞻性,提升审计履职能力。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内外部信息的关联,从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中揭示隐藏的、未知的问题,寻找预测性信息,前瞻性地发现和预警业务中可能潜在的风险,推动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为主的转变。


3.提高审计精准度,提升审计质量。不断丰富内外部数据源,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客户项目全景视图、资金流向图、风险聚焦和演变图、审批流程等功能,揭示其中潜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使审计思路的客观性和审计重点的精确性得以保障,拓宽审计人员视角,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随着新一代大数据非现场审计平台应用的不断深化,我们将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审计数据服务能力,加强非现场审计方式与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动态监测,充分发挥风险预警作用,不断提升审计价值,为内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国开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栏目编辑:张丽霞)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精彩内容)


● 实战 | 珠三角征信链 :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数字引擎

● 实战 | 数据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 实战 | 保险核保智慧体检体系建设

● 实战 | 追求卓越,砥砺前行——小型机下移x86开放平台最佳实践

● 实战 | ISO 20022 报文库和我国金融报文库应用情况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