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 | 服务“六个江西”,积极践行“金融赣军”龙头银行使命担当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2023-01-22

作为扎根赣鄱大地70余年的本土金融机构,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全力践行“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切实扛起“金融赣军”龙头银行责任担当,以一流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奏响支农“主旋律”,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扎根全省1.6万个行政村、17万个自然村,用心服务好赣鄱大地2600多万农村户籍人口、700多万农业经营户以及7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和近10万个家庭农场,全力当好“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唐弢


强化顶层设计,

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战略引领

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强、因农而兴,为高标准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和大力实施双“一号工程”以及人行南昌中支关于组织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等重要工作要求,全面打造“数字农商”,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更实举措、更强动能、更优服务策应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国家和江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保监会《银行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江西辖内农商银行结合实际,出台了《全省农商银行“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全省农商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战略规划》和《全省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全省农商银行在“十四五”期间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目标方向和具体任务。


创新驱动是关键。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小银行+大平台”的整体合力,发挥二级法人的协同效应、乘数效应。披“特色办行”铠甲,执“科技立行”利刃,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到高频的社会生产生活场景中,打造高创新、强链接、广供给的服务模式,不断增强针对“三农”、产业、生活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及适应性,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发展,打造“金融赣军”数字化生态标杆,全面构建生态共享、服务无界的金融生态布局,高效满足客户线上化、生态化、智慧化的金融需求。


支农支小是核心。不断加大现代农业生产、乡村建设行动、乡村旅游、环保养殖等乡村振兴领域支持力度,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信贷资金投放上优先保障乡村振兴的有效需求,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服务“五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十四五”时期发放乡村振兴专项贷款1万亿元以上,稳步提升1000万元以下普惠性小微贷款占比。力争贷款有效客户数突破300万户,年均增长10%左右;百福信用卡发卡量达200万张;互联网金融客户数、月活率分别达1000万户、40%;转型升级2000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示范站,在“赣服通”金融专区推出更多惠农服务功能。


资源投入是保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策应乡村振兴当成第一等工作,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重点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及应用、大数据研究等方面倾斜。不做“大而全”,专注“精而美”,合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金融市场层次、优化金融产品供给,弥合地域间、群体间、机构间的数字鸿沟,高效策应“六个江西”建设,专注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促进平台高质高效,加强前中后台系统架构全流程革新,打造开放式、分布式基础架构平台,高效率建设可复用、模块化、组件式的业务、数据、技术中台。


加速平台建设,

确保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有支撑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纯线下以事后登记为主的信贷流程难以满足业务经营需要,客户经理负担日益加重,信息录入冗余且繁琐,导致客户体验不佳、办贷效率低下。因此,开展智能风控决策、线上线下协同、办贷效率和办贷质量并重的信贷大平台系统群建设成为重要课题。自2018年开始,经过三期攻坚,信贷大平台整体框架全面搭建完成,风控决策和信贷流程有机结合,实现决策驱动信贷数字风控3.0流程,快速高效响应零售信贷业务需求,将智能决策部署到每一个信贷流程的关键节点,大幅提升办贷效率,有效控制业务风险,迈出数字化转型坚实一步。


完善了全渠道的贷款受理体系。基于现有手机银行、E百福和PAD端等移动平台工具,规范了数据采集标准,做优了用户体验,提升了采集过程的便利性,促进客户经理高效挖掘潜在客户,主动营销信贷产品。借助政务信用大数据,形成主动授信、批量营销线索,获取高净值的客群,提升精准获客能力。通过移动互联渠道,逐步引入了垂直化、细分化、场景化营销理念,使用第三方机构合作引流、商户促销推荐等互联网营销手段,更加高效、快速、低成本地获得客户。


搭建了多维数据支撑的智能风控体系。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全新的智能风控平台高效支撑多元化数据模型的构建。通过财务流水分析模型、额度测算模型、定价模型等专业模型的构建,借助结构化数据的自动分析,辅助信贷业务处理人员在调查、审查、审批及贷后过程中的主观分析过程,提升了信贷客观经验的积累和反复应用。挖掘出针对不同业务品种的自动化审批模型及风控规则,逐步推广应用在小额业务处理过程中,加快实现小额贷款线上全自动化处理。


健全了专业化的信贷管理框架。对标监管新政,实现了统一授信管理和押品管理,防范过度授信,充分发挥风险缓释能力。优化了贷后管理手段,以风险预警为主导,外部大数据与行内数据结合有效提升风险预警时效与质量,对客户实施差异化的贷后管理。强化了资产保全规范化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充分发挥无纸化技术革新效应,形成全面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引入电子合同,丰富各类统计数据,提升信贷管理质量。


丰富了产品服务维度。充分发挥信贷大平台优势,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智能风控等技术手段,创新推出“线上+线下”模式的“百福·惠农贷”产品,探索出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途径,为广大农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弥补了传统粗放式授信管理的不足。产品推出一年来,累计放款52.8万笔、放款金额137.12亿元,惠及30.5万户农户,有力缓解了农户群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专注普惠金融,为乡村添活力

2015年以来,江西辖内农商银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依托POS机具、助农终端,在全省农村地区建设了1.3万个“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总体实现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随着社会现金需求的减少及客户支付方式的转变,业务范围较窄、功能较单一的“村村通”助农取款服务点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延伸金融服务半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就近便利金融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江西辖内农商银行策应赣州、吉安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了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将“村村通”转型升级为功能更全、环境更好、服务更优的普惠金融服务站,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服务内容,优化了客户体验,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品类更全的金融和适老服务,是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举措。


破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差、覆盖面不广难题。截至2022年8月末,全省共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站9611个,其中,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站8174个,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1437个,全省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站总服务人次达到1501.3万人次。


助农惠农成效显著。截至2022年8月末,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已实现10大类40余项业务功能,覆盖了助农存取款、社会保障卡、社保医保、生活缴费、保险、消费、信用卡、贷款申请等业务,农户、社区居民足不出村(小区)就可以办理多种基础金融业务,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有效解决过去农民群众“取款难”的问题,为农户特别是老年客户节省了大量出行成本,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网点服务时间缩短,服务站作为网点服务功能的延伸,且具备语音提醒等“适老”服务功能,极大便利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擦亮了服务品牌。通过定期培训、激励考核等手段,不断增强服务站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在做好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非金融服务,把服务站工作融入社区党建,丰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电商扶贫、适老陪伴等服务,使其成为居民聚居地,努力将社区普惠金融服务站打造成社区居民的温馨港湾。


(栏目编辑:杨昆桦)


新媒体中心:主任 / 邝源  编辑 / 傅甜甜  张珺  邰思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