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纸书,一瓢饮

明堂映像 2023-12-0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历史上,有许多人满腹才华却出身贫寒,一生清苦。面对生活的窘境,孔子的徒弟颜回曾做出了一个绝好的示范。

《论语》里说,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剧照 孔子与颜回

从颜回起,安贫乐道成为了文人群体的一种精神气韵。

我们今天的主角也是一生贫困,但贫贱不能移,他以诗文和书法著称于世,喜欢喝酒,对自身困窘的处境毫不在意。

“一纸书,一瓢饮”,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就是明朝大书法家彭年。



彭年(1505~1566)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年六十二岁。字孔嘉,一说字子素,号隆池山樵,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有《龙池山樵集》,藏书处曰"寒绿堂、云光阁"。


广结文字之交


彭年小时候就十分好学,勤于练习书法,他比文徵明小了35岁,但二人却十分亲近,亦师亦友。之后,彭年的女儿还嫁给了文徵明的孙子文元发。



受文徵明的启发和影响,彭年诗文和书法都很有造诣,时人也常常将二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


滑动查看更多


在书法方面,当时大家都认为,彭年的成就和声明都要次于文徵明。

在诗文方面,二人则各领风骚。王世贞在《序》中称:徵明诗以韵胜,而年诗以边幅胜;其词亦颇有抑扬矣。


滑动查看更多


除了与文徵明的缘分,彭年还和那个时代的许多艺术家维持着君子之间的笔墨之交。

他常常用自己手中的笔给别人帮忙,比如,仇英画了一幅《归汾图》,缺个人写题记,彭年慷慨地挥一挥衣袖,提笔就来。


彭年 题仇英《归汾图》


陆治呕心沥血完成了石湖图卷,彭年也赶忙献上自己的《石湖临泛海峰首倡敬和二手诗》,以表祝贺。





滑动查看照片


或者,他看到别人的诗写得好,也会写信致意,表示仰慕。当时,彭年在文徵明处看到了陆师道的诗作,共相叹赏,并向他再借《虎丘卷篆字册》三日。


彭年《致元洲札》


本札以精美的楷书写成,笔法精微,含蓄蕴藉,轻重浓淡,无不和谐有度,有晋人瀟洒风神。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彭年是文徵明门下弟子中颇为特殊的一人,他虽然才高学博,乡里闻名,却是一位因贫困落拓而死的悲剧人物,与同时代众多名门贵族子弟形成鲜明对比。



纵观他的一生,可以发现他的贫困其实是因为他一直坚守着过人的气节。

彭年的书法作品很抢手,吴中好事者每以不得彭年的诗文书法为憾,然而他爱惜羽毛,并不愿意出卖自己的作品。

另外,尽管他的朋友中多贤豪长者,却不肯出一言为干禄乞食。如果有人出资援助他,假如此人不是生平文字之交,则一概峻辞。

正是有如此这般的傲气与原则,他才一直陷入贫困。他去世后,家里竟然没有安葬的余资,家人只好忍痛变卖了他的诗文草稿,才得以安葬。


彭年《行书诗翰册》


谈及彭年,许多人都感叹他贫穷的处境,不解他“迂腐”的性格。但殊不知,也许贫穷是对他人格最好的注解,这是从颜回那里继承下来的安贫乐道的自足。




想要了解更多文氏一派的小故事吗?

文徵明是如何与他的子孙和弟子们互动的?

晚明的社会环境又是如何孕育出如此盛大的艺术传承现象的?

……


一切尽在林家治老师的新书

《停云馆头谡谡风

——文徵明的子孙及弟子们》



林家治,苏州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创始人,在吴门画派艺术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林家治先生的新书《停云馆头谡谡风》在2020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扫描二维码 |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