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军人的诗和远方 | 明书房第九期读书会

明堂小鱼 明堂映像 2023-12-07


八一建军节

我们不一样



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抗击疫情、无论是保家卫国、还是百姓安危,有一群可爱的人一直冲在最前线,他们就是解放军战士!有他们在,就倍感安心!


在八月的第一天,天空湛蓝,在明书房第九期读书活动中,邀请来了苏州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创始人林家治、苏州市军分区原副政委尹著岭,书画艺术家、诗人沈华老师。与诸位书友汇聚一堂,品一壶好茶、赏一系列好画,在建军节这一天听听老兵军旅生涯故事,寻觅一刻的休闲与宁静,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引发更多深思。让我们一起沉浸在画中、茶中、故事中。



军人的诗和远方




尹著岭先生说“军人的生活也不仅有眼前的苟且,更要有诗和远方”,他是军人,是书法家、也是书画家、更是诗人,多才多艺。

尹爷爷(尹著岭先生)曾在风沙弥漫、蚊虫扎堆的边防一线,将最美好的50年奉献给了这片黄土和亲爱的祖国,就算在恶劣的环境,也保持创作的习惯和对信仰的坚定。

随着年龄增长,之前在新疆兵团遭遇车祸所留下的病痛逐渐影响到了他的行动,又患上了帕金森,他自嘲是艰苦的人生,但尹爷爷在现场依旧英姿飒爽,给嘉宾敬了一个军礼,格外标准,还精心准备了5页的演讲稿;并且还诵读了他写的诗歌,更感动人心的是,他在帕金森综合症的情况下,克服身体障碍,带来了精彩的二胡演奏,这恐怕就是军人的意志吧!

如今,67岁的尹著岭依然每天坚持练习两小时书法,拉两小时二胡,写一至两首诗。从陕西到甘肃再到新疆,尹著岭不停地走,走到了边境线。他始终践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诺言,用笔墨承载爱心,用丹青传递文明。
尹先生向吴门画派艺术研究院赠书


零上50度,零下50度




林家治先生原来也是军人,在零下50度的大兴安岭修过铁路,在零上50度分分钟可以晒脱水的地方做过战地记者。当兵的13年奠定了他对任何事业的坚守和使命感基础,他说:这13年是必然的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记忆,至今回想起都历历在目,我曾把这段经历写成书,我今年77岁,但只要还有精气神,现在回忆过去,想法要跟以前大有不同,一定要重新再写一遍。


他在发言的时候,声音铿锵有力,中气十足,大概心里住着一个年轻的兵,每每提到这段经历,便精神焕发,神采飞扬。他实在热爱吴门文化,前后出版了20多部书籍,坚持了40多年在研究这张苏州的文化名片,也是国家的文化瑰宝!
“枪杆子要拿,笔杆子也不能停!”
从一名军人成为一名作家,成为一名美术史理论研究的专家,太多丰富的人生履历,激励着青年一代!
林先生与书友合影
 

三代诗人,一城光荣

沈华老师一家三代都是诗人,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坚守,而且虽然是退休干部但思维超前,钻研抽象画,时刻追赶时代的潮流,作品前卫创新,受到了诸多好评他说自己的创新永远是基于多年来的文化积累,所以年轻人要持之以恒的去学习,不仅要广泛、开放,更要深入、细致。他也是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子,擅长诗书画,爱好唱评书,在活动结束前,为大家即兴表演的了一段,激起大家热浪一般的掌声。


有那么一群人无惧辛苦,不怕艰难他们保卫边关经年一日,风雨无阻有那么一群人哪里需要,哪里奔赴他们无畏投入战斗势如破竹,无可阻挡他们是军人,但也有浪漫、温情的心,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敬请关注第十期读书会哟!

明堂1427

——

艺术研究的殿堂

以茶会友的乐园

文化传播的客厅



关注艺术那些事,让生活更艺术!

点个在看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