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天问探火,北斗引路,嫦娥奔月...中国航天总师们开课了
“嫦娥五号”探测器计划于今年发射
将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中国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造福世界
7月23号
“天问一号”首战出征
踏上“绕、落、巡“三合一的“奔火之旅”
5月初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荣耀归来
中国空间站建设拉开序幕
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
……
再往前推,
是航天员杨利伟的首次载人飞天成功
是神州一号的试验飞船成功发射
是第一个返回式卫星上
东方红的音乐响彻苍穹
从第一次进入太空,到2020年航天大年,中国航天实现由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只用了短短50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航天事业像一场不断攀登新高峰的接力赛,在万千胸有凌云志、心怀报国情的航天人不断奋斗与传承中,不断开拓环宇,问鼎苍穹。
接力棒终将传递到新一代青少年手中,中国航天事业的火种将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燎原?
继《强国课堂》第1季后,学而思网校再次给出了答案。
为帮助青少年全方位掌握航天知识,激励青少年勇于进行科学探索,培养不惧挑战的坚韧品格,学而思网校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中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推出国内首部航天科普公益在线素质课程“太空请回答”。
9月15日,“太空请回答”《强国课堂》第2季课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课程于9月15日在学而思网校正式上线,20集课程内容涵盖中国航天史、太空科普、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等方面知识,聚焦中国航天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重要成就。
“太空请回答”发布会现场
包括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张庆君、“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在内的20位两院院士、航天工程总师、航天科普专家等超强嘉宾阵容为青少年开讲。
这些航天领域的权威专家,不仅将为青少年讲解太空的奥秘,揭秘中国航天的发展,解答青少年心里关于航天的“十万个为什么”;
更将作为航天事业的探索者、见证者,将一代代航天人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航天精神传递下去,激励青少年勇于科学探索,在他们心里种下“航天梦”的种子。
点击下方,即可免费听
“因为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眼睛。”
“从加入到北斗工程建设队伍中以后,就一直有一个要求和一个目标,一定要让我们使上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谢军说,加入北斗,是他最大的骄傲,“二十多年来北斗人坚定这个目标,同时在发扬我们国家航天精神和‘两弹一星‘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点火发射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有三种轨道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不仅能为全球均匀地提供服务,还能对特定区域提供特定高精度服务。因此,它不仅能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国之重器,更能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人驾驶、出行导航、快递定位……
谢军将北斗取得成就的原因总结为中国航天人的“三力”:“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
凝聚力,就是目标定了以后,不忘初心;创新力,就是在管理上、模式上、流程上都一定要有所创新,打破一些条条框框;执行力,通俗地说就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今天的节点必须今天清,日清、月清,我们是这样做的。”
请回答:为什么需要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因为它是我们最终登入其他星球的基础。”
三天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篇章。
第三个新就是技术新,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的,要采用很多新的技术,包括新的防热、新的推进、新的结构等等。”
尽管5月的成功回收,意味着发射、返回和持续在轨道上飞行的技术难点已经克服,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柏楠说,这才是刚刚起步,它的路还有很长。
长五B火箭点火发射 图片来源:国资小新
这就是张柏楠反复强调的“团队”。在他看来,整个中国载人航天体系有如一张密集、多节点、有梯次的网,不仅有名动八方的杨利伟、聂海胜,更有运载火箭、测控通信、陆地营救、科研项目等无数无名英雄的前赴后继,用一双双手搭起“天梯”,将中国人一步步送上“摘星之旅”。
他一直记得,在自己的航天路上,一位老院士前辈说过的两句话,“搞工程是要靠团队的,搞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实际靠的是团队。”
载人航天的压力巨大,试验过程中会不断的遭遇失败、挫折,需要团队整体的“不懈努力,脚踏实地,不断创新”。
请回答: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航天事业?
“它已经和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与未来。”
杨宇光 |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
人类航天史在杨宇光心里如一本打开的书,有光荣与失败,也有伟大与争议,但是无论在哪个阶段,无论如何评价,杨宇光都坚定地认为,航天事业不仅仅是问天之旅,更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他将展示航天事业在当下与未来的价值。比如航天之于民用,带来了尿不湿、脱水蔬菜、尼龙材质、导航服务……
这些都是为了航天而研发的科技最终实惠民生的例证;更不用说北斗这些可以直接为生活提供服务的航天工程。甚至焊接香港的天坛大佛,所用的金属加工技术都来自于航天工程。
而当航天指向太空探索时,价值则对应着未来,也就是恒星际旅行与移民外太空。这些看上去经常发生在科幻电影里的畅想,对杨宇光他们来说,不过是日常需要一步步探索的严肃课题。
“如果人类对于基本的物理学的规律和基本的物质世界的认识没有一个飞跃,人类是不可能实现恒星系航行的,也就是说人类走不出太阳系,原因在于目前获得的最高能量就是核聚变能量,以及反物质,但是人类目前反物质制备的水平非常低。到目前为止,旅行者一号,也只不过飞出了两三百亿公里。”
杨宇光认为,人类的航天之路决不能是孤独的。国家发展,民用航空,私营公司……都应该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来实现更远的空间探索,和更低的太空旅行成本。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在月球和火星建立永久有人驻留的基地,去进行科学考察,为将来的科学探索和移民做准备,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是我们现在就应该去做的事。
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可能更多的是为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以后的子孙后代做准备。”
延伸阅读:
除了20位航天权威专家,学而思网校大师课还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著名作家马伯庸等30余位大师为年轻一代传授知识精华、分享宝贵经验。
每一位大师都代表着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他们身上不仅有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才能与人格,更有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方向。有大师指引,青少年前行就有了方向,育人自然水到渠成。
孩子的进步从来不只是学习上的进步,更应该是习惯的养成和品格的塑造。学而思网校大师课,始终在让孩子学习和品格“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