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该卫星是“学而思太空计划”所规划的第一颗遥感卫星,它将在轨服务两年,为全国青少年提供丰富的遥感数据,以供孩子们开展卫星轨道设计、操控卫星拍摄地球等各类科普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学而思是中国探月、探火战略合作伙伴。“学而思太空计划”是由学而思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大型公益科普项目,这一项目以弘扬中国航天精神为初衷,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对与航天科学的兴趣,启迪孩子们叩问苍穹的梦想。 此次发射的“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属于轻小型高分辨遥感卫星,整体重量仅有40千克,体积虽小,功能却相当强大。它搭载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设备,可以在500公里高度的近地轨道拍摄全球地面图像及视频,提供高清影像和丰富的遥感数据。
基于“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提供的数据,“学而思太空计划”将面向全国青少年部署多维度科学素养学习地图,为孩子们开展地球科学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我想让卫星拍摄全球的稻田,看看有多少是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我想让卫星拍武汉,看看疫情过后的武汉是如何生龙活虎起来的。”得知“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可以在太空中对地拍摄后,很多孩子都给老师发来了自己的“拟拍”清单,甚至连“研究课题”都想好了。“我想通过南极冰川的卫星对比图,探究全球变暖对地理变化的影响,让全球小朋友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我想通过观察杂交水稻在全球的长势,探究农作物长势与地域分布的规律,给全世界做一份水稻种植规划。”“我想对比全球的城市规划,从而推导出一个交通效率最优的城市布局。”“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在轨服务期间,孩子们想要观察的这些内容,都可以被拍摄到,并能供孩子们重复、连续观察,这无疑是孩子们科普学习过程中的“神助攻”。这不仅能引领孩子们走上自主学习与探究之路,更能让孩子们进行跨学科课题研究的尝试,树立触类旁通的科学思维。遥感卫星拍摄到的影像资料,不仅能助力孩子们的知识吸收,也能方便老师们的知识讲解。高清的卫星视角照片和视频,可以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鲜活。老师们原本只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在卫星照片的“助攻”下,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现,知识的传授也变得更加水到渠成、妙趣横生。在“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发射直播活动中,老师们见证了一场“好奇心大爆发”。“卫星和地球怎么交流?怎么能听到来自地球的指令?”随着“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搭乘火箭越飞越高,孩子们的求知欲也随之膨胀,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谁说数理化注定枯燥?孩子们在直播中“反客为主”,一步步引领着老师展开深入讲解,对知识的掌握度和渴求度也大幅提升。孩子们的提问看似简单,却都是复杂系统化学科知识的启蒙。比如卫星获取能源背后,蕴含着光电转换效应的知识;卫星轨道设计背后,蕴含着开普勒三定律等物理数学知识……然而,没有什么难题可以绊住富有求知欲的孩子。对未知的渴求,让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活跃地捕捉着每一个知识点,一场看似复杂的“天体物理启蒙”,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求知欲是孩子成为终身自主学习者的先决条件,它指引孩子搭建起自身知识图谱的地基,并一层层构筑起认知体系的高楼。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好未来旗下学而思还打造了卫星轨道模拟学习系统,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运用物理、数学、编程等多学科知识来设计属于自己的卫星轨道。在与00后和10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学而思的老师们发现,孩子非常喜欢玩儿“解谜”类游戏。那有没有可能把这种引人入胜的“解谜”模式,引入学习场景中呢?借助卫星,学而思的老师们就完成了这个引入,打造出了烧脑但过瘾的“解谜式”学习场景——“太空密语”系列活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太空密语”正式亮相,学而思借助特定卫星身上的点阵组件,让卫星对着地球“闪烁”出了一段摩斯密码,并邀请孩子们观测闪烁、破译密码。拥有点阵组件的卫星,可以在太空中闪烁出-0.5星等的亮度。在地球上仰望星空,这一亮度肉眼可见,并且比我们平时看到的牛郎织女星还要亮。卫星闪烁燃起了孩子们的“解谜”热情,老师们也趁机科普了摩斯密码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卫星闪烁背后的物理知识。孩子们“破译”得不亦乐乎,也在探究中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接下来,学而思网校还将继续开展“太空密语”系列活动,定期让卫星在太空中闪烁出摩斯密码,让地球上的孩子们过足“特工瘾”,在烧脑有趣的破译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科学启蒙中至关重要的探究精神培养。“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升空后,如何在地面遥控它精准地对着指定坐标进行拍摄?这就需要通过卫星的测控系统来实现了。如果把卫星比作成风筝,测控系统就是控制风筝的线。怎么让孩子像放风筝一样体验卫星操控?学而思特意模拟的卫星操控工具也马上将与孩子们见面。有了这套工具,孩子们可以在学而思网校APP上模拟操控“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拍摄地球——在APP上输入特定的拍摄时间和经纬度,模拟卫星对地球上的指定区域进行拍摄。完成拍摄后,孩子们将收到一封“来自外太空的信”,里面有卫星真实拍摄的照片,还附带拍摄地的科普知识点。在场景化的实操中,孩子们“边做边学”,对卫星与地面“天地对话”的基本方式有了初步理解。在掌握干货的同时,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也在实操中获得提升,还顺便感受了编程技术的神奇,成就感满满。“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在未来一年还将拓展更多的功能和学习场景,孩子的课堂将会从地球和近地轨道拓展到遥远的外太空。“学而思太空计划”将围绕卫星功能和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点,更灵活地设计启发式、探究式的科普玩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目前学而思正在开发的卫星科普学习系统,将和学而思网校从2020年开始搭建的航天素养课、科普图文、短视频、科普活动及线上课堂场景等一起,成为首个以航天为主题的科学素质培养体系。本次随“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一起上天的,还有数十万个中国少年的梦想。这些梦想是学而思通过“太空计划”中的“送梦想上太空”环节,面向全中国青少年征集而来的。这些梦想中,饱含着少年们对中国航天人的敬意,和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美好期冀。值得一提的是,好未来公益基金会特别邀请了几位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亲眼见证“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的升空。孩子们怀壮志、有激情,让学而思的老师们感动不已,但老师们深知,比心怀壮志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矢志前行,梦想才有可能照进现实。这就需要老师和孩子们都沉下心来,共同培养“每天进步一点点”的良好学习习惯。而没有什么比榜样的力量更强大了。中国一代又一代奋斗不息的航天人,就是最好的榜样。学而思网校的老师们,通过视频和文章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中国航天人,并解读其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不畏艰险、坚持不懈,一步步把路走宽、走实、走远。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也比以往更足,很多孩子甚至已在学习中不需督促,主动向优秀榜样靠拢和看齐。此外,学而思还联合中国航天基金会等多家单位推出了50余讲航天主题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等航天大咖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提升孩子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而针对那些梦想建造火箭、设计卫星,却从未见过真实火箭和卫星的孩子们,学而思邀请他们中的代表到“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的发射现场,助力他们迈出接近梦想的第一步;也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中国航天人,体会航天工作者身上的精神。“送梦想上太空”活动、“学而思号”科普学习卫星发射活动以及各类趣味航天科普活动、航天精神传承活动等,都是“学而思太空计划”中的一部分。接下来,这一由学而思携手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基金会发起的大型公益科普项目,还将持续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航天科学启蒙,让孩子们参与卫星创想、设计卫星轨道、操控卫星拍摄地球,共同探索宇宙,在科普学习中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立足于教育初心,坚持关注长期和本质,踏踏实实把功夫下在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和促进教育普惠上,是学而思推进“太空计划”的目标和准则。未来,学而思将继续秉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神理念,为孩子们的追梦之旅提供扎实充分的科学素养支持。(文章转载自【中国探月航天】)